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小孩也會有心病

您也許正因為孩子的某些壞習慣而苦惱, 比如咬手指、尿床等。 當你正想盡辦法去糾正孩子時, 反而加重其行為表現, 甚至成了怪癖。 其實,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些怪癖, 很可能就是壓力過大所導致的心病, 必須對症下藥, 才能改善問題。

壓力過大有無徵兆

當幼兒心理壓力過大時, 是否會出現一些外在徵兆?例如抓頭、撞頭、咬手指等。 曾經有一個案例, 幼兒因目睹父母的家庭暴力, 進而出現自虐性的撞牆舉動。 的確, 類似撞頭、吸吮手指等現象都可能是心理壓力過大的行為表現, 但也可能是其他狀況的反映。

Advertisiment
以吸吮手指來說, 嬰兒在子宮時就有類似的情形, 通常會隨時間推移而慢慢戒掉, 可是有些孩子因為口腔期需求未能充分獲得滿足, 因此持續保持這個嗜好, 並不見得是心理壓力所造成。

另外, 壓力過大不見得都會表現為明顯的、可察覺的外在徵兆。 有些孩子反而可能因為壓力過大而變得更加安靜, 出現類似自閉症的情況, 而有些外在徵兆也不見得是明顯的異常行為。 所以, 要判斷孩子是否承受過大的心理壓力, 還是必須仔細觀察幼兒平時的生活習慣, 一旦出現極大反差或變化時, 就需要稍加留意。

為何心理壓力過大

也許家長會因為不瞭解幼兒想法, 所以從大人的角度出發去分析孩子為何會產生壓力。

Advertisiment
然而, 畢竟大人不是孩子, 無法實際得知幼兒感受, 更何況每個人對於事物的反應都有所不同, 不可能完全以等同的想法去思考。 就拿督促幼兒上鋼琴課一事來說, 父母認為幼兒產生壓力的原因可能是討厭上才藝課, 不過實際原因也許是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尚未發展健全, 無法順利完成鋼琴課所致, 並非從內心討厭學鋼琴。 因此, 父母要瞭解幼兒產生壓力的真正原因, 應當從幼兒自身行為去觀察。 例如讓孩子畫畫、塗鴉, 從其作品的風格、用色去評估孩子的心理狀態, 才能更好地瞭解幼兒壓力的來源。

當然, 也可通過其他遊戲的方式, 讓醫師、家長更好地瞭解幼兒壓力的來源。 比如根據瑞士心理學家容格理論演變而成的遊戲,

Advertisiment
就像小孩玩過家家遊戲一樣, 在桌子放一盤沙土, 讓孩子在上面放置各種房屋、造景或是人物玩偶, 從孩子安排沙土和各種造景的過程中, 通過這些物品背後的象徵意義, 來尋找幼兒的心理壓力究竟從何而來。

如何改善壓力過大

同樣的心理壓力, 也會因孩子不同的人格特質、處理方式而產生不同的症狀表現, 所以醫師可針對幼兒的個別情況給予輔導, 然而父母卻很難針對個別狀況給予適當的處理, 所以最佳的改善方式就是用心陪伴, 説明孩子找到發洩情緒的出口。

不過, 由於現在生活成本快速膨脹, 父母多半都要工作才能維持家庭開銷, 所以想長時間陪伴孩子並不容易。 因此, 建議父母利用親子共讀、共同遊戲的方式,

Advertisiment
和孩子一起成長。 同時也可借助這些方式, 讓孩子不再深陷于沉重壓力的泥沼之中, 而能轉變到以歡娛的心情去面對一切。

有快樂的父母, 才會有快樂的孩子!因此, 如果家長要有效改善幼兒的心理壓力問題, 也需經常反省自身, 是否在不經意給孩子造成了太重的負擔。

TIPS:如何處理壓力過大導致的自虐行為?

孩子的心理壓力過大有可能表現為自虐性的行為, 比如撞牆, 因此, 在平時就必須利用一些小辦法, 來幫助孩子減輕壓力, 並非只是在孩子出現撞牆行為時才給予制止。 因為出現撞牆行為的孩子多半不懂得如何表達自身情緒, 所以利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不開心, 同時希望獲得他人關注,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每次都緊張地去阻止, 那麼孩子日後還會故計重施, 卻無法有效改善問題。

當孩子出現撞牆等自虐行為時, 也有可能是神經性問題或腦部障礙等, 必須先請醫師做專業、科學的測試和評估。 在排除疾病的可能性之後, 如果確認孩子是因為心理問題而出現自虐行為, 那麼就需要為孩子佈置一個安全的環境, 以避免意外產生。 不過最重要的是, 在孩子情緒穩定之後, 要準確告訴孩子應該如何表達情緒, 儘量避免日後出現同樣的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