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孩子挫折教育的6點注意

每個人都害怕遇到挫折, 可是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 哪有事事都一帆風順的啊, 所以從小教育孩子遇到挫折怎麼對待非常重要, 這將會教給孩子在挫折來臨時能正確冷靜的判斷並處理, 把挫折和困難帶來的風險降到最低。 那麼, 父母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又要注意些什麼呢?

挫折教育的6點注意

不要以為針尖對麥芒地不滿足寶寶的要求就是挫折教育。 這種做法可能會挫傷寶寶的積極性, 讓寶寶缺乏自信, 給寶寶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因此, 真正的挫折教育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Advertisiment

1、挫折教育不可以突擊進行

有些家長會帶寶寶參加一些打著“挫折教育”旗號的訓練營的活動, 經受所謂的“挫折教育”。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心理學家是如何解釋挫折的:“挫折, 是個人從事有目的活動時, 由於遇到障礙和干擾, 其需要不能滿足時的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 所以我認為挫折應該是在沒有準備的狀態下出乎意料地面臨的各種人生難題。 如果已經有了準備, 那麼這種挫折教育也就部分地失去了意義。 這些訓練營無疑是有準備的, 所以我不認為他們真能起到作用。

生活中的許多挫折往往出現在不經意間。 只有經受得住那些突然降臨的挫折的考驗, 才能說是“挫折教育”的成功。 因此寶寶的“挫折教育”應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進行,

Advertisiment
而不能通過某些活動來突擊實現。

2、挫折教育不是不提供任何幫助

遭受一些失敗和挫折, 並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戰勝它, 就會為寶寶以後克服更大的困難奠定基礎。 對於寶寶來說, 有些挫折可能在成人看來微乎其微, 但對他們來說則是一種心理上的考驗。 比如寶寶摔倒了之後讓他自己爬起來, 這對他來說就是一個磨練的過程。 但是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 如果寶寶摔倒了, 我們不去扶他, 也沒有任何表示, 那麼他將來就有可能變得比較冷漠。 因此, 在遇到類似問題時, 我們不一定要袖手旁觀, 而是需要通過恰當的方式傳遞給他們一些擺脫困境、解決矛盾、克服困難的方法, 比如,

Advertisiment
看他摔倒了, 我們可以根據他摔的程度來斷定是否需要去扶他一把, 而不可一概冷漠待之。 有的時候, 他不把摔跤當回事兒, 我們也就不用去強調他摔了這事。 有的時候, 他明顯摔痛了, 我們不妨去扶他一把, 幫他摸摸摔痛的地方。 但是扶他的時候不要表現的大驚小怪, 表達出我們的關心就可以了。 這種幫助會帶給他一種心理上的支持, 他也因此從父母身上獲得足夠的心理能量, 將來就會更加勇敢的去面對各種挫折, 並學會了以同樣的方式去關心他人。

如果寶寶能通過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些活動, 積累一些經驗, 寶寶就能夠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能力, 從而產生一種欲望和信心。 這樣, 在經歷挫折時, 寶寶就不會被所遇到的困難所嚇倒。

Advertisiment

3、並非讓寶寶經歷的挫折越多越好

誰不希望孩子一生一帆風順?但人生沉浮, 豈能如我們所願。 孩子成長的過程從來都不缺乏挫折――想做某件事, 但是能力達不到, 因此需要依賴成人的説明(最簡單的, 孩子小的時候, 他甚至連冷暖饑餓的問題都無法自己解決);與小夥伴玩耍, 自己的玩具無端端被更強勢的寶寶搶走;上幼稚園、上學後挨老師批評或者某些事情做的很好, 別的同學受到表揚, 而自己被老師“忽略”……所有這一切都會給孩子帶來挫敗感。 因此, 挫折教育的機會比比皆是, 我們再也無需人為的給孩子製造機會去經受“磨難”。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挫折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 過多的挫折,

Advertisiment
會使寶寶失去自信心, 變得自卑和軟弱, 產生嚴重的挫敗感、恐懼感, 最後對目標失去興趣, 甚至導致某些心理疾病。

4、小寶寶也可以讓他經受一些挫折

不少父母認為挫折教育是寶寶長大以後的事情, 因此捨不得讓小寶寶受一丁點兒的委屈。 實際上, 挫折教育應該從小做起。 這樣, 寶寶在長期潛移默化的教育中就會獲得承受挫折的能力。 比如, 不要一味地以寶寶為中心, 因為一旦環境變化, 他就有可能由主角變為配角, 甚至根本受不到重視。 因此, 讓寶寶學習適應各種角色的轉換, 調整心態適應環境等等都是他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訓練內容。 此外, 延遲滿足、讓寶寶承擔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等等, 都是挫折教育的有效方式。

