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於孩子的好奇心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處理?

生兒育女,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人生當中的一重大事件。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 朋友相聚討論得最多的已不再是自己, 而是孩子。 關於孩子的學習、關於孩子的生活、關於孩子優缺點, 都成了主要話題。

然而,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 我們的爸爸媽媽總是會抱怨孩子太難管教, 讓自己很辛苦。 沒錯, 帶孩子的確是一件很累人的活。

尤其是當他們有那麼一點懂事, 但又不完全懂事的時候, 總是會讓你犯難。 但是當你摸索透, 瞭解清楚孩子的一舉一動是想表達些什麼, 也許能更好地去照顧好孩子, 這是你的育兒壓力就減少了。

Advertisiment

在這裡我想和你們分享一些我在育兒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和得到的經驗, 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對於小孩子不斷的買玩具的要求, 該如何理智對待?

導火索:玩具

3歲那年, 每當經過那琳琅滿目的玩具商品櫃, 作為大人的我們總想匆匆走過, 不料卻被孩子拉著纏著停了下來, 於是孩子便開始了各種挑選, 然後是提出了各種要買的要求。 如果不買, 那孩子肯定就是當眾上演一場“哭劇”。

這個時候, 也許有的大人就妥協了, 當然也有的人是直接把孩子拉走, 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 對孩子都有不好的影響, 若作為家長你只會一味妥協, 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形成一種過於被溺寵的意識, 他會覺得自己想要什麼就能到什麼,

Advertisiment
從長遠來看, 這對於他長大後待人處事的看法和做法都將有誤導。

而後者呢, 如果你不明就裡就把孩子給拉走, 這其實是一種帶有強制性的做法, 在孩子心裡, 他就會想:為什麼不給我買?為什麼我要聽你話?

當在以後生活中再次不斷地遭到來自父母的拒絕後, 久而久之, 這些拒絕累積起來就會形成孩子心裡的怨恨, 他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家長不喜歡他, 過後發生的將是各種與父母唱反調的事情, 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和家庭也不好。

【精明媽媽之道】

那到底要怎麼做呢?首先, 作為大人, 我們得在他們面前塑造起一個講道理家長的形象, 因為這時候的小孩子, 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這個階段跟他講道理他還是可以理解的,

Advertisiment
我記得當時我和他說:“寶寶, 家裡面你的玩具已經很多了, 再買的話你的玩具屋就沒地方放了, 你買了這個的話就要把家裡你最愛的那個大機器人給丟掉洛, 你要這樣子嗎?”

他聽了後, 認真地想了一會兒, 說不要了。 這時我心裡是竊喜的。

【經驗談】

像這種情況, 機智的媽媽們就應該是給一個他一定會自動選擇放棄的選擇, 這樣既尊重了他自己的決定, 也打斷了他以為靠哭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念頭, 而且孩子也不會生我們的氣, 因為這是他自己的選擇。 所以有些時候, 媽媽有些小心機還是好的喲。

導火索:熱水壺

兒子在2歲的時候, 對什麼東西都好奇, 見到什麼東西都想要靠近去看一看, 摸一摸, 當然這裡面也包含了危險的東西,

Advertisiment
比如, 熱水壺, 水果刀。 但是誰都能理解, 我們大人總有離開孩身旁的時候, 總不能時時刻刻在孩子身旁看著, 但是放任這潛在的危險不管, 肯定不是我們媽媽的風格。

當時, 我想:小孩子的好奇心其實不就是內心那種想要去接觸認識新事物的渴望造成的嗎?如果他自己通過真正的接觸後發現這個東西是不好的, 那麼他自己下次自然就不會再靠近了。

【精明媽媽之道】

於是, 我們打算讓好奇的兒子自己嘗試一下被“熱水”燙的滋味。 某天早晨, 我們把早已準備好的“熱水”(其實只是比溫水溫度高點的溫度)放在小茶几上, 果然, 兒子又像平時一樣慢慢地靠近茶几邊, 努力地伸長手壁去拍打那個熱水壺,

Advertisiment
然而和往常不一樣的是, 我們沒有過去把熱水壺收起來, 而是任由他自由地拍打。

只見他的手一碰到水壺身後, 手立即條件反射般地抽了回來, 然後他便默默地往旁邊的玩具堆走去。 令我們開心的是, 第二天我們仍把水壺放在一樣的地方, 他竟然再沒有想要去靠近去玩了。

【經驗談】

其實小孩子有好奇心是好的, 說明他對這個世界的求知欲強, 但對於不好的東西, 我們作為媽媽的, 在他這麼年紀小的時候, 告誡是沒有用的, 他也不懂, 有時候你越說他反而越要做, 所以何不讓他自己去體驗一下他所要的東西, 當然這是在安全的情況下, 當他有了不好的體驗後, 他自然而然就會舍而棄之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