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自閉症幼兒的特殊教育

(接上篇)

二.案例敘述

情況分析:

寶寶的跟蹤教育已半年了, 孩子現在已能適應幼稚園的學習與生活。 教學活動中幼兒能安靜地聽講, 但不會回答問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 幼兒不願自己動手吃飯、穿衣, 還需引導;幼兒開始能和同伴一起玩耍、遊戲, 交往時幼兒不會與他人商量、協調, 往往自己的方式來獲得他人的玩具, 這些問題都將在本學期加以引導。

二月份:

案例1:

開學了, 由於幾周幼兒沒來幼稚園, 寶寶一進教室, 臉上咪咪笑情緒愉快地在桌面進行搭建活動, 到了吃點心盥洗的時候, 孩子們魚貫地進洗手間,

Advertisiment
可是, 寶寶卻懶懶地坐在椅子上, 不願動步, 叫他去小便, 他嘴裡直嚷道:“不小便、不洗手、不去。 ”我就對他說:“看看你的手, 指甲裡黑黑的, 都是細菌蟲子, 等一會吃餅乾, 蟲子就會鑽進你的肚子裡, 會牙齒痛, 也會肚子痛, 李老師幫你把指甲剪掉 , 自己去洗洗手”。 我俐落幫他剪掉指甲, 看到髒髒的指甲一片片地落地, 孩子懂道理地走進盥洗室, 自己洗手去了。

案例2:

今天的我們在講關於洗手的問題, 當孩子們排隊時, 我有意讓他坐在第一排的中間, 當孩子們坐下後, 寶寶看看左邊, 又看看右邊的同伴, 感到異常的興奮。 談話中, 在我的一個個問題的引導下, 孩子們踴躍地舉手, 寶寶只是乖乖的坐著, 我馬上問他“寶寶, 這是在幹什麼?(我做出洗手的動作)”“洗手,

Advertisiment
洗手”。 寶寶認真地回答, 我讓孩子們給他一陣熱烈的掌聲。

小結:通過一個月的觀察與指導, 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 由於在家, 家長的溺愛等諸多原因, 造成幼兒自理能力有所退步。 因此, 此月重點進行家園聯繫, 引導幼兒自己動手, 在教學活動中, 通過同伴間的生生互動, 帶動起幼兒掌握簡單的生活技能。 但是現在孩子不願學習、不願接受, 學習非常困難, 將在下月中繼續引導。

三月份

案例1:

每天的早晨, 孩子們來到教室, 非常高興地投入到各個區域中, 開展活動。 自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活動效果也就更明顯。 寶寶對橡皮泥特別有“好感”。 喜歡玩橡皮泥, 在他爺爺和老師的引導下, 雖然不能像其他幼兒完整的製作,

Advertisiment
但他也能玩出自己的樂趣。 寶寶每天有爺爺接送, 到幼稚園的時間總是固定在8:30左右, 此時我班幼兒已基本到齊, 因此當他來到教室看到一桌子玩橡皮泥的孩子, 沒有他的位置, 顯得非常懊惱。 第二天, 八點剛過, 我們教室門前就出現了寶寶的身影, 他立刻來到桌邊, 玩起橡皮泥。 他的爺爺也樂滋滋地告訴我, 昨天那沒有玩到, 今天一清早, 就說要早一點到幼稚園來“搶位子”。 因此, 也讓我看到活動的快樂深深地吸引著每個幼兒。

案例2:

今天是我班的繪畫活動時間, 明明(化名)小朋友看到放在桌上的蠟筆, 就高興地說:“蠟筆, 蠟筆”。 並立刻把蠟筆拿在手裡, 又馬上在紙上畫起來, 看到此情景, 我拿下他手中的筆,

Advertisiment
輕輕地對他說:“我們先把筆放好, 等一會兒李老師請你喝小朋友一起畫畫。 ”我安排他坐在我的身邊, 談話結束後, 孩子們繪畫起來, 我就開始觀察寶寶, 他的膽子非常小, 胖胖的小手硬拿著蠟筆, 神情十分專注。 他認真地

