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遭遇秩序敏感期怎麼辦?

女兒20個月了, 有一次, 我們全家一起去餐廳吃飯, 飯前, 我告訴寶寶洗手三部曲:洗手液塗抹在手上、用水沖洗、然後用烘乾機烘乾手。 我們的孩子記憶力很好, 從那以後, 小傢伙每到餐廳吃飯便清晰地記得洗手的三部曲, 少了哪步都不行。 可是, 有一次, 我們去逛一家超市, 其間, 寶寶去廁所後看到水龍頭後就要洗手, 碰巧洗手的地方沒有洗手液, 我們一開始根本就沒在意, 提示寶寶衝衝手就可以了。

可哪知, 寶寶很著急, 一定要找到洗手液, 無論怎樣跟她講道理, 她都聽不進去, 大聲哭鬧起來。 在公眾場合這樣發脾氣,

Advertisiment
弄得我們大人很沒面子。 後來, 旁邊的清潔員提示我們樓上有洗手液, 我們帶著女兒去樓上洗了手, 這件事才算平息。 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 他怎麼這麼倔, 一點變通都不行。

理解孩子的行為

關鍵字:秩序敏感期

寶寶一般從1歲半左右就開始逐漸進入秩序敏感期了, 會出現對某些事物固執的堅持。 此時的寶寶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説明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 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 就會令他無所適從。 因此, 只有在有序的環境中, 寶寶才能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 並開始探索周圍的世界。

女兒一定要完成洗手的全套程式才肯甘休, 她固執的堅持和大發脾氣令現場的成人都大為不解, 其實這是孩子的需求未獲得滿足,

Advertisiment
或認為某種事物不合理的外在表現。 她認為洗手缺少了一道程式是一件非常不合理的事情。

蒙台梭利認為, 對這時的孩子來說, 世界是以不變的程式和秩序而存在的。 這種程式和秩序進入嬰幼兒內心, 成為孩子最初的內在邏輯。 女兒把規則(洗手三部曲)變成秩序固定在自己身上, 任何微小的變化都會引起孩子情緒上的變化。 當秩序突然行不通時, 孩子會因無法適應環境而害怕、哭泣, 甚至大發脾氣。

Tips:秩序敏感期的其他行為表現:

洗浴的龍頭一定要朝向左側放置;沙發都有固定的人坐, 有爸爸的、媽媽的位置等, 如果沒按固定位置坐, 寶寶就會不幹, 要換回來;自己的東西不許別人動, 不讓別的小朋友動他的東西,

Advertisiment
不讓家人蓋他的小被子, 喜歡說“這是我的”、“這全都是唐唐的”等;喜歡固定的遊戲模式, 如成功地完成一件事後要成人鼓掌表示鼓勵, 然後再做一遍, 反反復複。

早教老師的三點建議:

1. 順應寶寶, 撫平情緒

父母要理解此時寶寶發脾氣的行為表現, 盡可能滿足寶寶對穩定、有序的環境的需要。 女兒媽媽幫助孩子到超市其他樓層尋找有洗手液的洗手間, 這個過程也是讓孩子慢慢撫平情緒的過程。

2. 培養習慣, 事半功倍

有效的利用秩序敏感期, 可以培養寶寶良好的生活習慣。 洗手三部曲是一個很好的洗手習慣。 同時, 父母也可以趁著孩子的敏感期, 培養孩子形成其他好習慣。 如果父母能在寶寶的秩序敏感期培養寶寶的好習慣,

Advertisiment
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3. 滿足心理, 環境有序

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生活環境, 將固定的物體放在固定的空間和位置上。 借助孩子生活中所需的各種物品(比如自己的睡床、喝水的杯子、玩具等等)幫助他建立環境與自己的關係, 使他較快地熟悉環境, 並建立友好的、信賴的依存關係。 在兒童生命中的秩序敏感期, 快樂就在於在適當的場所找到他想要的物品, 這意味著一個人能夠適應自己的環境, 在所有的細節方面都能支配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