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指導——新生兒嘔吐知多少

母乳是媽媽給新生兒最好的禮物, 媽媽滿心歡喜地把寶寶抱在懷中, 看著寶寶吸奶吸得一本滿足的臉, 不由得心生愛憐。 然而有些寶寶喝完奶沒多久就出現了嘔吐的現象令媽媽擔心不已。 嘔吐和溢奶是一回事嗎?嘔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嘔吐需要及時就醫嗎?怎樣給嘔吐寶寶補充水分?寶寶嘔吐需要用藥嗎? 讓專家替你掃清嘔吐寶寶護理上的障礙!


嘔吐是消化道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

嘔吐是指胃內容物和一部分小腸內容物在消化道內逆行而上, 自口腔排出的反射性動作, 是消化道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

Advertisiment
新生兒胃容量小, 發育差, 呈水準位容易發生嘔吐, 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症狀。 由於嘔吐物常從口鼻同時噴出, 容易窒息, 甚至死亡。 所以要早診斷, 及時治療。

新生兒嘔吐和溢奶的區別

日常生活中經常將新生兒嘔吐和溢乳混淆起來, 其實二者有一定差別。 溢奶則多數是從小兒口角自然流出, 孩子很安詳, 無明顯異常表現。 嘔吐之前往往可以見到小兒煩躁不安, 嘔吐時則可見到小兒帶著痛苦的表情, 嘔吐物經常從胃中沖出來。

新生兒嘔吐的常見原因

引起新生兒嘔吐的原因較多:最常見的是餵養不當, 如吃奶過急, 奶量過多, 人工餵養兒橡皮乳☆禁☆頭上洞眼太大或過小, 使吃奶時大量空氣吞入胃中而引起嘔吐;分娩時吞入含有胎糞或血液的羊水;服用某些藥物對胃黏膜刺激;環境溫度過熱過冷造成胃腸道功能紊亂;消化道內、外感染如支氣管肺炎,

Advertisiment
流行性腹瀉, 敗血症, 腦膜炎等;外科疾病也不容忽視, 應百倍警惕各種消化道畸形如先天性食道閉鎖, 幽門肥大性狹窄, 先天性巨結腸, 或任何腸段產生的閉鎖或狹窄等。

什麼樣的嘔吐要及時就醫?

嘔吐有可能預示著嚴重的健康問題。 所以如果你的寶寶出現嘔吐, 並伴有任何一種下列其他症狀, 你需要立刻帶寶寶去醫院:

? 腹部腫脹、有觸痛感。 這可能說明寶寶肚子裡積存了液體或氣體、發生腸道堵塞或者消化道有其他問題。

? 抽搐(也叫驚厥)。 癲癇或抽搐——由突然增加的大腦電脈衝引起——可能說明寶寶發生了高燒、嚴重感染,

Advertisiment
或患了某種癲癇病。

? 反復劇烈的嘔吐或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的嘔吐。 如果你的寶寶經常劇烈嘔吐, 但是沒有伴隨出現其他症狀, 這可能是癲癇的信號。 如果寶寶見到某些人或在某些地方(如醫院或日托機構)就會嘔吐, 這說明這些人或地方給寶寶造成了壓力, 導致嘔吐的發生。

? 出現脫水症狀。 包括排尿減少(每天尿濕的尿布少於5~6塊)、嘴唇和口腔乾燥、哭但不流眼淚(提醒:寶寶出生2~3周後才會第一次流眼淚)、眼睛下陷、過度困倦、以及寶寶頭部柔軟部位(前囟門)凹陷。


