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身上的紅色胎記要緊嗎?

寶寶剛生出來, 身上就帶著幾個紅色的小點兒, 有的時候位於面部, 有的在其他地方, 這是胎記嗎?這種情況, 要小心寶寶患有血管瘤。

血管瘤是寶寶常見的良性腫瘤, 發病率約為1%2%, 其中早產兒發生率可達23%。 女寶寶比男寶寶多見, 比例約為5:1。

當媽媽發現寶寶身體上有血管瘤時, 就要及時看皮膚科醫生, 請醫生判斷是哪種類型、是長在表皮還是真皮、對寶寶健康與容貌有沒有影響、今後會不會消退等等, 並根據情況密切觀察。

媽媽觀察記錄法

媽媽應詳細記錄血管瘤類型、發生部位、表面顏色、形態大小、病變累及範圍,

Advertisiment
是否高出皮膚等, 按測量大小用平面圖記錄下來, 一般每月複查一次。 如血管瘤增長速度過快(有時毛細血管瘤每天可增長12mm)應每週複查一次, 並將結果與上次檢查作對比, 如發現血管瘤病變範圍縮小, 表面顏色變淡, 皮膚隆起高度變平坦, 說明血管瘤病變在穩定期或消退期, 可以繼續觀察等待消退。

哪些情況該去醫院

如果血管瘤病變範圍擴大, 表面顏色呈深紫色或深紅色, 表面皮膚隆起加重, 說明血管瘤病變在增生期, 應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 如血管瘤病變部位在頭面部或手腳部位且增長迅速, 需特別注意, 應及時治療, 以免增長過大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造成面部畸形或肢體殘疾。 血管瘤出現破潰、出血時,

Advertisiment
也要及時看醫生。

醫生會怎麼辦

在頭面部, 特別是臨近眼、鼻、口腔等部位者, 治療稍一耽誤時日, 就可導致嚴重的後果。 因此, 治療血管瘤的基本原則是嚴密觀察, 及早治療。

血管瘤與血管畸形的治療方法很多, 包括外科手術切除、鐳射治療、局部注射藥物治療、銅針治療、放射治療及冷凍治療等。 各種治療方法各具有優缺點及一定的適應證, 須視血管病變的不同發展階段, 血管病變的類型、大小和部位, 患者的年齡、健康情況、有無併發症等來決定取捨。 深而較大的血管瘤以手術切除較為徹底。 小而淺的可用CO2雪冰凍, 也可應用95%酒精、魚肝油酸鈉等藥物注射, 近來應用同位素敷貼效果很好。 大而深的可用放射療法,

Advertisiment
但對寶寶應特別小心。 也有應用激素治療的。 有時需採用綜合治療方能獲得比較滿意的治療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