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過敏怎麼辦_寶寶過敏的護理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過敏怎麼辦?過敏反應, 學名稱“變態反應”, 是身體對一種或多種致敏物質的不正常反應, 寶寶過敏怎麼辦?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

當寶寶出現起疹子、流鼻涕、打噴嚏, 媽媽可能以為是皮膚病或是感冒, 但如果長時間不見好, 或是反反復複出現, 媽媽們可就要注意了, 很可能是過敏症悄然而至了。

過敏是一種慢性疾病, 過敏症狀的出現有點像“進行曲”, 某個階段某種過敏症出現的機會高。 在新生兒早期, 以食物過敏及濕疹為主, 但到了二三歲時, 支氣管哮喘逐漸增多, 到了前齡期前,

Advertisiment
即五六歲時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亦越來越明顯。

一、過敏性疾病有哪些

過敏反應, 學名稱“變態反應”, 是身體對一種或多種致敏物質的不正常反應, 而這些物質對大多數人是無害的。 其主要起因是由於患過敏性疾病患者體內產生了過多的免疫球蛋白E(IgE)抗體。

Advertisiment
它可以和環境中的過敏原起反應, 刺激機體產生、釋放某些過量的化學物質, 繼而產生各種症狀。

過敏性疾病涉及耳鼻喉科、呼吸內科、皮膚科、消化內科及眼科等多個領域, 常見的過敏症為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結膜炎、濕疹、蕁麻疹、過敏性胃腸炎等, 其中兒童以過敏性鼻炎及哮喘最為普遍。

許多父母以為寶寶長大了過敏症狀亦會隨之消失。 但事實上, 過敏的表現是會隨著年紀的增大而改變, 許多過敏兒早期可能出現濕疹、過敏性腸胃炎等, 之後如果還是持續受到過敏原長期的刺激, 就可能出現過敏性鼻炎或支氣管哮喘。

二、減少過敏發生

過敏性疾病須考慮的因素很多, 包括寶寶的飲食及生活環境等因素,

Advertisiment
如控制不當, 過敏症狀會逐日惡化, 所以有過敏病史的人不可以掉以輕心。

減少臥室的塵埃 室內環境保持清潔, 每週用濕布擦拭, 勤換洗寶寶用的被單、被套、枕套等用品。 同時, 哮喘寶寶的居室應通風良好, 天氣好時, 每天開窗通風2次, 每次30分鐘。

避免接觸刺激物以及變應原 蚊香、煙香、香水、殺蟲劑等揮發性物質盡可能避免使用。 室內使用高效能的空氣濾清器可淨化空氣。 避免已經確定的變應原, 是治療和預防過敏性疾病的基本而重要的措施。 避免到花木繁茂的地方去, 尤其不要選擇風大的天氣出遊。 室外的花粉、黴菌的完全避免雖不可能, 但在高峰期可以關閉門窗使之大大減少。 嬰幼兒應避免食入誘發哮喘的致敏食物。

Advertisiment

延長母乳哺育的時間, 至少能到6個月。 母乳中含有多種對過敏有制約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及多種抗體, 對防止過敏很有好處。 哺乳期間, 媽媽避免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三、什麼是藥物過敏

藥物過敏的發生有兩個必要因素:過敏體質和與藥物的接觸, 兩者缺一不可。 過敏體質是遺傳決定的, 目前還沒有辦法改變它。 這些人容易發生過敏性疾病, 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蕁麻疹、濕疹等;另一個因素是暴露於致敏藥物。 並不是所有藥物都能引起過敏反應。 能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稱為致敏藥物。

所以, 藥物過敏只發生於有過敏體質的人, 並且必須因用藥引起。

由藥物過敏所致的發熱稱為藥物熱。

Advertisiment
它常常是藥物過敏的最早表現。 藥物熱一般是持續的高熱, 常達39℃, 甚至40℃以上。 但發熱雖高, 患者的一般情況尚好, 與熱度不成比例;應用各種退熱措施(如退熱藥)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藥物, 有時即使不採取抗過敏措施, 體溫也能自行下降。 藥物過敏常可引起皮疹, 稱為藥物疹。 藥物疹可有多種形態, 如麻疹樣、猩紅熱樣、濕疹樣、蕁麻疹樣、紫癜樣、皰疹樣等。