在紙上畫了許多的彩色線條, 我在所有小朋友面前表揚了他, 又在紙上給他畫個大大的五角星, 他非常開心。

階段小結:經過一個月的觀察和引導, 發現寶寶比起以前“難帶”多了, 他現在已有了自己的想法、興趣, 對教學活動已顯出積極性。 但是他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暫, 也可以說在教學活動的開始階段雖然是被動的進入, 可是效果已顯現出來。 下個月的教學工作中, 我將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引導。

Advertisiment

四月份

案例1:

這幾天, 寶寶來園後, 就往圖書架走, 打開密封袋, 拿出各種各樣、顏色鮮豔的“汽車”來玩。 這些“汽車”是我用來給幼兒們進行珠算練習時用的, 也可以投入到角落活動的計算區內。 幼兒非常喜歡, 寶寶也非常喜愛。 他手裡拿著“汽車”在教室裡走來走去, 好像在開汽車, 他又會把“汽車”貼在大黑板上, 像老師在演示教具, 移來移去, 時常又拿起教棍, 口中念念有詞, 像自己扮演老師在上課。 對於寶寶的教育, 我是採取比較“寬鬆”的教育態度, 我始終相信無論正常或是有缺陷的幼兒, 他們都渴望有充分的活動自主 , 有寬鬆的心理環境, 這樣才會有利於他們的發展, 寶寶也一樣。

案例2:

我班幼兒都喜歡上識字課, 在教學活動中每個人都能仔細、安靜地聽老師講, 可是寶寶就是安靜不下來。今天的識字活動,我請他坐在順順(化名)的座位上,活動開始先提醒他,提出活動的常規要求,他理解了我的要求後,不再大聲的嚷嚷。幼兒們集體朗誦時,我也要求他跟著大家齊聲念。嚴格的常規起了作用,這節課中寶寶安靜了,上課的紀律也好了許多。

階段小結:這個月中我主要是在各類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引起他的興趣與注意力。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寶寶稍稍有了一點點的進步,可是幼兒往往今天講了,他作到了,明天他又忘了,這也說明幼兒需要時間來培養,更需要加以鞏固。

五月份

案例1

今天的教學內容是故事,活動一開始,我先出示了故事書,幼兒們一起看讀,並幫助幼兒記住故事情節。寶寶安靜地坐在幼兒們的中間,一聲也不響,但是兩個眼睛卻東張西望,說明幼兒沒有注意在聽我講話,請他回答問題,講不出,只能跟著同伴“鸚鵡學舌”地說話,進行口語的表達練習。最後,我請每個組的組長按慣例上來拿圖書,寶寶忽然跑上來,說“李老師,書”,一邊說一邊把大疊的書本搶在懷裡,又來到桌邊,發給同伴一人一本,他的舉動讓我感到非常的驚訝,是否是我一直讓他為集體做些好事激發起了幼兒的積極性?這有待我的進一步觀察與分析。

案例2

一清早,我班幼兒都在操場上鍛煉身體,孩子們拿著皮球又是拍又是投,寶寶非常高興地來到同伴們的中間,跑了一圈後,一個人就笑眯眯地坐在了臺階上,看到他那天真的神情,我相信誰都會對他產生憐惜之情。

階段小結:經過一個月的觀察與引導,寶寶在對集體活動有了一定的興趣,但是他的“興趣”參與又與其他的幼兒不同,程度是非常淺的。目前,他能安靜地進行活動,口語表達上也會跟著他人一句一句地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下個月我將繼續對此方面重點引導。

六月份

案例1

吃過午飯,孩子們在自己的椅子邊拿出玩具相互的玩耍起來,有的在玩數碼寶貝、有的在玩變形金剛等,寶寶飯還沒吃完,慢吞吞的,可是他的眼睛卻不時地朝著玩耍的孩子看,心

早就飛到他們那兒去了。此時,我來到其他組巡視幼兒的午餐情況,只見寶寶離開自己的座位,奔到小羽(化名)的身邊,和她一起看名著《醜小鴨》。我明白孩子的興趣,但是我也要正確的引導他。我馬上告訴他先把飯菜吃完再去看書,這樣老師才喜歡。寶寶聽懂我的意思,開始大口大口的吃飯,一會兒,飯菜就吃完了。

