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說話晚:發育遲緩or貴人語遲?

寶寶的語言敏感期通常在6個月左右時就已經出現, 2歲左右會出現“語言爆發”, 能夠表達比較複雜的句子。 一些家長表示, 別人的孩子不但很早就會說“爸爸媽媽”, 而且腦子還轉得很快, 對答如流, 嘰嘰喳喳的像一隻歡快的小麻雀。 而自己的寶寶也只是哼哼哈哈, 說話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 爸媽很是焦急, 究竟自己的寶寶是“貴人語遲”還是發育遲緩?


發育與說話能力有關

一、說話晚就是發育遲緩嗎?

其實說話和語言是兩個不同概念的哦!語言主要指對語言的理解和應用方面, 而說話只是語言中的一部分,

Advertisiment
是指調用各個發聲器官發出正確的字詞。 所以說話晚的寶寶並不意味著她語言發育遲緩。 要知道人家愛因斯坦到3歲還不會說話哩, 所以孩子說話晚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啦。

雖然沒有科學論證早說話的孩子智商更高, 但是能說會道的寶寶讓人感覺更聰敏更討喜喲!通常來說, 寶寶到了一定階段基本會說話, 但孩子說得怎樣和表達清晰與否卻有家長的早期教育有關的哦, 所以家長想要寶寶伶牙俐齒、對答如流, 不妨多花心思開發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二、貴人語遲是真的?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曾表示自己小時候被父母認為說話較晚, 還因此諮詢過醫生。 但其實愛因斯坦2歲半的時候就已經能說整句了, 而他的語言問題更多在於7歲之前總是沉默寡言,

Advertisiment
並且總是輕聲重複自己的話。

科學家曾經對愛因斯塔的腦部進行解剖, 發現他大腦語言區被擠得比常人小, 這很可能導致他小時候的語言問題。 也有學者猜測他曾經是自閉症患者。 還有學者認為愛因斯坦以及很多其他天才都有說話晚的特徵, 這也許是一種特殊的人群, 而不是所謂的“自閉症”等問題, 他稱之為“愛因斯坦症”。


說話晚的標誌

三、寶寶說話晚的六大標誌

1、嬰兒時期的寶寶, 不會咕咕地發聲, 或是不能自言自語地嘟囔。

2、寶寶到了12個月, 還不能注視說話的人。

3、1歲左右的寶寶, 不能根據指示做出動作。 比如當你說“指指你的腳”, 他無反應。

4、18個月的寶寶掌握的詞彙不到50。

Advertisiment

5、2歲的寶寶不能使用兩個連續的詞, 或是三歲的寶寶不能說斷句。

6、4歲的時候, 不能理解你說的話。

四、寶寶說話晚的兩個主要表現

通常來說, 寶寶說話晚有兩個最主要的表現。 一旦發現寶寶“中招”了,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表現一:寶寶會說的詞語不多, 吐字不清楚, 聽力也存在問題, 有時候別人和他說話, 就好像沒聽見似的。

孩子說話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如果家長發現寶寶有嚴重的語言和說話發展遲緩的情況, 那麼有可能是疾病的症狀, 比如自閉症、聽力受損、口腔肌肉發育不足等等, 家長便一定要帶寶寶及時就醫, 找對病根, 並進行語言康復訓練。


聽力可能有問題

小編支招:一旦發現寶寶由於疾病問題導致說話晚,

Advertisiment
家長應該儘快帶寶寶就醫, 以免錯過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 在治療期間, 家長要多和寶寶互動, 儘量多地和寶寶面對面說話, 而且發音一定要清楚準確, 減少使用兒語。 寶寶在學習的過程中, 難免發音不准, 家長可以適當地提醒寶寶, 但不要太過較勁, 不要讓寶寶有學習的壓力。 家長更多應是鼓勵教育, 不要太注重結果。

表現二:寶寶的聽力沒有問題, 智力發育也很正常, 你說的話他都懂, 可他寧肯打手勢也不願開口說。

寶寶不是因為疾病原因說話遲, 只是不願開口, 那麼就有可能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現問題。

(1)笑話寶寶

寶寶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 總是會發音不准, 比如會將“吃”發音成“七”, 將“獅子”說成“希子”, 這些搞笑的發音確實會讓人忍俊不禁,

Advertisiment
因此媽媽有時候會學著寶寶的發音, 然後和爸爸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使得寶寶對開口說話產生恐懼和厭惡心理。

小編支招:寶寶剛學說話發音不正確是很常見的, 爸媽在糾正寶寶時不要輕易取笑寶寶, 爸媽在糾正寶寶發音的時不要過於嚴格, 可以嘗試用比較溫和的方式, 並幫寶寶講清楚。 家長過於較勁的態度很容易會挫傷孩子學習的自信心。

實際上, 隨著時間推移, 寶寶會通過與他人的不斷對話來對自身語言有一個修正的過程。 因此家長在教寶寶學習語言時, 應更多地關注寶寶學習語言的興趣與習慣, 寶寶對語言學習有興趣或者有一個良好的習慣, 並且處於適宜的語言學習環境中, 孩子最終都能夠把話說好。


