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多動症的表現 瞭解症狀免除過多憂慮

“寶寶靜不下來, 總是頑皮好動, 喜歡到處調皮搗蛋, 很多家長這就以為孩子的了多動症。 其實不然, 小兒多動症的表現與症狀有界定, 不超過界定範圍一般不能算為多動症。 想瞭解多動症有哪些表現形式嗎?來一起瞭解一下吧!”

什麼是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 醫學上又稱之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是一種在兒童期很常見的問題, 原因尚未完全明確, 可能與多種生物學因素、心理社會因素有關。 多動症的症狀主要表現在三方面:活動過度、注意缺陷和衝動性。

活動過度

與年齡和所處場合明顯不相稱的活動增多,

Advertisiment
在需要安靜的場所可能表現更明顯。 如課堂上無法保持坐姿, 離開座位, 坐立不安, 不斷做小動作, 惡作劇打擾他人。

注意缺陷

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場合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稱的容易分心, 注意力很容易受外界影響而轉移。 如, 在與人對話時明顯心不在焉, 做事粗心大意、丟三落四, 常遺忘書本、鉛筆等必需品, 無法集中注意力完成某些任務, 尤其是需要專注、思考或較安靜的任務。

衝動性

情緒不穩定, 易激惹, 不能忍讓, 不能耐心排隊, 常隨意打擾他人的對話、遊戲和活動, 即使在明顯危險的場合下亦魯莽行事。

好動不等於“多動”

3 – 6 歲的寶寶, 一般都會有活潑、好動、注意時間短暫的表現, 這往往是該年齡段兒童的共有特點。

Advertisiment
而多動症的診斷是很明確的醫療行為, 家長和老師應絕對避免給孩子扣上類似的帽子。

醫學上對多動症的診斷有較為嚴格的標準:當症狀出現於 7 歲以前, 已持續超過 6 個月, 對學習、社交等社會功能造成明顯不良影響, 且已經排除其他精神障礙所致的情況下, 方可考慮多動症診斷。

如果寶寶經過專業的兒科醫生或者精神科醫生診斷為多動症, 你也不用驚慌失措, 因為多動症是可以緩解甚至被治癒的, 只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指引, 並且及時對寶寶的問題加以干預, 這樣, 孩子的病情就會往積極的方向發展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