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科學飲食大課堂

導語:幼兒時期, 寶寶的飲食開始了質的變化, 可以接受的食物種類也越來越多, 形形色色的食物種類讓新媽媽們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那麼讓小編教你怎樣為寶寶管理食物, 讓寶寶能夠吃得健康、營養、開心。

對於寶寶的飲食, 爸媽要進行科學管理, 一味地放任自由是不對的。 寶寶不知道吃什麼有利健康, 吃什麼會不利健康甚至生病等。 爸媽應該讓寶寶在均衡攝入各種營養的同時, 兼顧寶寶的喜好, 讓他吃得開心、營養、健康。

尊重寶寶吃的自由

吃是人存活的基本需要, 吃是生物的本能, 也是一種生活享受,

Advertisiment
對寶寶來說, 吃更可以成為一種遊戲、一種與人交流的載體。 爸媽應該尊重寶寶吃的自由, 要相信寶寶餓了自然會要吃, 不要依據自己定的時間表來喂寶寶。 寶寶可以自己選擇什麼時候吃, 一次吃多少, 以及吃的速度, 爸媽也可以讓寶寶選擇安排餐具、座位。

爸媽用不著費盡心機把碗裡的食物全部喂進寶寶的小肚皮, 甚至不惜威逼利誘或是表演各種文體節目。 不要為了餵食給自己和寶寶太大的壓力, 使親子雙方都覺得吃飯是負擔而不是快樂。 爸媽首先應信任寶寶, “是否吃”以及“吃多少”由寶寶自己決定。 只要確信寶寶不是生病, 如果他不願吃, 就讓他離開餐桌, 只是要提醒他, 只有到下一頓飯時, 他才會有食物可吃。

Advertisiment
這時你一定不能心軟, 堅持這樣做, 下一次或者再下一次, 寶寶就會乖乖地坐到桌邊, 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因為他太餓了。

專家研究證明, 寶寶偶爾一兩餐不願吃, 並不會影響生長發育, 而且就算爸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強迫寶寶吃飯, 一天下來, 他的進食量也未必會增加多少。 當然, 如果寶寶胃口特別好, 什麼都要吃, 爸媽也是需要替他把關的。 不要認為能吃總是好事, 多吃些總比不肯吃的好。 飲食無度、不考慮吃下去的東西是否適應寶寶的咀嚼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的結果, 往往不是吃成小胖墩就是吃壞了肚皮又吐又瀉。

對寶寶的“吃”進行管理

尊重寶寶吃的自由, 並不代表可以無限制地吃、挑食。 寶寶大多只是憑著自己的喜好選擇食物,

Advertisiment
作為爸媽, 就應該積極地引導寶寶選擇那些有益於健康的食物, 避免那些可能導致肥胖和不健康的食物, 讓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這就是爸媽對寶寶飲食的“管理”學問了。

1、食材管理

爸媽在為寶寶提供食物的時候, 對食材需要進行管理。 這種管理, 不僅僅是把握食材的新鮮度和安全性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及時合理地為寶寶提供足夠豐富的食物。

寶寶在飲食習慣或食物選擇的觀念, 最初在1~3歲開始形成, 並可能在以後的生活道路上受各種因素的影響, 不斷調整直至相對固定。 兒童期偏食、挑食、單一地喜歡某些食物等習慣很容易保留到成年以後。 讓寶寶建立早期的良好飲食習慣,

Advertisiment
不僅關係到兒童期的營養攝取與健康, 而且可使其終身受益。

寶寶出生後的4~5個月, 只能喝奶以及少量的水, 奶不能沖得太濃或太甜。 盡可能母乳餵養, 因為母乳會因為媽媽吃的東西不同而使味道發生變化, 只要媽媽不挑食, 寶寶以後一般也都樂意接受。 如果媽媽的奶水不夠, 最好的食品則是配方奶。 配方奶的味道是不變的, 因此人工餵養的寶寶在輔食添加時更要多多讓他嘗試各種味道。

