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關注孩子生活的細節——平常時刻

平常時刻是幼兒生活中平常又微小的時刻, 但卻是幼兒思維推理、體驗世界的縮微。 成人如果僅從其自身世界出發, 則不會關注到這些細小的時刻, 甚至反對幼兒將精力耗費在“無益”的嘗試中。 殊不知正是這一次次的嘗試, 這一分一秒的平常時刻, 是幼兒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寶貴時刻。

平常時刻中, 幼兒往往會嘗試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使知識得到擴展、延伸和應用。 皮特(化名)想讓他的發條小汽車沿著斜坡爬上用積木搭起的平臺。 小汽車總是在一半兒就滑下來。 他試了一次, 用同樣的方法又試了一次,

Advertisiment
接連三次都失敗了。 第四次皮特換了個法子, 他把小車往後放了一段距離, 把發條擰得緊了一些, 這次嘗試似乎起了作用。 小汽車沖上了斜坡, 但在頂端的平臺上呆了幾秒鐘, 又退了下來。 皮特又加大了旋轉的力度, 擰得緊了又緊, 但仍然是同樣的結果。 這時他停了下來, 盯著那三塊搭起的積木看了一會兒, 走上前去把其中的一塊積木抽掉, 只剩下兩塊積木。 坡度顯然平緩了許多。 這次皮特又將上緊了發條的小汽車送上了“征程”, 它不僅爬上了斜坡, 還穩穩地停在那小塊平臺上。 皮特的臉上露出了國王般自信的微笑。

分析這個平常時刻中皮特所採用的“策略”,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目標本身(小汽車爬上斜坡),

Advertisiment
也不在於動作行為(拿掉一塊支撐的木板), 而在於幼兒對問題解決條件關係的理解。 從策略中可以看出, 幼兒在嘗試中可以理解到小汽車與斜坡之間的距離以及斜坡的傾斜度均是影響因素。 這一反比的功能關係由此獲得, 即A(坡度)越小, B(小車行走的距離)越大。 這些概念關係的獲得對幼兒認知發展策略、動作行為、問題解決能力顯然都是有益的。

從成人的支持和干預上來說, 如果他們僅僅注意到幼兒的成功,他們也許會問, “噢, 你成功了, 告訴我你的做法吧!”幼兒可能只會回答, “我讓它低了一點。 ”但如果成人在真正瞭解平常時刻的價值, 並能恰當利用, 他也許會問, “哇, 好極了, 你能告訴我為什麼斜坡低了, 汽車就能爬上去了呢?”皮特可能回答,

Advertisiment
“斜坡陡了很難爬。 ”後者的問題關注與幼兒談論原理和假設, 而不僅僅針對成功的經驗作為成人的支持性話語, 涉及的是幼兒的推理和思維, 就能夠引發更長、更高水準的對話。 關注平常時刻, 並堅信其能為幼兒的發展有所助益, 給與幼兒充分的時間, 讓平常時刻的經驗充分產生, 利用一切機會和方式觀察、捕捉與 分析, 在平常時刻中與幼兒一同成長。 只有這樣, 才能夠更深入地走入這些平常時刻, 從幼兒的角度體驗這些平常時刻。 一個簡單片段的體驗與分析能夠帶來對幼兒多個側面的廣度的理解, 這便是平常時刻的真正價值, 也是成人生活世界與幼兒生活世界得以聯繫的途徑之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