缺乏交流

(2)爸媽“搶話”

寶寶指著杯子,媽媽立刻心領神會地問寶寶:“要喝水是不是?”然後寶寶贊同似地點點頭。寶寶在語言學習初期難免會比較慢或者不懂得去表達自己的需求。爸媽對於寶寶的動作表情心領神會,搶白了寶寶學習語言的機會。

小編支招:爸媽應該多給寶寶創設多說話的條件和機會,而不是“搶話”。如果寶寶仍然用手勢或者表情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媽媽可以適當地引導寶寶:“告訴媽媽,寶寶想要什麼?”如果寶寶的表達有困難,媽媽可以將兩樣物品拿在手上,然後可以換一種說法問:“寶寶是想要娃娃還是皮球?”

寶寶只是用動作表示,媽媽就先不要給他,指導他說話,直到他發出聲音為止。時間一長寶寶便會意識到不用嘴巴表達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便會自覺主動地用語言表達自己了。

(3)和寶寶缺乏交流

現在大多數家庭裡都是老人帶孩子,爺爺奶奶話少喜靜,再加上爸媽下班回來累到半死,就沒什麼心思去跟寶寶大聊特聊了。寶寶在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缺乏學習語言的情境和機會,寶寶的語言發展自然受影響

小編支招:爸媽多為寶寶創設發展語言智慧的環境,即使多累每天都和寶寶交流互動,即使他不能回答你,父母也應該多和寶寶說話、朗讀、講故事。寶寶即使不懂得如何完整地表達自己,但是寶寶在一旁還是在不斷地觀察學習中,積累詞彙句子和根據情景去學習表達情感。

爸媽也可以通過情景遊戲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比如玩買賣商品的遊戲,媽媽首先扮演營業員,向寶寶介紹玩具:“這是只小狗,白白的毛,鼻子會聞氣味,有4條腿,一條卷卷的尾巴,你想買它嗎?”然後再由寶寶當營業員介紹商品,這樣的遊戲反復進行。這樣的遊戲能夠讓寶寶在遊戲中培養運用口語進行連貫講述的能力,增加寶寶詞彙量。

小編總結:雖然沒有科學論證早說話的孩子智商更高,但是能說會道的寶寶讓人感覺更聰敏更討喜喲!通常來說,寶寶到了一定階段基本會說話,但孩子說得怎樣和表達清晰與否卻有家長的早期教育有關的哦,所以家長想要寶寶伶牙俐齒、對答如流,不妨多花心思開發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孩子最終都能夠把話說好。


缺乏交流

(2)爸媽“搶話”

寶寶指著杯子,媽媽立刻心領神會地問寶寶:“要喝水是不是?”然後寶寶贊同似地點點頭。寶寶在語言學習初期難免會比較慢或者不懂得去表達自己的需求。爸媽對於寶寶的動作表情心領神會,搶白了寶寶學習語言的機會。

小編支招:爸媽應該多給寶寶創設多說話的條件和機會,而不是“搶話”。如果寶寶仍然用手勢或者表情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媽媽可以適當地引導寶寶:“告訴媽媽,寶寶想要什麼?”如果寶寶的表達有困難,媽媽可以將兩樣物品拿在手上,然後可以換一種說法問:“寶寶是想要娃娃還是皮球?”

寶寶只是用動作表示,媽媽就先不要給他,指導他說話,直到他發出聲音為止。時間一長寶寶便會意識到不用嘴巴表達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便會自覺主動地用語言表達自己了。

(3)和寶寶缺乏交流

現在大多數家庭裡都是老人帶孩子,爺爺奶奶話少喜靜,再加上爸媽下班回來累到半死,就沒什麼心思去跟寶寶大聊特聊了。寶寶在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缺乏學習語言的情境和機會,寶寶的語言發展自然受影響

小編支招:爸媽多為寶寶創設發展語言智慧的環境,即使多累每天都和寶寶交流互動,即使他不能回答你,父母也應該多和寶寶說話、朗讀、講故事。寶寶即使不懂得如何完整地表達自己,但是寶寶在一旁還是在不斷地觀察學習中,積累詞彙句子和根據情景去學習表達情感。

爸媽也可以通過情景遊戲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比如玩買賣商品的遊戲,媽媽首先扮演營業員,向寶寶介紹玩具:“這是只小狗,白白的毛,鼻子會聞氣味,有4條腿,一條卷卷的尾巴,你想買它嗎?”然後再由寶寶當營業員介紹商品,這樣的遊戲反復進行。這樣的遊戲能夠讓寶寶在遊戲中培養運用口語進行連貫講述的能力,增加寶寶詞彙量。

小編總結:雖然沒有科學論證早說話的孩子智商更高,但是能說會道的寶寶讓人感覺更聰敏更討喜喲!通常來說,寶寶到了一定階段基本會說話,但孩子說得怎樣和表達清晰與否卻有家長的早期教育有關的哦,所以家長想要寶寶伶牙俐齒、對答如流,不妨多花心思開發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