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肢體語言的表現

1 寶寶肢體語言的表現:牽嘴而笑

嬰兒的笑是突然發出的, 短暫而快速, 同時伴隨著雙眼發光、兩手晃動、舒展, 接著, 笑容立即停止, 等候親吻。 這時, 父母應笑臉相迎, 用手輕輕撫摸嬰兒面頰, 或在其面、額部親吻一下, 以示鼓勵。 嬰兒的笑對其身心發展極為有利。

2 寶寶肢體語言的表現:撅嘴咧嘴

通常, 男嬰以撅嘴來表示小便, 女嬰以咧嘴或上唇緊含下唇來表示小便。 父母若能及時觀察到嬰兒的嘴形變化, 就能摸清嬰兒小便的規律, 從而加以引導, 有利於逐步培養嬰兒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習慣。

3 寶寶肢體語言的表現:癟嘴現象

嬰兒癟起小嘴,

Advertisiment
好像受到委屈, 也是啼哭的先兆, 而實際上是對成人有所要求。 比如肚子餓了要吃奶, 寂寞了要人逗樂, 厭煩了要大人抱起來換個環境或改變一種姿勢。 這時父母要細心觀察嬰兒的要求, 適時地滿足他。

4 寶寶肢體語言的表現:發稀磨牙

孩於鬧夜、磨牙、頭髮稀疏、盜汗、發育遲緩等, 這些都是佝僂病的早期症狀, 應注意補鈣、補磷、補充維生素D, 並多曬太陽, 常曬太陽能促使自體產生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促進鈣和磷的吸收。

5 寶寶肢體語言的表現:睡覺出汗

絕人多數孩子在睡覺時出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兒童的新陳代謝要比成人旺盛得多, 機體能夠把吸收到的各種營養及時轉化為機械能、化學能和電能,

Advertisiment
以供機體正常活動, 多餘的部分則轉化為熱能, 這樣能夠維持體溫。 如果孩子吸收的營養比較多, 則體內產生的熱量也較多, 孩子入睡後, 身體表面的血管就開始擴張, 散發熱量, 導致孩子在睡覺中出許多汗。

6 寶寶肢體語言的表現:呼吸快慢

正常的小孩子呼吸平穩, 安靜時嬰幼兒呼吸頻率不超過40次/分鐘, 兒童不超過30次/分鐘, 如出現呼吸時快時慢、深淺不一, 應引起注意。 患肺炎者常常呼吸加快, 伴有口鼻周圍發音、鼻翼扇動等症狀;患氣管炎者可在喉部聽到“咕嚕咕嚕”的痰氣;患哮喘的則有一種特別響亮的喘鳴聲。

7 寶寶肢體語言的表現:眼神無光

健康嬰兒的眼睛總是明亮有神, 轉動自如。 若發現嬰兒眼神黯然無光、呆滯少神,

Advertisiment
很可能是嬰兒身體不適。 這時, 父母要特別留意, 發現疑問及時去醫院檢查, 及早採取保健措施。

8 寶寶肢體語言的表現:語言障礙

語言的發生和言語應從小兒對聲音的應答開始, 從出現不自覺的“咕咕”語聲到能說出第—個單字, 都是語言發育的標誌。

9 寶寶肢體語言技巧提升方法

1、溫馨的環境

寶寶在一個溫暖安全的環境中, 會樂於表達自己。

2、同理心

當寶寶出現咬人、丟東西等行為時, 要先瞭解原因, 體察他的情緒, 再教導他不會傷害到別人的表達方式。

3、影視觀摩

給寶寶看一些人不同表情、姿勢的圖片或照片, 讓他想像這些人為何這樣。 或與寶寶一起看電視, 討論劇中人物的表情、心意。 這有助於寶寶學習到察言觀色的能力與學習合適的肢體語言表達。

Advertisiment

4、適時鼓勵

當寶寶表達方式合適或有進步時, 應給予增強的鼓勵。

5、注意禮貌

跟別人說話時, 勿用手指指著對方, 眼睛要專注對方的臉孔。 不要兩手臂交叉抱在胸前, 這會使他人有壓迫感與被排斥感。

6、留意自身慣用的肢體語言

寶寶是爸媽的一面鏡子, 有蹙眉歎氣習慣的爸媽, 他們的寶寶一定也常如此。 急躁的爸媽, 其子女也一定不易安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