如果嘔吐物中只有一點點血, 這種情況往往不用擔心

? 嘔吐物中有血或膽汁(綠色液體)。 如果嘔吐物中只有一點點血,

Advertisiment
這種情況往往不用擔心, 食物回湧的衝擊力有時會使食管壁上的血管輕微撕裂, 造成出血。 如果寶寶在過去6小時之內吞咽了口腔傷口流出的血或流的鼻血, 那麼寶寶的嘔吐物中也可能會有一點點血跡。 但是, 如果寶寶的嘔吐物中不斷有血或含血量增加, 你就應該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嘔吐物中的血有可能是鮮紅色, 也可能像深色的咖啡渣。 醫生也許需要看一看帶血或帶膽汁的嘔吐物, 所以即使很噁心, 你也應該儘量保存一些寶寶的嘔吐物, 以便醫生檢查。 嘔吐物中的綠色膽汁可能表示腸道阻塞, 這種情況需要馬上治療。

? 吃東西後半小時內劇烈、持續的嘔吐。 這可能是幽門狹窄造成的, 這是一種很少見的疾病,

Advertisiment
最有可能在寶寶幾周大時開始發生, 不過在寶寶4、5個月之前隨時都有可能出現。 出現幽門狹窄的寶寶, 他們體內控制胃部與腸道連接處瓣膜的肌肉過度增厚, 導致胃腸連接處開口狹窄, 食物無法順利通過, 造成寶寶的嘔吐。 這個問題只要動個小手術就能解決, 但發現後需要馬上醫治。 所以如果你發現寶寶有這個問題, 一定要立刻帶寶寶去看病。

? 精神不振或嚴重易怒。 雖然這種情況很少見, 但這兩種症狀和嘔吐一起出現時可能是因為鉛中毒。 醫生可以通過血液檢測確診。

怎樣給嘔吐寶寶補充水分?

寶寶嘔吐會喪失大量水分, 長期下去可能會造成脫水。 所以, 給嘔吐的孩子補充適量水分是很必要的。 同時, 這個過程也可以幫助年輕媽媽觀察孩子的症狀, 看看寶寶有沒有必要去醫院。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過一段時間再喂水。

寶寶嘔吐後如果想喝水,要過30分鐘以後再喂,量不要多。如果寶寶不想喝水,就不要硬喂。

水的溫度很重要。

與熱水、冰水相比,涼開水和溫水對寶寶的刺激較小,不易使寶寶再吐。

停止進食一次。

嘔吐後的寶寶可以停止一次進食,等到嘔吐在一定程度上緩和後,再逐漸恢復餵食。

持續嘔吐要送醫院。

如果寶寶持續嘔吐,喝水之後立即又吐,情緒不穩定,或者精神疲乏,都應該引起家長注意,馬上送醫院治療。


不要給寶寶吃任何止吐藥,除非經過寶寶的醫生同意

寶寶嘔吐需要用藥嗎?

不要給寶寶吃任何止吐藥(處方藥或非處方藥都不行),除非經過寶寶的醫生同意。絕對不要給寶寶吃含有阿司匹林的藥物,包括堿式水楊酸鉍。阿司匹林可能會使寶寶患瑞氏綜合征,這種病雖然很少見,但是卻會致命。

避免寶寶發生嘔吐的細節

有些孩子經常發生嘔吐,針對孩子的非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嘔吐,爸爸媽媽應該怎麼護理,減少嘔吐的再次發生?看看下面的小常識吧:

1.提倡抱起餵奶,必須臥位哺乳時,採用頭高腳低位

母乳餵養者,每次哺乳前溫開水擦洗乳☆禁☆頭,並以四指托起乳☆禁☆房,拇指置於乳☆禁☆頭上乳暈處,減慢乳汁的流出;人工餵養者每次哺乳前開水泡洗奶具,奶液充滿乳☆禁☆頭後在給予哺乳,乳☆禁☆頭孔不易過大。哺乳後直立抱起並拍背,使新生兒將吞咽的空氣排出,哺乳後不易短時間內抬起下肢更換尿布。