對於引起過敏的藥物, 要馬上停止使用, 而且要牢記藥名, 每次帶寶寶看病時, 要向醫生事先說明藥物過敏情況, 避免再次使用。

四、塵蟎過敏是怎麼回事

塵蟎比針頭還細小, 一般肉眼是不能看見的。 塵蟎生活在溫暖潮濕的環境, 以人體皮膚脫屑為食, 它是全球最常見的致敏原, 超過70%的過敏病與它有關。80%的氣喘兒童對屋塵蟎過敏。

塵蟎一天可製造高達20~30個排泄物。這些排泄物可以在靜止的空氣中懸浮長達20分鐘。塵蟎排泄物一旦被吸入,即在鼻子或肺部組織溶解。對塵蟎過敏者而言,被溶解後的排泄物會在細胞組織上釋放酵素,破壞組織結構並引起過敏反應。相同的酵素溶解作用也會在身體其他較敏感並暴露的地方引發過敏反應。

臥室是家中塵蟎聚集最多的地方。床墊、枕頭、沙發墊、椅墊、地毯和其他海綿或纖維織物也都是提供塵蹣生長的溫床,以至於塵蹣大量繁殖。而減少塵蟎的方法就是二周清洗一次這些物品,並在太陽下經常晾曬,最好使用50℃以上的水燙洗。空調也是蟎蟲的聚集地,每年初次使用時,要進行清洗,在使用過程中,也應每月清洗一次。

此外還應做到儘量不使用地毯,或用聚乙烯地毯代替羊毛地毯;多餘的衣物及絨毛玩具、毛織物品置於儲物櫃內。

用百葉窗、捲簾等代替織物窗簾;避免使用填充式傢俱,書籍最好置於帶門的書櫃內;減少易堆積灰塵的懸掛飾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只要天氣好,每天早晚各通風30分鐘。

五、過敏疑問篇

1、過敏還會影響心臟嗎?

最新研究認為,當機體發生過敏反應時,會累及心臟,導致血管擴張、心跳加快、血壓降低、心臟負擔加重,突出症狀就是心律失常。所以對於過敏要重視。

2、過敏會遺傳嗎?

若父母當中有一人具有過敏體質,則生下來的小寶寶有1/3會有過敏病的可能。假如父母兩者皆有過敏病,生下來的小寶寶得過敏病的機會也會加倍。過敏家族有聚集性,過敏病的父母易生過敏病的寶寶,只是並非只有哮喘父母才會生出哮喘過敏兒,也就是說,假如父母患有過敏性鼻炎,那麼下一代也有可能罹患過敏性哮喘或過敏性皮膚炎,而不只是過敏性鼻炎而已。

3、感冒總不見好是過敏嗎?

不少父母為寶寶的“感冒”傷腦筋,原因是稍不注意寶寶便開始鼻塞、咽痛、頭疼、噴嚏連天,感冒藥、消炎藥吃了一大堆,效果卻不明顯,搞得父母很是煩惱。其實,這些寶寶患的並非是“感冒”,而是一種季節性疾病——過敏性鼻炎。如果感冒2周還沒有痊癒,就要考慮是鼻炎或者鼻竇炎。儘早認識過敏性鼻炎,儘早治療是最好的方法。

4、母乳餵養,真能避免過敏病的發生嗎?

用母乳哺育嬰兒,而且媽媽又能避免食用那些含高過敏原的食物,則嬰兒體內產生的過敏免疫球蛋白E(IgE)會較低。研究證實,嬰兒餵食母乳會減緩嬰兒濕疹嚴重度,另外喘鳴發作的次數也可有效減少。

因此,為了寶寶的健康,每位媽媽都要儘量做到母乳餵養,並堅持喂到寶寶2歲。此外,哺乳時期的媽媽,亦應減少食用含高過敏原的食物。

5、豆類奶粉能預防寶寶過敏病的發生嗎?

豆類奶粉並不屬於“低過敏原奶粉”,用於腸炎或腹瀉寶寶或許有效,但長期食用,並不能有效避免過敏病兒的發生,反而可能引起寶寶進一步對豆類蛋白產生過敏性抗體。

6、“低過敏原奶粉”能有效減少寶寶日後發生過敏病的機會嗎?