一般在4個月, 最遲在6個月時, 一定要給寶寶添輔食。 這不是寶寶吃奶夠不夠的問題, 也不是單純營養的需求。 依據寶寶的月齡, 食物應從液體轉為半液體, 進而變成細顆粒、粗顆粒, 最終變為成人食物。 這個進程大約需要6~12個月。

對於已經開始吃成人食物的寶寶來說,

Advertisiment
他們每天的菜單裡, 蔬菜的量一定要多於葷菜, 其中1/3~1/2應為綠色或深色蔬菜, 也包括紅色蔬菜在內, 水果不可以替代蔬菜。 禽類、畜肉、河鮮、海鮮要輪換地吃, 動物內臟每週一次即可, 蛋類每日50克, 豆製品每日25~50克。

2、烹飪管理

爸媽應正確對待寶寶的食欲與食量, 嘗試改變烹調方法, 設法讓寶寶更易接受各類食物。 爸媽在食物設計和烹飪技巧上要盡可能有變化。 當寶寶不喜歡某種食物時, 要分析烹飪是否有問題, 例如, 不要一連幾天重複同一種食物, 食物一定要有變化, 可以將寶寶喜歡的食物和不喜歡的食物搭配起來, 比如在麵條或米糊中加入菜汁、在湯中加八熟蛋黃。 更可以把寶寶不愛吃的食物“藏”起來, 做成包子、餃子、餡餅等。

避免讓寶寶過量吃那些對健康不利的食物,比如高糖、高鹽、高油脂的食物。必要時,爸媽可以為寶寶製作一些“似是而非”的替代品。

爸媽都知道,含鉛、鋁、過氧脂質、糖精、味精的食物對寶寶的腦發育有害。但是對於鹽的攝八,往往沒有嚴格控制。特別是寶寶1歲以後,開始漸漸和成人吃一樣的飯菜,如果爸媽口味重,寶寶也會跟著吃口味很重的飯菜。人體對食鹽的生理需要極低,寶寶在周歲以前的食物幾乎不需要添加任何調味品。整個兒童期,寶寶對鹽的需要量在每天4克以下。從小習慣吃過鹹食物的人,不僅會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症,還會損傷動脈血管,影響腦組織的血液供應,使腦細胞長期處於缺血缺氧狀態而導致智力低下。

3、就餐管理

對於寶寶的就餐行為,爸媽也不能放任自由,同樣需要進行適當的管理。固定進食時間是非常重要的:早晨、中午、下午、晚上,共四餐。水果應該在飯後間隔時間長一些再餵食,最好是在早飯和午飯之間或午飯後到晚飯之間,相當於上午1O點或下午4點。周歲以上的寶寶,不論食量大小,必須保證每日至少喝500毫升的奶(包括優酪乳)。

細嚼慢嚥有利寶寶健康,不要強迫寶寶吃得很快。如果飯菜涼得太快,可以採用少盛多添的方法。另外,不應該讓寶寶養成邊吃飯邊看電視的習慣,爸媽自己盡可能以身作則。全家在固定的地方一起吃飯,把注意力集中在吃飯這件事兒上。忽略落在餐桌上的飯菜,多肯定寶寶的進步,當他自己在吃上面發生困難時,及時給予指導。

面對挑食的寶寶,爸媽可以採取一定的策略。比如可以讓寶寶決定先吃什麼後吃什麼,吃三口或兩口,單獨吃還是與某種菜混在一起吃等等。要及時鼓勵寶寶,最好在他食欲好的時候糾正挑食。

