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咬指甲是一種心理緊張的表現

在小兒中, 咬指甲的現象也比較多見, 4-5歲以下的小兒較少, 但5歲以後該現象隨年齡而增長。 據國外報導, 10歲小兒咬指甲可達到60%, 男女性別無明顯差別。 咬指甲的習慣可持續至成人期。  

根據國外研究, 認為這種現象有遺傳的可能性, 也就是父親或母親有咬指甲習慣的, 其子女也可能有同樣的習慣。 此外, 有人調查了小兒咬指甲的具體情況, 發現在咬指甲時, 小兒對十個指甲沒有特殊的選擇, 而且往往呈對稱性的, 咬的程度也大致相同, 輕者被咬指甲邊緣不整, 表皮損害;重者致局部出血, 感染而造成甲溝炎。

Advertisiment
 

然而大多數小兒咬指甲並非遺傳的緣故, 而是心理緊張或教養不當所致。 例如家庭不和睦、父母對子女學習要求過高、學的東西太多、心情焦慮、精神過度緊張, 小兒因此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如父母責備、老師批評、做功課時出現頻繁的咬指甲, 甚至有的小兒還伴有其他行為問題如多動、睡眠不安、抽動等。  

儘管小兒對咬指甲這一習慣不以為然, 但父母卻常常十分注意, 特別當小兒的指甲周圍皮膚經常出血或反復發作甲溝炎時, 更是緊張, 並採取懲罰手段如數落或打罵小兒, 這種方式很少奏效。 根本還在於去除病因, 分析小兒周圍的環境。 對於年幼小兒, 應將其毛糙的指甲邊緣銼平, 用紗布或像皮膏包住指甲或在其指甲上塗苦味劑,

Advertisiment
並讓小兒在咬指甲時從事一些用手操作的活動, 分散小兒對指甲的注意。 對於年長小兒, 應在醫生的指導下, 做一些手的鬆馳治療, 並學會自我控制。 當小兒通過努力減少了咬指甲的現象時, 家長需及時鼓勵和表揚, 這樣可強化小兒的自我控制能力, 繼續保持正確的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