理論上,嬰兒奶粉中只要蛋白質分子量夠大,就可以成為過敏原,進入身體後,便可能引致過敏蛋白(IgE)的產生,引發人體產生過敏病。市面上水解的“低過敏原蛋白”,是把牛奶蛋白質事先經過水解,使蛋白質顆粒變小(

7、寶寶的過敏性鼻炎會發展到哮喘嗎?

很多家長認為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兒童常見病,就是早上打幾個噴嚏,且季節性很強,秋冬季節易犯,這個季節過去,或者等寶寶長大後就好了,就不會再發病了。其實不然,如果對過敏性疾病不及時控制,會引發鼻竇炎、咽炎、頑固性頭痛、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嚴重時會導致寶寶記憶力減退,智力發育障礙,影響寶寶的學習和生長發育。最重要的一點,過敏性鼻炎與哮喘關係密切,為數不少的過敏性鼻炎患兒最終會發展成為哮喘,可能給寶寶帶來終身的麻煩。因此,父母要重視過敏性鼻炎的寶寶,及時治療,控制病情。

8、過敏性哮喘長大會好嗎?

總的來說有三種情況:

三分之一越來越好。在臨床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過敏氣喘寶寶,長大以後氣喘發作明顯減少,嚴重度亦降低了。產生這種情形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免疫學上的改變,另一種則是生理構造的變化。

免疫學上的改變是指某些抗體(如IgG)及其他免疫上的成熟。在過敏反應上,它們常扮演一個阻斷抗體的角色(阻斷過敏反應),這種反應與減敏反應所追求的原理類似。

另一種自行好轉的原因是生理構造的改變。兒童因年齡增長,氣管隨之變粗、變硬。變粗是因軀體變大,氣管自然變粗,此時氣管直徑的管路比兒時大,其氣流阻力變小,所以不易氣喘(氣喘是因管徑縮小,阻力加大,致使呼氣時有咻咻聲)。氣管變硬是指氣管的內軟骨成形,幼兒時氣管內的軟骨較軟且未能形成如成人的C狀軟骨,所以容易塌陷而易致喘。一旦長大後,支氣管內之軟管呈C狀時,就不易再氣喘了。

以上這兩種改變大抵在八九歲左右會完成,若是在九歲以後仍持續氣喘,則必須找醫師做進一步治療,如減敏治療。

三分之一會惡化。這種人常因反復過敏,血中過敏免疫球蛋白E一直高居不下,過敏反應極強,造成氣管收縮、發炎,無法以生理成長因素來抵消,過敏氣喘可能會終其一生。這種人唯有確實作好環境控制與長期治療(如長期吃藥或做減敏治療),方可以度過難關。

三分之一時好時壞。剩下的三分之一病人,免疫系統沒有良好改善,因而抵消掉生理結構改變的因素,使得氣喘還是有時輕,有時重或是好一陣子又再犯,這類病人也須考慮進行減敏治療。

9、過敏不同表現TIPS

過敏性疾病的臨床表現可以從輕微的噴嚏,到危及生命的哮喘急性發作和過敏性休克,症狀可以涉及全身幾乎所有的器官和系統。常見的症狀有:

耳鼻喉症狀:鼻癢、噴嚏、流涕、鼻塞、耳癢;

眼部症狀:眼癢、眼皮腫、流淚;

呼吸道症狀:乾咳、喘息、胸悶;

消化道症狀:腹痛、腹瀉;

皮膚症狀:風團、濕疹、蕁麻疹等。

最新研究認為,當機體發生過敏反應時,會累及心臟,導致血管擴張、心跳加快、血壓降低、心臟負擔加重,突出症狀就是心律失常。所以對於過敏要重視。

六、判斷寶寶過敏體質TIPS

1. 假如一個寶寶小的時候皮膚上長濕疹,經常身上長癢疙瘩,就可能是過敏體質;

2. 經常揉眼睛、摳鼻子、流鼻涕、打噴嚏。連續打噴嚏是更為明顯的症狀;

3. 寶寶有青眼圈;

4. 哭的時候有紅眉毛;

5. 多汗、多動、夜驚、易感冒;

6. 跑步或者大笑以後寶寶會咳嗽;

7. 晚上睡覺剛睡下半小時到兩小時寶寶經常出汗;

8. 寶寶玩的時候精力很充沛,但是走路或上樓梯的時候不願意走,因為容易氣喘,老讓人抱。長期氣喘,寶寶還容易有雞胸;

