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說話晚與環境有關,家長要做好這3點!

孩子學會說話, 離不開家長們的細心陪伴, 如何讓孩子能夠早點說話呢?其實寶寶說話跟環境有關係, 家長們要做好這三點!

寶寶在1-3個月大的時候, 跟大人交流的主要語言就是“哭鬧”, 等到4個月大的時候, 他們會“咿咿呀呀”, 好像在試著說話, 等到7個月大時, 寶寶能聽懂別人叫他的名字, 對大人的一些口令也會有簡單的回應, 到了1歲多, 大多數寶寶就能說出簡單的詞語了。

如果寶寶開口說話太晚, 家人可能會有所擔心, 不過大多數說話晚的寶寶是不存在健康問題的, 所以不能將說話晚與智商低下簡單的聯繫起來,

Advertisiment
說話早晚跟聽力、語言系統發育的完善程度有關, 也會受生活環境的影響。 生活在以下2種家庭中的小寶寶, 一般開口說話會比較晚。

1、家庭中有多種語言環境

在多種語言家庭環境中長大, 寶寶開口說話一般會比較晚, 因為在寶寶月齡較小時, 無法分辨語言種類, 更不能同時模仿多種語言, 所以會造成語言邏輯混亂, 開口說話的時間可能會推後。

2、家長比較沉默, 不愛跟寶寶說話

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寶寶還小, 又聽不懂話, 沒必要天天跟寶寶念叨,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寶寶很難有機會跟著大人的口型學說話, 所以語言表達能力自然會差一些。

寶寶的舉止言行主要是模仿家人, 想讓寶寶早日開口說話,

Advertisiment
家長一定要先學著做好這3點, 讓寶寶接受更多的語言資訊, 豐富他的詞彙, 並不斷刺激寶寶語言表達的欲望。

1、多給寶寶講故事, 樹立“語言”概念

在寶寶5、6個月大的時候, 媽媽就可以給寶寶講故事、聽兒歌, 通過這種方式, 家長可以幫寶寶樹立“語言”概念, 讓寶寶對“語言”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多跟寶寶說話, 哪怕是自言自語

家長平常要多與寶寶交流, 當寶寶對某些物品感興趣時, 家長就告訴他這個物品的名字, 比如“這是布娃娃”、 “這是電視機”等等, 一定要嘗試著多跟寶寶交流, 久而久之, 寶寶在腦海裡就會對一些詞彙有了概念, 也會慢慢的學大人說話。

3、寶寶發出聲音時, 家長要給予回應

寶寶經常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 有時候嗓門還挺大的,

Advertisiment
在這種情況下, 家長一定要及時給予回應, 讓寶寶有說話的動力和興趣。 家長給寶寶更多的關注度, 寶寶也會表現得很興奮, 以後會說的更起勁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