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紅眼發燒長疙瘩,當心川崎病

冬末春初, 萬物生髮時節, 發燒的孩子們也多了起來, 大部分的孩子燒個一兩天, 吃了藥也就好了, 不過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發熱反反復複, 讓家長憂心不已。 其中, 有些孩子除了發燒, 還伴隨著球結膜—也就是咱們俗稱的白眼球的充血, 身上也會有些紅斑, 小手指小腳趾也突兀的腫起來, 甚至有的細心的家長一摸孩子脖子, 還會發現皮膚下面有些“小疙瘩”, 這時候, 您可就要警惕“川崎病”了。

什麼是川崎病呢?

川崎病, 大名叫做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 是由一名叫川崎富作的日本醫生首次報導的, 所以也叫做“川崎病”。

Advertisiment
它的病因還不是十分明確, 但是目前認為可能和感染相關, 多見於3個月以上, 5歲以下的小朋友。

正如它名字所描述的一樣, 寶寶在發熱的同時會出現: 

A.皮膚方面的症狀——皮膚紅斑, 手指、腳趾發硬發腫, 後期還會出現脫皮; 

B.粘膜方面的症狀——雙眼結膜充血, 口唇粘膜的明顯充血、乾裂, 舌頭明顯充血, 舌乳☆禁☆頭腫大, 就像吃的楊梅一樣, 所以也叫做楊梅舌; 

C.淋巴結方面的問題——這更容易出現在頸部, 家長往往會發現孩子脖子上突然出現了小腫包, 但是摸上去不疼不癢。

如果這些症狀大部分都在小傢伙身上出現的話, 那爸爸媽媽們可就要趕快帶小傢伙去醫院就診了。

川崎病嚴重嗎? 

可能會有家長有疑問, 如果這個病只是引起身上脫皮什麼的,

Advertisiment
有必要這麼緊張嗎?事實上, 這病不僅會對孩子的皮膚、粘膜造成影響, 最關鍵的是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臟血管, 嚴重的會形成冠狀動脈瘤, 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 這個病可不能大意。  

川崎病好可怕, 怎樣治療呢?

雖然川崎病聽上去好像很嚇人, 但是它也是有“靈丹妙藥”的, 那就是丙種球蛋白。 早期診斷並及時應用丙種球蛋白, 可以將川崎病冠狀動脈併發症的發病率從20-25%降低到9%, 而這9%的孩子裡面, 還有很大一部分隨著年齡的增長, 冠狀動脈的病變可以逐漸好轉。

除此之外, 川崎病的患兒在確診後還會接受口服阿司匹林抗凝的治療, 這是因為在患有川崎病的時候孩子的血小板會逐漸增多,

Advertisiment
有形成血栓的可能, 這種治療往往會持續幾個月, 期間根據孩子複查血小板的情況來調節用藥。

孩子得了川崎病, 家長應注意什麼呢?

對於川崎病的孩子, 護理也是很重要的。 家長應該注意避免孩子出現交叉感染, 注意休息, 如果孩子有冠狀動脈擴張的話則需要控制活動量, 至少在冠狀動脈擴張恢復六周內不要參加體育活動。  

如果孩子再次出現發熱, 則需要警惕川崎病復發的可能, 就診時向醫生完整提供前一次川崎病的診治經過, 會有助於醫生做出判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