2.對經常嘔吐的嬰幼兒如果排除了器質病變、消化道炎症,那麼大多是胃食道反流

可選擇頭高腳低側臥位,以頭部抬高15°為益;對胃食管返流患兒可取頭側俯臥位,每次20分鐘,每日2—4次。但是俯臥期間一定有專人護理,防止呼吸暫停,這樣可降低返流頻率,減少嘔吐次數,防止嘔吐物誤吸,避免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發生。

3.再發性嘔吐和神經性嘔吐

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生活規律,切忌暴飲暴食,儘量保持身心安靜,進食時不要過於勉強。此外一定不要給患兒增加任何壓力,否則會加重嘔吐。患兒應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飲食制度,加強體育鍛煉和增加生理睡眠時間。周圍人不要過分注意孩子的嘔吐症狀,應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現得緊張和顧慮,以提高其治療的信心。同時保持環境清潔,患兒嘔吐物及時處理,污染的衣服、床單、被子及時更換,以免繼續刺激患兒。嘔吐時,應守護在其身邊,給予精神安慰;嘔吐後,及時幫助漱口,勤給患兒洗澡,清除因嘔吐留在身體上的異味。

4.對於容易嘔吐的孩子尤其是感冒後或者咳嗽後嘔吐的

應當在平時加強營養和體育鍛煉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或者服用牛初乳、轉移因數以預防感冒;飲食要定時定量;不要太飽;食物一定要新鮮衛生;不要給患兒吃過於辛辣、熏烤和肥膩的食物。

5.小兒服藥時也容易引起嘔吐者

在喂藥液時,藥液不要太熱,太冷;難喂藥的小兒也可採用少量多次服用法;必要時也可服一口停一會兒然後再服用。嘔吐後及時清潔口腔、面部、頸部皮膚,更換被污染的衣物、床單。

6.有些孩子先天咽反射比較敏感,容易引起嘔吐


嘔吐大部分是胃炎、腸炎引起的

表現為一有感冒就容易出現嘔吐,所以在看醫生的時候應當與醫生講明,這時候應當吃容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的實物,吃得不要太飽,一般是平時飲食的一半左右。

特別提醒

嘔吐大部分是胃炎、腸炎引起的,家長要注意孩子大便的情況和形狀,及時看醫生,按照醫生的醫囑來做,此外還要讓孩子多喝淡鹽水。如果孩子嘔吐情況比較輕,可給他吃一些容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少量多次進食;如果孩子嘔吐情況比較嚴重則應當暫時禁食。嘔吐時讓孩子取側臥位,或者頭低下,以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

此外對於孩子的嘔吐還應該注意嘔吐的方式、次數,嘔吐物的形狀、氣味與進食的關係、精神狀態、食欲、大小便情況及嘔吐時的伴隨症狀,及時向醫生講明,有助於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小編總結:媽媽要注意區分溢奶和嘔吐的區別,溢奶是正常的,嘔吐則不然,並且要根據嘔吐的嚴重程度決定要不要送去醫院,看醫生後要認真遵守醫囑。

看看寶寶有沒有必要去醫院。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過一段時間再喂水。

寶寶嘔吐後如果想喝水,要過30分鐘以後再喂,量不要多。如果寶寶不想喝水,就不要硬喂。

水的溫度很重要。

與熱水、冰水相比,涼開水和溫水對寶寶的刺激較小,不易使寶寶再吐。

停止進食一次。

嘔吐後的寶寶可以停止一次進食,等到嘔吐在一定程度上緩和後,再逐漸恢復餵食。

持續嘔吐要送醫院。

如果寶寶持續嘔吐,喝水之後立即又吐,情緒不穩定,或者精神疲乏,都應該引起家長注意,馬上送醫院治療。


不要給寶寶吃任何止吐藥,除非經過寶寶的醫生同意

寶寶嘔吐需要用藥嗎?