案例2

隨著夏天的到來,自然角的動植物多了起來,孩子們把家裡的叫蟈蟈也帶到了幼稚園,放在飼養角上讓大家一起觀察,隨著蟈蟈的叫聲,孩子們都被吸引了過來,我馬上抓住時機,向幼兒介紹蟈蟈的習性,告訴幼兒蟈蟈最喜歡吃毛豆子。寶寶也同樣對蟈蟈產生了好奇心,悄悄的走過去看,當我把蟈蟈籠子遞給他時,他卻又害怕的逃走了。我安慰孩子,悄悄地問他“它叫什麼?”“吃什麼?”平時注意力不集中的寶寶,一下子就說出了它的名字,使我吃驚不小,也使我感到興趣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學期總結:

開學初,我詳細地分析了寶寶的現狀,分析了他的家庭教育環境,並據此制定了學期的目標。本學期,按照目標逐條落實到月目標中,加以實施。經過一學期的觀察與引導,我發現寶寶變得懂事了、聽話了,固執的個性改掉了許多。上課時間,只要輕輕地牽著他的手,他就會聽話的坐到同伴中間;自由活動時間,他會友好地與同伴玩耍,而不再爭搶他人的玩具。平時,他還能為老師、為同伴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收放餅乾桶、整理好桌椅,孩子非常願意參與其中,同時,他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與快樂。我並覺得他在班級中應該享有著與其他幼兒同等的權利,參與活動、參與遊戲。針對他的情況,我利用集體活動和個別活動相結合的方法,多與幼兒聊天、談話,以增進師生間的感情。許許多多日子的相處,愈發使我感到孩子的樸實與憨厚,也使我覺察到他的點滴的進步。我為幼兒感到驕傲,也同時為自己加油,不斷努力,使幼兒能早日恢復正常。

理論闡述:

1、自閉症幼兒大多表現出:(1)社交困難,缺乏與他人的情感交流,對外界刺激無動於衷。(2)言語發育遲緩。在社會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語,即使使用也多為模仿言語、刻板言語、言語奇特、言語的可懂性差。(3)刻板行為或儀式性行為。強迫堅持行為的同一格式。寶寶存在語言障礙,主要表現為語言的理解能力以及運用能力發展很緩慢,他不能及早地正確理解別人所說的的含義,或者是模棱兩可,或者是斷章取義;同時對語言結構掌握很差,只能講些簡單句、情景性的句子,句子結構及不完善對外界刺激缺乏積極反應。表情淡漠,性情孤獨,少言寡語,悶悶不樂,回避與他人接觸 ,經常不安地重複某種毫無意義的動作,如擠眼睛、皺眉頭、緊握雙手、注意力分散不宜集中、視線游離不宜穩定等。。這一切阻礙了他們的發展。幼兒心理自閉症,是幼兒在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小腦生長發育遲緩精神疾病。但是自閉症幼兒不一定是弱智,經瞭解自閉症其實能經過後天的努力加以矯正,為了孩子的前途與一個家庭的幸福,如何來改變、教育好幼兒,我努力開始嘗試,改變教育“寶寶”的方法。

2、一些在實踐中的方法:自閉症幼兒的糾正一定要詳細分析幼兒的情況,提出最適合他的方法。才能取得最優化的效果。

1、愛孩子、關心孩子、親近孩子,經常和孩子進行感情上的交流,瞭解孩子,激發孩子說話的願望,有意識地解除幼兒的心理障礙。

2、不要溺愛孩子。成人對孩子過分溺愛,不能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和引導孩子,一般是造成孤僻的主要原因。

3、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要包辦代替孩子能做的事。幼兒生長發育迅速,可塑性大,求知欲強,是人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不能事事由成人來做而抹

煞了幼兒的求知欲,失去了培養幼兒獨立性的有利時機。

4、有意識地讓孩子與同伴交往,為他們提供交往的環境,營造交往的氣氛。

5、多溝通. 家長和教師一起配合促進自閉症幼兒發展。

6、用遊戲法提高自閉症幼兒的遊戲能力,從而促進其應答性語言的發展。

經過一年的教育引導,孩子能說出班級幼兒的名字,當孩子們聽到他說出他們的名字都會驚奇的叫起來“寶寶叫我的名字了。”還會哼唱一、二首歌曲,跟隨大家做操、遊戲,能夠在戶外大膽地活動,看到同伴對他的表演鼓掌後,孩子會露出滿足的笑容,他已不是原來的寶寶。看到寶寶爺爺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我們的心裡也是感慨萬分。

