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秋季腹瀉中醫治

急性腹瀉最多見

隨著秋季來臨, 許多胃腸道疾病又開始肆虐眾多病人。 其中又以急性腹瀉最多見。 學齡兒童、0-1歲的嬰兒最容易在9月出現病毒引起的秋季腹瀉, 其主要症狀是拉稀, 還有一部分人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發燒。 家長應該充分注意, 否則將嚴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秋季腹瀉有急慢性之分。 慢性腹瀉中分為器質性病變和功能性病變兩大類, 消化道器質性病變發生特異性以及非特異性腸炎引起慢性腹瀉;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等也會發生慢性腹瀉。 急性腹瀉則以病毒性消化道感染造成,

Advertisiment
最為多見。 臨床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可伴有發熱, 嚴重者可出現脫水。 該病具有發病突然, 家庭呈多例感染。 是造成秋季腹瀉的主要病因。 每年8月中旬至12月是小兒乃至成人秋季腹瀉的多發季節。

起病突然先發熱

大多數秋季腹瀉患者因腸道所需消化酶的活性較差, 營養食物攝入相對較高, 腸道負擔重, 同時, 肌體調節機能較差, 免疫功能欠佳, 所以容易得病。 而外因主要是由於輪狀病毒感染, 也就是致病微生物可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消化道, 往往有1-3天的潛伏期,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進食時所用的器皿或食物未經嚴格消毒, 也會有少部分受細菌感染。

病毒性腹瀉 (俗稱秋季腹瀉)也有部分病例可出現發熱、感冒症狀。

Advertisiment
發生腹瀉前, 不少病人先出現上呼吸道症狀, 而且起病突然, 有發熱、流鼻涕、打噴嚏、鼻塞、微咳、腹瀉不適等, 有嚴重水樣腹瀉和嘔吐。 幾乎全部病人均有嘔吐, 且嘔吐多出現在腹瀉之前, 持續2至3天。 腹瀉持續時間最長可達28天。 多有嚴重的口渴和明顯的煩躁。 臨床和流行特徵為潛伏期短, 常見數小時至三天發病, 一般有輕度或中度脫水, 抗生素治療無效。 一旦出現類似這類疾病症狀者, 應及時就診治療。

秋季腹瀉中醫治

秋季腹瀉是季節性腸道疾病, 屬中醫泄瀉範疇。 該病與感受外邪、濕滯脾胃、脾失健運有密切關係。 其病變重點在脾胃、大小腸, 臨床表現為起病急, 易受外邪侵襲, 脾常不足,

Advertisiment
運化力弱, 則腸胃易成濕濁內蘊之變。 加上夏秋時節冷熱交替, 感受外邪, 與腸胃內蘊濕濁相合, 導致升降失常, 清濁不分, 並走大腸而為泄瀉。

秋季腹瀉單純使用助消化藥是不夠的, 採用中醫中藥療法, 往往可獲得事半功倍的療效。 中成藥方面, 因為過食生冷, 感受風寒引起的腹瀉, 中醫稱為寒瀉, 其症狀是發燒、腹痛腹脹、大便清稀、腸鳴。 用藥可以選服藿香正氣膠囊, 每次2粒, 每日2次。 對病程久延, 不要輕易服用藥用炭劑以及易蒙停。

節制飲食忌油膩

秋季腹瀉護理十分重要, 包括注意寒暖適宜, 節制飲食, 忌肥甘油膩和生冷瓜果。 服藥期間需暫停乳製品3~5日, 小兒可代以米湯、奶糕或稀爛麵條、麵湯等。 對脫水嚴重者應及時口服或靜脈補液,

Advertisiment
糾正電解質紊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