寶寶小食譜

1、雙色碎米粥

做法:把大米搗碎。塔菜氽熟後打成菜泥;把碎米煮成粥,再加入菜泥攪拌一下即可。寶寶大些後,可以用切碎的蔬菜代替菜泥。

2、乳酪土豆泥

做法:土豆去皮後煮熟,並搗成泥;拌入寶寶乳酪即可。寶寶大些後,可以加入切成小塊的乳酪,或把乳酪土豆泥倒入模具中稍加烘烤。

3、柳橙米糊

做法:把1/4只新鮮柳橙去皮去籽切塊成大塊備用;將柳橙和一湯匙米飯一起放入食品料理機中打磨;依據寶寶喜好和吞咽能力,加適量食用水調好稠度即可餵食。

4、肉末日本豆腐

做法:雞蛋打散後與溫水按5:2比例調成蛋液;肉末調好味;把切好的日本囊腐一片片擺在盤中.倒入蛋液;在日本豆腐上放上少許肉末後入鍋蒸10分鐘即可。

5、茄汁鱈魚丸

做法:鱈魚去骨後搗成泥;魚泥搓成適合寶寶入口的小圓球;魚丸放入沸水中煮熟後撈出,瀝去水分;把煮熟的番茄和胡蘿蔔混合打磨成泥,鋪在魚丸下即可。

做成包子、餃子、餡餅等。

避免讓寶寶過量吃那些對健康不利的食物,比如高糖、高鹽、高油脂的食物。必要時,爸媽可以為寶寶製作一些“似是而非”的替代品。

爸媽都知道,含鉛、鋁、過氧脂質、糖精、味精的食物對寶寶的腦發育有害。但是對於鹽的攝八,往往沒有嚴格控制。特別是寶寶1歲以後,開始漸漸和成人吃一樣的飯菜,如果爸媽口味重,寶寶也會跟著吃口味很重的飯菜。人體對食鹽的生理需要極低,寶寶在周歲以前的食物幾乎不需要添加任何調味品。整個兒童期,寶寶對鹽的需要量在每天4克以下。從小習慣吃過鹹食物的人,不僅會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症,還會損傷動脈血管,影響腦組織的血液供應,使腦細胞長期處於缺血缺氧狀態而導致智力低下。

3、就餐管理

對於寶寶的就餐行為,爸媽也不能放任自由,同樣需要進行適當的管理。固定進食時間是非常重要的:早晨、中午、下午、晚上,共四餐。水果應該在飯後間隔時間長一些再餵食,最好是在早飯和午飯之間或午飯後到晚飯之間,相當於上午1O點或下午4點。周歲以上的寶寶,不論食量大小,必須保證每日至少喝500毫升的奶(包括優酪乳)。

細嚼慢嚥有利寶寶健康,不要強迫寶寶吃得很快。如果飯菜涼得太快,可以採用少盛多添的方法。另外,不應該讓寶寶養成邊吃飯邊看電視的習慣,爸媽自己盡可能以身作則。全家在固定的地方一起吃飯,把注意力集中在吃飯這件事兒上。忽略落在餐桌上的飯菜,多肯定寶寶的進步,當他自己在吃上面發生困難時,及時給予指導。

面對挑食的寶寶,爸媽可以採取一定的策略。比如可以讓寶寶決定先吃什麼後吃什麼,吃三口或兩口,單獨吃還是與某種菜混在一起吃等等。要及時鼓勵寶寶,最好在他食欲好的時候糾正挑食。

寶寶小食譜

1、雙色碎米粥

做法:把大米搗碎。塔菜氽熟後打成菜泥;把碎米煮成粥,再加入菜泥攪拌一下即可。寶寶大些後,可以用切碎的蔬菜代替菜泥。

2、乳酪土豆泥

做法:土豆去皮後煮熟,並搗成泥;拌入寶寶乳酪即可。寶寶大些後,可以加入切成小塊的乳酪,或把乳酪土豆泥倒入模具中稍加烘烤。

3、柳橙米糊

做法:把1/4只新鮮柳橙去皮去籽切塊成大塊備用;將柳橙和一湯匙米飯一起放入食品料理機中打磨;依據寶寶喜好和吞咽能力,加適量食用水調好稠度即可餵食。

4、肉末日本豆腐

做法:雞蛋打散後與溫水按5:2比例調成蛋液;肉末調好味;把切好的日本囊腐一片片擺在盤中.倒入蛋液;在日本豆腐上放上少許肉末後入鍋蒸10分鐘即可。

5、茄汁鱈魚丸

做法:鱈魚去骨後搗成泥;魚泥搓成適合寶寶入口的小圓球;魚丸放入沸水中煮熟後撈出,瀝去水分;把煮熟的番茄和胡蘿蔔混合打磨成泥,鋪在魚丸下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