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推拿拉肚子種常見手法

1 小兒推拿拉肚子種常見手法:按揉足三裡

做法:

以膝蓋髕骨下方的凸起處為起點, 向下四指寬脛骨外側, 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這一點100-200下。

功效:

有調理胃腸、理氣消食、導滯消脹、行氣止痛、利水消腫、通經活絡之作用。

注意:

按揉足三裡通常會感到兩小腿酸脹或酸疼, 這是按摩穴位得氣的良好感覺。 不要擔心。 若是這種酸脹疼痛的感覺能夠持續一兩天, 往往效果會更好。 當然給寶寶按摩不要追求酸脹, 只需要輕柔即可。

2 小兒推拿拉肚子種常見手法:推上七節骨

做法:

以尾椎骨為起點, 向上1寸到1.5寸為七節骨。

Advertisiment
將兩手張開, 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兩側, 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節骨200-300下。

功效:

推七節骨, 是小兒推拿裡治療胃腸道疾病的四大手法之一。 《幼科推拿秘書》:“七節骨者, 從頸骨數下第七節也”, “與心窩相對。 ”治腹瀉, 痢疾, 傷寒後骨節痛等症。

注意:

小兒便秘就是“下推”, 千萬別弄反了。

3 小兒推拿拉肚子種常見手法:揉腹法

做法:

把手掌攤開, 放在寶寶的腹部, 逆時針輕揉50下左右, 或2分鐘左右。

功效:

這個按摩手法可以讓孩子止住腹瀉, 同時促進腸胃功能潤化。

注意:

一定要逆時針揉腹, 順時針揉腹則是調理便秘。

4 小兒推拿拉肚子種常見手法:揉板門

做法:

板門穴在手掌大魚際平面, 用右手拇指指腹順時針旋揉寶寶手掌大魚際, 次數在50次左右。

Advertisiment

功效:

可以健脾促消化, 增強腸的蠕動功能, 讓寶寶的腸功能更好。

123 5 小兒推拿拉肚子種常見手法:補腎

做法:

家長按住寶寶的小拇指最外面一節的指腹, 順時針旋推, 150~300次。

功效:

這裡是寶寶腎經的反應點, 腎主水, 所以推拿此處可以補腎水, 防治寶寶因腹瀉而發生脫水的情況。

6 小兒推拿拉肚子種常見手法:清大腸

做法:

食指橈側緣(靠近大拇指的一側)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線即是大腸穴。 從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功效:

這種方法可以同時對腹瀉和便秘有調理作用。

7 小兒推拿拉肚子種常見手法:運內八卦

做法:

攤開手掌面, 以掌心為圓心, 從圓心至中指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作圓周, 此圓周即內八卦。 沿此圓周順時針掐摩稱“運內八卦”,

Advertisiment
作100-300次。

功效:

助消化、止瀉作用。

8 小兒推拿拉肚子種常見手法:揉龜尾

做法:

尾骨末端就是龜尾, 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功效:

龜尾穴位於人體臀部的尾椎骨處。 中醫認為, 揉龜尾穴能通調督脈之經氣, 有調理大腸的功能, 對止瀉、通便有一定效果。

注意:

寶寶的皮膚還很嬌嫩, 所以媽媽最好在手上打一點爽身粉或者植物油, 防止揉破寶寶的皮膚。

123 9 小兒推拿拉肚子種常見手法:小兒拉肚子如何預防

1、注意飲食衛生

給孩子吃的食物應新鮮、清潔, 變質的食物一定不可以給孩子吃。 孩子最好有自己專用的食具, 而且必須注意消毒。

2、增強體質

平時注意小兒體格鍛煉, 加強戶外活動, 增強體質, 提高機體抵抗力, 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Advertisiment
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

3、加強體弱嬰幼兒護理

營養不良、佝僂病及病後體弱的孩子, 應加強護理, 注意飲食衛生。 對輕型腹瀉應及時治療, 以免拖延成為重型腹瀉。

4、避免不良刺激

小兒日常生活中應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

5、避免交叉感染

發現腹瀉患兒和帶菌者要及時做好隔離治療, 患者的糞便應做消毒處理。

6、合理應用抗生素

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 以免腸道菌群失調。

123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