不要給寶寶吃任何止吐藥(處方藥或非處方藥都不行),除非經過寶寶的醫生同意。絕對不要給寶寶吃含有阿司匹林的藥物,包括堿式水楊酸鉍。阿司匹林可能會使寶寶患瑞氏綜合征,這種病雖然很少見,但是卻會致命。

避免寶寶發生嘔吐的細節

有些孩子經常發生嘔吐,針對孩子的非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嘔吐,爸爸媽媽應該怎麼護理,減少嘔吐的再次發生?看看下面的小常識吧:

1.提倡抱起餵奶,必須臥位哺乳時,採用頭高腳低位

母乳餵養者,每次哺乳前溫開水擦洗乳☆禁☆頭,並以四指托起乳☆禁☆房,拇指置於乳☆禁☆頭上乳暈處,減慢乳汁的流出;人工餵養者每次哺乳前開水泡洗奶具,奶液充滿乳☆禁☆頭後在給予哺乳,乳☆禁☆頭孔不易過大。哺乳後直立抱起並拍背,使新生兒將吞咽的空氣排出,哺乳後不易短時間內抬起下肢更換尿布。

2.對經常嘔吐的嬰幼兒如果排除了器質病變、消化道炎症,那麼大多是胃食道反流

可選擇頭高腳低側臥位,以頭部抬高15°為益;對胃食管返流患兒可取頭側俯臥位,每次20分鐘,每日2—4次。但是俯臥期間一定有專人護理,防止呼吸暫停,這樣可降低返流頻率,減少嘔吐次數,防止嘔吐物誤吸,避免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發生。

3.再發性嘔吐和神經性嘔吐

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生活規律,切忌暴飲暴食,儘量保持身心安靜,進食時不要過於勉強。此外一定不要給患兒增加任何壓力,否則會加重嘔吐。患兒應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飲食制度,加強體育鍛煉和增加生理睡眠時間。周圍人不要過分注意孩子的嘔吐症狀,應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現得緊張和顧慮,以提高其治療的信心。同時保持環境清潔,患兒嘔吐物及時處理,污染的衣服、床單、被子及時更換,以免繼續刺激患兒。嘔吐時,應守護在其身邊,給予精神安慰;嘔吐後,及時幫助漱口,勤給患兒洗澡,清除因嘔吐留在身體上的異味。

4.對於容易嘔吐的孩子尤其是感冒後或者咳嗽後嘔吐的

應當在平時加強營養和體育鍛煉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或者服用牛初乳、轉移因數以預防感冒;飲食要定時定量;不要太飽;食物一定要新鮮衛生;不要給患兒吃過於辛辣、熏烤和肥膩的食物。

5.小兒服藥時也容易引起嘔吐者

在喂藥液時,藥液不要太熱,太冷;難喂藥的小兒也可採用少量多次服用法;必要時也可服一口停一會兒然後再服用。嘔吐後及時清潔口腔、面部、頸部皮膚,更換被污染的衣物、床單。

6.有些孩子先天咽反射比較敏感,容易引起嘔吐


嘔吐大部分是胃炎、腸炎引起的

表現為一有感冒就容易出現嘔吐,所以在看醫生的時候應當與醫生講明,這時候應當吃容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的實物,吃得不要太飽,一般是平時飲食的一半左右。

特別提醒

嘔吐大部分是胃炎、腸炎引起的,家長要注意孩子大便的情況和形狀,及時看醫生,按照醫生的醫囑來做,此外還要讓孩子多喝淡鹽水。如果孩子嘔吐情況比較輕,可給他吃一些容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少量多次進食;如果孩子嘔吐情況比較嚴重則應當暫時禁食。嘔吐時讓孩子取側臥位,或者頭低下,以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

此外對於孩子的嘔吐還應該注意嘔吐的方式、次數,嘔吐物的形狀、氣味與進食的關係、精神狀態、食欲、大小便情況及嘔吐時的伴隨症狀,及時向醫生講明,有助於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小編總結:媽媽要注意區分溢奶和嘔吐的區別,溢奶是正常的,嘔吐則不然,並且要根據嘔吐的嚴重程度決定要不要送去醫院,看醫生後要認真遵守醫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