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腸胃不適如何護理

不管是新生嬰兒, 亦或是兒童都容易出現腸胃不適的症狀, 那寶寶出現腸胃不適我們該如何護理呢?

一、寶寶肚子鬧脾氣的幾個表現

正是由於寶寶腸胃的獨特之處, 因此寶寶更容易出現小肚肚“不爽”的各種症狀。 面對這種情形, 寶寶會通過一系列現象來讓媽媽知道他的困擾。 媽媽們你能讀懂寶寶肚子鬧脾氣的幾個表現嗎?

腹瀉:腹瀉時大便的次數會增加、水分增多、大便變成水樣、帶有酸臭味。

便秘:如果寶寶的便便又硬又小, 或帶有血跡, 或便便時哭鬧, 就有可能是便秘了。

脹氣:寶寶在進食或哭鬧時吸入空氣,

Advertisiment
或因消化系統不完善而產生胃腸脹氣。 如果沒及時幫寶寶拍嗝, 可能會胃脹、胃發緊, 不能觸碰。 寶寶會不停的雙腳踢騰、握拳和放屁, 甚至會影響睡眠。

吐奶:因為嬰兒的消化道還在發育, 所以吐奶僅僅是寶寶在嬰兒時期的表現。 媽媽要分清生理性吐奶或病理性吐奶。

煩躁:寶寶煩躁的最大原因之一, 是因為消化系統功能不完善, 在吸收乳糖及牛奶蛋白時生成過多的氣體, 可能會出現腹痛。

哭鬧:當肚肚不舒服時, 寶寶會通過哭鬧讓媽媽注意他的困擾。

二、初生寶寶肚子呵護要點

【飲食】

1、注意衛生清潔食品應新鮮、清潔, 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 保持飲用水潔淨, 孩子及其看護人都應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

Advertisiment

2、堅持母乳餵養尤其出生後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餵養。 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 人乳中含有IgA, 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 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

3、注意飲食品質。 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 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 以利於消化和吸收。

4、應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飲食, 以清淡為主, 只要孩子不出現頻繁嘔吐, 應鼓勵孩子多進食, 以流質和半流質食物為主, 如奶類、米湯、粥。

【按摩】

推拿按摩, 是中醫常見的一種物理治療方法, 具有疏通經絡, 調整臟腑的作用。 如果爸爸媽媽能堅持對寶寶進行推拿按摩, 可健體強身, 增強其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具體手法如下:

1、按揉推四橫紋:四橫紋穴位於手掌麵食、中、無名、小指的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

Advertisiment
操作時, 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 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別按揉四橫紋穴, 約2~3分鐘;也可推四橫紋穴, 將小兒四指併攏, 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兒的食指橫紋處推向小指橫紋, 推50~100次。 具有調中行氣, 和氣血, 除脹滿的作用。

2、按揉推板門穴:板門穴位于小兒手掌大魚際處。 操作時, 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 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 按揉板門穴。 按揉時, 順、逆時針皆可;也可使用推法, 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橫紋可止瀉, 由腕橫紋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嘔, 來回推可調整脾胃功能。 按揉2~3分鐘, 推50~100次。

3、推脾經穴:脾經穴在小兒拇指橈側面。 操作時, 操作者左手中指或無名指夾住小兒左手四指,

Advertisiment
再以拇指與中指捏住小兒拇指, 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後, 直推小兒脾經穴, 從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 推50~100次, 單方向直推, 不宜來回推。 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保暖】

小兒腹部容易受寒, 而患有腹瀉的兒童, 腸蠕動本已增快, 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 從而加重病情。 可適當給孩子增加衣著, 亦可用大口罩, 護肚兜等圍住嬰兒臍部。

小編溫馨提示:

如果新生兒腹瀉, 父母要慎用口服補充液體治療。 在家庭治療過程中, 若孩子出現腹瀉次數與量增加、不能正常進食、頻繁嘔吐、明顯口渴、超過38℃的發熱中的任意一項, 即應到醫院看醫生。 同時要特別注意寶寶肛門部位。 便後應用細軟的衛生紙輕擦, 或用細軟的紗布蘸水輕洗,

Advertisiment
洗後可塗些油脂類的藥膏, 以防紅臀, 並要及時更換尿布, 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布與皮膚摩擦而發生破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