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寶寶腹瀉護理的“雷區”

孩子腹瀉即禁食 ×

張奶奶的寶貝孫子晟晟傷食后出現腹瀉, 每天拉稀水便六七次, 還伴有嘔吐。 張奶奶自作主張, 認為孩子越吃越拉, 決定給他禁食, 餓得孩子哭鬧不止, 腹瀉癥狀也未減輕。

點評

民間主張對急性腹瀉采用禁食8-12小時, 甚至24小時的饑餓療法實際上是錯誤的。 研究表明, 即使急性腹瀉時, 患兒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不會完全消失, 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仍可達到正常的60%-90%。 較長時間的饑餓, 不僅不利于患兒營養的維持, 還會使其營養狀況進一步惡化, 并影響腸粘膜的修復、更新, 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

Advertisiment
使免疫力下降, 反復感染, 最后導致“腹瀉——營養不良——易致腹瀉”的惡性循環中。 因此, 對急性腹瀉兒應繼續喂食。 母乳喂養兒可自由吃奶及喂水;人工喂養兒可先喂稀釋牛奶(牛奶1份加水2份)2-3天, 以后逐漸增至全奶;半歲以上的患兒可選用米湯、稀飯或爛面條等, 并給些新鮮水果汁或水果以補充鉀, 再加些熟植物油、蔬菜、肉末或魚末等, 但均需由少到多, 逐漸過渡到已經習慣的平常飲食。

服糖鹽開水可防止脫水 ×

甜甜才11個月, 患秋季腹瀉, 每天拉稀水樣便5-8次, 每次大便量多。 甜甜媽聽說給孩子服糖鹽開水可防止脫水, 于是在溫開水中加些白糖和食鹽給孩子喂服, 結果甜甜脫水現象反而加重, 只好上醫院看醫生。

點評

Advertisiment

在白開水中隨意加糖、鹽是不能起到防治脫水作用的。 正確配制糖鹽水的方法見護理重點中:預防脫水一節。

雞湯作為一種營養物質, 對人體確有補益作用, 但這并不意味著什么人都適宜喝雞湯。 無庸置疑, 嬰幼兒腹瀉時會隨胃湯液丟失大量的營養物質。 因而, 一些年輕的父母為孩子增加營養, 喜歡給孩子喂食高營養的液狀食物, 比如雞湯等。 殊不知, 給孩子喂雞湯不但達不到壯體強身的目的, 反而會給孩子帶來麻煩。

研究發現, 雞湯進人人體后, 蛋白質合成顯著增多, 而人體每合成1克蛋白質即需0.45毫克當量的鉀, 由于鉀不斷進入細胞, 人體為維持平衡, 鈉也大量進入血液和細胞液中, 因而造成體液高滲——高鈉血癥。

Advertisiment
所以, 嬰幼兒在腹瀉時不宜喝雞湯。

腹瀉喝雞湯補營養 ×

雞湯作為一種營養物質, 對人體確有補益作用, 但這并不意味著什么人都適宜喝雞湯。 無庸置疑, 嬰幼兒腹瀉時會隨胃湯液丟失大量的營養物質。 因而, 一些年輕的父母為孩子增加營養, 喜歡給孩子喂食高營養的液狀食物, 比如雞湯等。 殊不知, 給孩子喂雞湯不但達不到壯體強身的目的, 反而會給孩子帶來麻煩。

點評

研究發現, 雞湯進人人體后, 蛋白質合成顯著增多, 而人體每合成1克蛋白質即需0.45毫克當量的鉀, 由于鉀不斷進入細胞, 人體為維持平衡, 鈉也大量進入血液和細胞液中, 因而造成體液高滲——高鈉血癥。 所以, 嬰幼兒在腹瀉時不宜喝雞湯。

腹瀉的孩子一點油也不能吃 ×

Advertisiment

人們在小兒患腹瀉時, 常常讓小兒忌油。 這種做法只適用于急性腸道炎癥, 一般不得超過3天。

點評

有些小兒容易腹瀉, 尤其是滲出性體質的孩子, 腹瀉可持續很長時間, 不應當長期忌油。 如長期忌油, 可使小兒消耗體內貯存的脂肪, 引起消瘦, 還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與利用, 久之, 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長期忌油還可造成腹瀉, 易發生在6個月至3歲小兒, 稱“學步嬰兒腹瀉”或慢性非特異性腹瀉。 此與小腸粘膜上酶的活性增強有關。 如酰甘酸環化酶使前列腺素增加, 促使胃腸蠕動加快, 造成腹瀉。 這種腹瀉可用植物油治療, 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可抑制這一過程。 嬰兒長期腹瀉吃些植物油有益無害。 乳母嚴格忌油可使嬰兒腹瀉,

Advertisiment
所以也不要忌油。

寶寶腹瀉應該多喝水 ×

點評

腹瀉寶寶不宜喝水, 因為寶寶持續腹瀉, 丟失的鉀和鈉比較多, 白開水中并不含這些成分, 而且過量飲水會稀釋胃酸, 影響孩子食欲。 如果孩子口渴的話, 可以給他服用口服補液。 因為口服補液中含有適當比例的糖、堿、氯化鉀和氯化鈉, 可以幫助寶寶補充丟失的電解質, 讓寶寶盡快恢復。

延伸

五妙招讓腹瀉寶寶迅速康復

遙遙媽媽一直以為自己對孩子照顧得非常細致, 在孩子六個月之前, 遙遙從未有過什么病, 但是六個月之后, 煩惱來了。 先是發高燒, 接著秋季腹瀉又來了。 寶寶腹瀉竟然延續了8天, 遙遙媽媽很是擔心。 在廣州, 秋季腹瀉是6個月至2歲兒童非常常見的疾病, 這種疾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在秋季尤為高發,因此家長應提高警惕。如果孩子得了秋季腹瀉,家長只要加強護理,做到以下幾點可讓孩子盡快康復……詳細<<

這種疾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在秋季尤為高發,因此家長應提高警惕。如果孩子得了秋季腹瀉,家長只要加強護理,做到以下幾點可讓孩子盡快康復……詳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