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 秋季寶寶“凍凍”更健康

俗話說:“春捂秋凍, 不生雜病”。 寶寶也不例外。 秋天氣候多變, 早晚溫差懸殊。 這時候, 不要急添厚衣, 應有意識地從事一些適宜的耐寒鍛煉, 從而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 減少疾病的發生,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秋凍”。

專家 秋季寶寶“凍凍”更健康

近段時間, 醫院裡擠滿了因感冒前來就診的孩子, 其中不少孩子的感冒是“捂出來的”。 初秋, 家長給寶寶過早、過多捂上厚衣服反而容易致病。 這是因為寶寶體溫一般都比成年人高, 且活動量大, 但體溫調節中樞卻不成熟, 捂得過多, 寶寶出汗後很容易著涼, 引起發燒、感冒等疾病。

Advertisiment

俗話說:“春捂秋凍, 不生雜病”。 寶寶也不例外。 秋天氣候多變, 早晚溫差懸殊。 這時候, 不要急添厚衣, 應有意識地從事一些適宜的耐寒鍛煉, 從而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 減少疾病的發生,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秋凍”。 在秋季進行耐寒鍛煉可提高孩子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 增強機體的耐寒力, 進而減少疾病的發生。

“秋凍”之時給寶寶正確穿衣, 家長只要保證“三暖”就可以。 一是“手腳暖”, 手腳的皮膚神經末梢豐富, 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 孩子的手腳保持溫暖, 才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不過1歲以內的寶寶手腳更容易變涼, 不能光靠觸摸手腳涼熱來增減衣服。 二是“肚子暖”, 孩子由於腸胃功能發育不完全,

Advertisiment
如果著涼容易導致脾胃虛弱, 食欲不振, 甚至肚子痛, 極易導致疾病發生。 三是“背部暖”, 背部適當溫暖可以預防疾病, 減少感冒的機會, 但背部不可過暖, 否則容易出汗, 更容易因背濕著涼感冒。

不過, 對於小寶寶來說, 體溫調節功能有待完善, 在忽冷忽熱間比成人更易染病。 即使要凍, 也不可操之過急, 應從耐寒鍛煉開始, 逐步進行。 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鍛煉寶寶的耐寒能力。

適當進行冷鍛煉。 最簡單的方法是養成用冷水洗手、洗臉喝涼開水(以25℃左右為最宜)及主動接觸冷空氣的習慣。 在逐漸降溫的季節, 孩子一般都能適應, 並且效果顯著。 需要提醒的是1~3歲的幼兒, 在冷空氣中時間不要過長, 一般5~10分鐘為宜。

添衣循序漸進。

Advertisiment
氣候剛轉涼的時候, 不要立即給寶寶添置過厚的衣服, 要循序漸進, 逐步添加, 這樣在逐漸變冷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 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而增加產熱量, 從而有效提高機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 晚上睡覺時, 蓋被也不要太厚, 房間內可以通風換氣, 這樣能讓寶寶呼吸道黏膜接觸更多的冷空氣刺激。

多進行戶外活動。 為了提高耐寒抗病能力, 只要天氣許可, 就應帶孩子到室外活動活動手腳。 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而且可以促進消化和吸收, 加強呼吸系統與新陳代謝的功能, 還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增強肌肉的耐寒及抗寒能力。 外出鍛煉時, 既要注意“動”, 又不宜“動”得大汗淋漓, 特別是晚秋, 在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時即停止。

Advertisiment

適可而止。 萬事皆有度, “秋凍”也不例外, 特別是深秋之後, 早晚外界氣溫偏低, 而午間氣溫偏高, 這時要注意及時地適當增減衣服, 以防身體過冷而著涼生病, 或過熱出汗著風而患感冒等。 特別是體弱多病的小朋友, 則不宜盲目的進行“秋凍”, 重點是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以便平安度過“多事之秋”和嚴寒的冬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