需要強調的是,挫折教育並非忽略孩子的感受與情緒。相反,我們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感受與情緒,一旦他有挫敗感,就及時跟寶寶溝通,表達對他那種挫敗感的理解。比如,寶寶因為某項要求沒有被滿足而傷心時,我們可以用簡潔的語言表示理解,然後緊緊的抱著他,輕輕拍拍他的後背,冷靜的等待他平息下來。這就相當於給了他一種心理能量,他的負面情緒也就很快平息下來了。

5、挫折教育不可以封閉進行

要提高寶寶抗挫折的能力,最好多帶他外出,多接觸小夥伴。與同伴交往可以使寶寶發現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這種磨練有助於提高寶寶的耐挫力。只要與小夥伴為伍,寶寶就不可避免地經歷一些挫折,如觀點不一致,屈從于被領導的地位等,這樣他就會在不斷的磨練中學會如何與小夥伴友好相處與合作,從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也能夠幫助寶寶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寶寶的抗挫折能力。

6、挫折教育的重心在改變心態

抗挫折能力強弱與否,更多地取決於個人的心態。我曾經在多次演講中提到這樣一個事實―假定你遭遇一場變故,兜裡僅剩100 元,此外一無所有。倘若你是一個心態積極的人,那麼你就會想:“幸好我兜裡還有100元。我留下10 元,作為今天的生活費,其餘90 元投資(或者先留著備用,趕緊去找工作。實在暫時找不到工作,至少可以拾荒)……”之後,你就會利用這100 元創造一個光明的未來。相反,倘若你是一個很悲觀的人,你就會這樣想:“完蛋了,除了這100 元,我一無所有了。

要不了兩天,我就連飯都沒得吃,只有等死了。我怎麼會落到這樣的地步呢?”於是,在這樣的悲歎聲中,你就徹底倒下了。挫折教育一個特別容易被忽視的部分就是培養孩子積極的心態。不管遭遇什麼,如果父母能引導他看到這個事件背後積極的意義,再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並且,這個辦法行不通,再想別的辦法,那麼,孩子在這樣的引導下成長起來,他自然就會成長為一個勇於面對一切困難的堅強鬥士。

小編總結:“挫折教育”其實就是使孩子不僅能從外界給予中得到快樂,而且能從內心激發出一種自尋快樂的本能。這樣在挫折面前才能泰然自若,保持樂觀。但在給孩子“挫折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上的六個方面,否則會弄巧成拙。

需要強調的是,挫折教育並非忽略孩子的感受與情緒。相反,我們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感受與情緒,一旦他有挫敗感,就及時跟寶寶溝通,表達對他那種挫敗感的理解。比如,寶寶因為某項要求沒有被滿足而傷心時,我們可以用簡潔的語言表示理解,然後緊緊的抱著他,輕輕拍拍他的後背,冷靜的等待他平息下來。這就相當於給了他一種心理能量,他的負面情緒也就很快平息下來了。

5、挫折教育不可以封閉進行

要提高寶寶抗挫折的能力,最好多帶他外出,多接觸小夥伴。與同伴交往可以使寶寶發現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這種磨練有助於提高寶寶的耐挫力。只要與小夥伴為伍,寶寶就不可避免地經歷一些挫折,如觀點不一致,屈從于被領導的地位等,這樣他就會在不斷的磨練中學會如何與小夥伴友好相處與合作,從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也能夠幫助寶寶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寶寶的抗挫折能力。

6、挫折教育的重心在改變心態

抗挫折能力強弱與否,更多地取決於個人的心態。我曾經在多次演講中提到這樣一個事實―假定你遭遇一場變故,兜裡僅剩100 元,此外一無所有。倘若你是一個心態積極的人,那麼你就會想:“幸好我兜裡還有100元。我留下10 元,作為今天的生活費,其餘90 元投資(或者先留著備用,趕緊去找工作。實在暫時找不到工作,至少可以拾荒)……”之後,你就會利用這100 元創造一個光明的未來。相反,倘若你是一個很悲觀的人,你就會這樣想:“完蛋了,除了這100 元,我一無所有了。

要不了兩天,我就連飯都沒得吃,只有等死了。我怎麼會落到這樣的地步呢?”於是,在這樣的悲歎聲中,你就徹底倒下了。挫折教育一個特別容易被忽視的部分就是培養孩子積極的心態。不管遭遇什麼,如果父母能引導他看到這個事件背後積極的意義,再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並且,這個辦法行不通,再想別的辦法,那麼,孩子在這樣的引導下成長起來,他自然就會成長為一個勇於面對一切困難的堅強鬥士。

小編總結:“挫折教育”其實就是使孩子不僅能從外界給予中得到快樂,而且能從內心激發出一種自尋快樂的本能。這樣在挫折面前才能泰然自若,保持樂觀。但在給孩子“挫折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上的六個方面,否則會弄巧成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