9. 有家族病史。爸爸媽媽或兄弟姊妹有過敏病史,則寶寶過敏的幾率會高很多;

如果懷疑寶寶是過敏兒,最好能帶寶寶找過免疫反應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超過70%的過敏病與它有關。80%的氣喘兒童對屋塵蟎過敏。

塵蟎一天可製造高達20~30個排泄物。這些排泄物可以在靜止的空氣中懸浮長達20分鐘。塵蟎排泄物一旦被吸入,即在鼻子或肺部組織溶解。對塵蟎過敏者而言,被溶解後的排泄物會在細胞組織上釋放酵素,破壞組織結構並引起過敏反應。相同的酵素溶解作用也會在身體其他較敏感並暴露的地方引發過敏反應。

臥室是家中塵蟎聚集最多的地方。床墊、枕頭、沙發墊、椅墊、地毯和其他海綿或纖維織物也都是提供塵蹣生長的溫床,以至於塵蹣大量繁殖。而減少塵蟎的方法就是二周清洗一次這些物品,並在太陽下經常晾曬,最好使用50℃以上的水燙洗。空調也是蟎蟲的聚集地,每年初次使用時,要進行清洗,在使用過程中,也應每月清洗一次。

此外還應做到儘量不使用地毯,或用聚乙烯地毯代替羊毛地毯;多餘的衣物及絨毛玩具、毛織物品置於儲物櫃內。

用百葉窗、捲簾等代替織物窗簾;避免使用填充式傢俱,書籍最好置於帶門的書櫃內;減少易堆積灰塵的懸掛飾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只要天氣好,每天早晚各通風30分鐘。

五、過敏疑問篇

1、過敏還會影響心臟嗎?

最新研究認為,當機體發生過敏反應時,會累及心臟,導致血管擴張、心跳加快、血壓降低、心臟負擔加重,突出症狀就是心律失常。所以對於過敏要重視。

2、過敏會遺傳嗎?

若父母當中有一人具有過敏體質,則生下來的小寶寶有1/3會有過敏病的可能。假如父母兩者皆有過敏病,生下來的小寶寶得過敏病的機會也會加倍。過敏家族有聚集性,過敏病的父母易生過敏病的寶寶,只是並非只有哮喘父母才會生出哮喘過敏兒,也就是說,假如父母患有過敏性鼻炎,那麼下一代也有可能罹患過敏性哮喘或過敏性皮膚炎,而不只是過敏性鼻炎而已。

3、感冒總不見好是過敏嗎?

不少父母為寶寶的“感冒”傷腦筋,原因是稍不注意寶寶便開始鼻塞、咽痛、頭疼、噴嚏連天,感冒藥、消炎藥吃了一大堆,效果卻不明顯,搞得父母很是煩惱。其實,這些寶寶患的並非是“感冒”,而是一種季節性疾病——過敏性鼻炎。如果感冒2周還沒有痊癒,就要考慮是鼻炎或者鼻竇炎。儘早認識過敏性鼻炎,儘早治療是最好的方法。

4、母乳餵養,真能避免過敏病的發生嗎?

用母乳哺育嬰兒,而且媽媽又能避免食用那些含高過敏原的食物,則嬰兒體內產生的過敏免疫球蛋白E(IgE)會較低。研究證實,嬰兒餵食母乳會減緩嬰兒濕疹嚴重度,另外喘鳴發作的次數也可有效減少。

因此,為了寶寶的健康,每位媽媽都要儘量做到母乳餵養,並堅持喂到寶寶2歲。此外,哺乳時期的媽媽,亦應減少食用含高過敏原的食物。

5、豆類奶粉能預防寶寶過敏病的發生嗎?

豆類奶粉並不屬於“低過敏原奶粉”,用於腸炎或腹瀉寶寶或許有效,但長期食用,並不能有效避免過敏病兒的發生,反而可能引起寶寶進一步對豆類蛋白產生過敏性抗體。

6、“低過敏原奶粉”能有效減少寶寶日後發生過敏病的機會嗎?

理論上,嬰兒奶粉中只要蛋白質分子量夠大,就可以成為過敏原,進入身體後,便可能引致過敏蛋白(IgE)的產生,引發人體產生過敏病。市面上水解的“低過敏原蛋白”,是把牛奶蛋白質事先經過水解,使蛋白質顆粒變小(

7、寶寶的過敏性鼻炎會發展到哮喘嗎?