俗話講得好:把孩子看成傻瓜,那你自己是傻瓜,如何讓自閉症幼兒從“不懂”到“懂”,關鍵在於是否愛孩子,瞭解孩子、尊重孩子。如果能夠讓孩子在教育中領悟到對他的愛,信任與重視,那麼才能真正做到與孩子心與心的溝通,也就實現了教育上的第一步,扣開了特殊幼稚教育成功的大門。

可是寶寶就是安靜不下來。今天的識字活動,我請他坐在順順(化名)的座位上,活動開始先提醒他,提出活動的常規要求,他理解了我的要求後,不再大聲的嚷嚷。幼兒們集體朗誦時,我也要求他跟著大家齊聲念。嚴格的常規起了作用,這節課中寶寶安靜了,上課的紀律也好了許多。

階段小結:這個月中我主要是在各類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引起他的興趣與注意力。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寶寶稍稍有了一點點的進步,可是幼兒往往今天講了,他作到了,明天他又忘了,這也說明幼兒需要時間來培養,更需要加以鞏固。

五月份

案例1

今天的教學內容是故事,活動一開始,我先出示了故事書,幼兒們一起看讀,並幫助幼兒記住故事情節。寶寶安靜地坐在幼兒們的中間,一聲也不響,但是兩個眼睛卻東張西望,說明幼兒沒有注意在聽我講話,請他回答問題,講不出,只能跟著同伴“鸚鵡學舌”地說話,進行口語的表達練習。最後,我請每個組的組長按慣例上來拿圖書,寶寶忽然跑上來,說“李老師,書”,一邊說一邊把大疊的書本搶在懷裡,又來到桌邊,發給同伴一人一本,他的舉動讓我感到非常的驚訝,是否是我一直讓他為集體做些好事激發起了幼兒的積極性?這有待我的進一步觀察與分析。

案例2

一清早,我班幼兒都在操場上鍛煉身體,孩子們拿著皮球又是拍又是投,寶寶非常高興地來到同伴們的中間,跑了一圈後,一個人就笑眯眯地坐在了臺階上,看到他那天真的神情,我相信誰都會對他產生憐惜之情。

階段小結:經過一個月的觀察與引導,寶寶在對集體活動有了一定的興趣,但是他的“興趣”參與又與其他的幼兒不同,程度是非常淺的。目前,他能安靜地進行活動,口語表達上也會跟著他人一句一句地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下個月我將繼續對此方面重點引導。

六月份

案例1

吃過午飯,孩子們在自己的椅子邊拿出玩具相互的玩耍起來,有的在玩數碼寶貝、有的在玩變形金剛等,寶寶飯還沒吃完,慢吞吞的,可是他的眼睛卻不時地朝著玩耍的孩子看,心

早就飛到他們那兒去了。此時,我來到其他組巡視幼兒的午餐情況,只見寶寶離開自己的座位,奔到小羽(化名)的身邊,和她一起看名著《醜小鴨》。我明白孩子的興趣,但是我也要正確的引導他。我馬上告訴他先把飯菜吃完再去看書,這樣老師才喜歡。寶寶聽懂我的意思,開始大口大口的吃飯,一會兒,飯菜就吃完了。

案例2

隨著夏天的到來,自然角的動植物多了起來,孩子們把家裡的叫蟈蟈也帶到了幼稚園,放在飼養角上讓大家一起觀察,隨著蟈蟈的叫聲,孩子們都被吸引了過來,我馬上抓住時機,向幼兒介紹蟈蟈的習性,告訴幼兒蟈蟈最喜歡吃毛豆子。寶寶也同樣對蟈蟈產生了好奇心,悄悄的走過去看,當我把蟈蟈籠子遞給他時,他卻又害怕的逃走了。我安慰孩子,悄悄地問他“它叫什麼?”“吃什麼?”平時注意力不集中的寶寶,一下子就說出了它的名字,使我吃驚不小,也使我感到興趣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學期總結:

開學初,我詳細地分析了寶寶的現狀,分析了他的家庭教育環境,並據此制定了學期的目標。本學期,按照目標逐條落實到月目標中,加以實施。經過一學期的觀察與引導,我發現寶寶變得懂事了、聽話了,固執的個性改掉了許多。上課時間,只要輕輕地牽著他的手,他就會聽話的坐到同伴中間;自由活動時間,他會友好地與同伴玩耍,而不再爭搶他人的玩具。平時,他還能為老師、為同伴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收放餅乾桶、整理好桌椅,孩子非常願意參與其中,同時,他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與快樂。我並覺得他在班級中應該享有著與其他幼兒同等的權利,參與活動、參與遊戲。針對他的情況,我利用集體活動和個別活動相結合的方法,多與幼兒聊天、談話,以增進師生間的感情。許許多多日子的相處,愈發使我感到孩子的樸實與憨厚,也使我覺察到他的點滴的進步。我為幼兒感到驕傲,也同時為自己加油,不斷努力,使幼兒能早日恢復正常。

理論闡述:

1、自閉症幼兒大多表現出:(1)社交困難,缺乏與他人的情感交流,對外界刺激無動於衷。(2)言語發育遲緩。在社會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語,即使使用也多為模仿言語、刻板言語、言語奇特、言語的可懂性差。(3)刻板行為或儀式性行為。強迫堅持行為的同一格式。寶寶存在語言障礙,主要表現為語言的理解能力以及運用能力發展很緩慢,他不能及早地正確理解別人所說的的含義,或者是模棱兩可,或者是斷章取義;同時對語言結構掌握很差,只能講些簡單句、情景性的句子,句子結構及不完善對外界刺激缺乏積極反應。表情淡漠,性情孤獨,少言寡語,悶悶不樂,回避與他人接觸 ,經常不安地重複某種毫無意義的動作,如擠眼睛、皺眉頭、緊握雙手、注意力分散不宜集中、視線游離不宜穩定等。。這一切阻礙了他們的發展。幼兒心理自閉症,是幼兒在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小腦生長發育遲緩精神疾病。但是自閉症幼兒不一定是弱智,經瞭解自閉症其實能經過後天的努力加以矯正,為了孩子的前途與一個家庭的幸福,如何來改變、教育好幼兒,我努力開始嘗試,改變教育“寶寶”的方法。

2、一些在實踐中的方法:自閉症幼兒的糾正一定要詳細分析幼兒的情況,提出最適合他的方法。才能取得最優化的效果。

1、愛孩子、關心孩子、親近孩子,經常和孩子進行感情上的交流,瞭解孩子,激發孩子說話的願望,有意識地解除幼兒的心理障礙。

2、不要溺愛孩子。成人對孩子過分溺愛,不能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和引導孩子,一般是造成孤僻的主要原因。

3、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要包辦代替孩子能做的事。幼兒生長發育迅速,可塑性大,求知欲強,是人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不能事事由成人來做而抹

煞了幼兒的求知欲,失去了培養幼兒獨立性的有利時機。

4、有意識地讓孩子與同伴交往,為他們提供交往的環境,營造交往的氣氛。

5、多溝通. 家長和教師一起配合促進自閉症幼兒發展。

6、用遊戲法提高自閉症幼兒的遊戲能力,從而促進其應答性語言的發展。

經過一年的教育引導,孩子能說出班級幼兒的名字,當孩子們聽到他說出他們的名字都會驚奇的叫起來“寶寶叫我的名字了。”還會哼唱一、二首歌曲,跟隨大家做操、遊戲,能夠在戶外大膽地活動,看到同伴對他的表演鼓掌後,孩子會露出滿足的笑容,他已不是原來的寶寶。看到寶寶爺爺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我們的心裡也是感慨萬分。

俗話講得好:把孩子看成傻瓜,那你自己是傻瓜,如何讓自閉症幼兒從“不懂”到“懂”,關鍵在於是否愛孩子,瞭解孩子、尊重孩子。如果能夠讓孩子在教育中領悟到對他的愛,信任與重視,那麼才能真正做到與孩子心與心的溝通,也就實現了教育上的第一步,扣開了特殊幼稚教育成功的大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