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寶寶微量元素檢測認識的誤區

寶寶微量元素檢査主要是半歲以後, 每年檢査一次。 6個月以內的寶寶一般以母乳為主,完全可以確保充分補充各種微量元素, 不必做檢測。 6個月以後, 寶寶開始添加捕食, 可能會出現添加不及時或不足的情況, 這時醫生會通過詢問父母餵養情況, 結合寶寶的身體表現,決定是否進行檢測。 對再大一點兒的寶寶, 醫生則會根據是否挑食、偏食, 是否反復生病, 是否先天不足等情況進行檢測。 所以說, 寶寶的微量元素檢査不是醫生下達的“聖旨”---必須做, 而是醫生根據寶寶的情況建議家長給寶寶做。

誤區一微量元素缺乏≠營養不良?

Advertisiment

微量元素檢測一般是在孩子出現臨床症狀時, 才被醫生推薦使用的。 如果孩子身體情況良好,能吃、能玩、能睡、大便正常, 就不一定要做檢測。

很多家長在檢測時只要數字上稍不達標, 就非常緊張, 以為孩子營養不良。 其實,要判斷孩子是否營養不良,除了看微量元素含量檢測結果外, 還要看身高、頭圍、胸圍、體重是否達到標準, 以及結合臨床症狀才能判定。

另外,微量元素含量檢測結果稍有偏差是很常見的。 例如寶寶對鋅的需求特別大, 但從食物中攝取鋅的量往往不足夠, 加上鋅容易流失, 因此, 缺鋅的情況很普遍。 然而, 這只能說明孩子可能有微量元素缺乏症, 並不等於營養不良。

誤區二檢測方式:剪髮與抽血?

Advertisiment

不少媽媽感到疑惑,為什麼査鈣、磷、鋅、硒、鐵等微量元素, 有的醫院要抽血, 有的醫院只要剪下一撮寶寶的頭髮?

目前的微量元素檢測一般為頭髮檢測和血液檢測兩種:頭髮反映的是幾個月內的情況;而且受頭髮潔淨程度、環境污染等因素影響, 很難取得準確的結果。 現在, 不少城市的空氣污染比較嚴重, 很多寶寶頭髮中的蛋白質可能已經變性。 血液反映的是人體內微量元素的現狀,結果相對來說較為準確。 血液檢測需要抽2~3毫升的靜脈血, 如果只采一滴血, 很難準確檢測出寶寶微量元素的準確含量。

需要指出的是, 微量元素檢測只是一種篩査手段, 其檢測結果只能作為參考數來看, 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

Advertisiment
不能筒單地靠檢測報告單上的數值做判斷,要結合臨床症狀才能做出更加準確的定論。 因為微量元素在人體中原本含量就極少, 僅僅靠一滴血做出的檢測, 其結果會受到很多客觀條件的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