很多家長認為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兒童常見病,就是早上打幾個噴嚏,且季節性很強,秋冬季節易犯,這個季節過去,或者等寶寶長大後就好了,就不會再發病了。其實不然,如果對過敏性疾病不及時控制,會引發鼻竇炎、咽炎、頑固性頭痛、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嚴重時會導致寶寶記憶力減退,智力發育障礙,影響寶寶的學習和生長發育。最重要的一點,過敏性鼻炎與哮喘關係密切,為數不少的過敏性鼻炎患兒最終會發展成為哮喘,可能給寶寶帶來終身的麻煩。因此,父母要重視過敏性鼻炎的寶寶,及時治療,控制病情。

8、過敏性哮喘長大會好嗎?

總的來說有三種情況:

三分之一越來越好。在臨床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過敏氣喘寶寶,長大以後氣喘發作明顯減少,嚴重度亦降低了。產生這種情形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免疫學上的改變,另一種則是生理構造的變化。

免疫學上的改變是指某些抗體(如IgG)及其他免疫上的成熟。在過敏反應上,它們常扮演一個阻斷抗體的角色(阻斷過敏反應),這種反應與減敏反應所追求的原理類似。

另一種自行好轉的原因是生理構造的改變。兒童因年齡增長,氣管隨之變粗、變硬。變粗是因軀體變大,氣管自然變粗,此時氣管直徑的管路比兒時大,其氣流阻力變小,所以不易氣喘(氣喘是因管徑縮小,阻力加大,致使呼氣時有咻咻聲)。氣管變硬是指氣管的內軟骨成形,幼兒時氣管內的軟骨較軟且未能形成如成人的C狀軟骨,所以容易塌陷而易致喘。一旦長大後,支氣管內之軟管呈C狀時,就不易再氣喘了。

以上這兩種改變大抵在八九歲左右會完成,若是在九歲以後仍持續氣喘,則必須找醫師做進一步治療,如減敏治療。

三分之一會惡化。這種人常因反復過敏,血中過敏免疫球蛋白E一直高居不下,過敏反應極強,造成氣管收縮、發炎,無法以生理成長因素來抵消,過敏氣喘可能會終其一生。這種人唯有確實作好環境控制與長期治療(如長期吃藥或做減敏治療),方可以度過難關。

三分之一時好時壞。剩下的三分之一病人,免疫系統沒有良好改善,因而抵消掉生理結構改變的因素,使得氣喘還是有時輕,有時重或是好一陣子又再犯,這類病人也須考慮進行減敏治療。

9、過敏不同表現TIPS

過敏性疾病的臨床表現可以從輕微的噴嚏,到危及生命的哮喘急性發作和過敏性休克,症狀可以涉及全身幾乎所有的器官和系統。常見的症狀有:

耳鼻喉症狀:鼻癢、噴嚏、流涕、鼻塞、耳癢;

眼部症狀:眼癢、眼皮腫、流淚;

呼吸道症狀:乾咳、喘息、胸悶;

消化道症狀:腹痛、腹瀉;

皮膚症狀:風團、濕疹、蕁麻疹等。

最新研究認為,當機體發生過敏反應時,會累及心臟,導致血管擴張、心跳加快、血壓降低、心臟負擔加重,突出症狀就是心律失常。所以對於過敏要重視。

六、判斷寶寶過敏體質TIPS

1. 假如一個寶寶小的時候皮膚上長濕疹,經常身上長癢疙瘩,就可能是過敏體質;

2. 經常揉眼睛、摳鼻子、流鼻涕、打噴嚏。連續打噴嚏是更為明顯的症狀;

3. 寶寶有青眼圈;

4. 哭的時候有紅眉毛;

5. 多汗、多動、夜驚、易感冒;

6. 跑步或者大笑以後寶寶會咳嗽;

7. 晚上睡覺剛睡下半小時到兩小時寶寶經常出汗;

8. 寶寶玩的時候精力很充沛,但是走路或上樓梯的時候不願意走,因為容易氣喘,老讓人抱。長期氣喘,寶寶還容易有雞胸;

9. 有家族病史。爸爸媽媽或兄弟姊妹有過敏病史,則寶寶過敏的幾率會高很多;

如果懷疑寶寶是過敏兒,最好能帶寶寶找過免疫反應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