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什麼是胎教?

隨著人口素質的提高, 胎教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了。 但是什麼是胎教呢?下面小編帶大家已經來瞭解一下胎教的理論和定義。

你知道什麼是胎教嗎?

近20年來, 歐美一些國家紛紛成立了胎教研究機構和胎教中心, 致力於對胎兒智力、體力的全面開發, 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據文獻報導, 美國一位元醫生創辦了“胎兒大學”, 設有語言、音樂、體育等科目。 在其學生中, 有的新生兒兩周就能發出“爸爸”的音節, 有的孩子4歲就能掌握兩種語言。 這正說明了胎教的重大效果。

一、胎教的定義

《辭海》中對胎教的詞條是這樣解釋的:“古人認為胎兒在母體中能夠受孕婦言行的感化,

Advertisiment
所以, 孕婦必須謹守禮儀, 給胎兒以良好的影響, 叫‘胎教’。 ”也就是說胎教, 一方面是胎, 一方面是教, 它是胎與教相結合的學問。 胎是受教育的實體, 教是指胎兒在母體內能受到各方面的感化並接受教育、教養之意。 孕婦在各方面有意識地、主動地採取一些相應的措施, 對胎兒進行良好影響的方法就是胎教。

胎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胎教, 是指為了促進胎兒生理和心理健康發育成長, 同時確保孕產婦能夠順利度過孕產期所採取的精神、飲食、環境、勞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 因為如果沒有健康的母親, 就不能生育出健壯的孩子。

狹義的胎教, 是指妊娠期間,

Advertisiment
在加強孕婦的精神、品德修養和教育的同時, 重點通過母體, 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 刺激胎兒的感覺器官, 以激發胎兒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有益活動, 從而促進身心健康發育。

我們通常所說的胎教, 一般是指狹義的胎教。 然而, 廣義和狹義的胎教是統一的, 兩者不可偏廢, 通過孕婦保健和對胎兒感官有益的刺激是胎教的兩個方面, 它們屬於有機組成的整體, 是不可分開的。

二、胎教的理論基礎

即使是在科學高速發展的今天, 還是有人會奇怪, 深居母親腹內的胎兒對於外界既看不見摸不著, 怎麼能接受教育呢?無數實踐已經證明, 這完全是可以的。 人們通過胎兒鏡觀察到, 用細棍觸胎兒的手心, 手指會握緊;胎兒的眼睛會隨著送入的光線而活動;胎兒從4個半月起就非常注意外界的聲音。

Advertisiment
在妊娠的這一階段, 內耳的鼓膜已發育成熟, 完全可以用耳朵去聽外界的聲音, 這些情況說明, 胎兒在宮內已具有觸覺、視覺、聽覺等感知能力, 在宮內進行教育時, 可以利用這種能力給他傳遞有益的資訊。 因此, 對胎兒進行胎教是有其一定的生理基礎的。 東西方都有自己的一套胎教體系。

溫馨提醒:簡單點說, 胎教就是對胎兒的感官教育, 這種教育是通過母體對胎兒的綜合影響來實施的。 它是通過有意識地控制、調整母體內外環境, 避免各種不良刺激對胚胎和胎兒的影響, 使胎兒智力、行為的形成和發展有一個良好的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