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矮個子?原因可能是這些

寶寶的身高永遠是媽媽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每個當媽的都希望自己的娃擁有一雙傲人的大長腿。

孩子的身高受父母遺傳的影響最大, 但我們也看到不少爹媽身高一般, 孩子的身高卻“出類拔萃”的例子, 孩子長大後比父母都高的情況並不罕見!

雖說大家都能意識到身高的重要性, 但不少爸媽對此仍然存有困惑, 有時候某些錯誤做法還可能會阻礙寶寶長高。

1、長期睡太晚

寶寶的生長發育, 離不開生長激素的分泌。 但生長激素不可能每分鐘都在分泌, 受時間的影響非常大, 晚上22:00-淩晨1:00是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期。

Advertisiment
倘若這個時候寶寶還在清醒地“嗨”著, 那可就要錯過長高的重要時機了!

這就是為什麼專家醫生都認為, 白天睡覺不能等同於晚上睡覺了。 所以, 媽媽們如果想要寶寶長得高, 擁有大長腿, 那麼就要養成在晚上10點之前哄寶寶上床睡覺的習慣了。

2、光顧著補鈣, 忽視營養均衡的重要性

影響寶寶長高的因素非常多, 包括遺傳、營養、運動、生活環境、情緒等, 其中飲食是重頭戲, 並且最容易控制。 鈣鐵鋅是“助長三兄弟”, 蛋白質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 各種維生素能促進身體對營養的吸收。

但很多媽媽光忙著給孩子補鈣, 而忽略了營養均衡的重要性。 實際上, 富含優質營養的食物, 如奶類、肉類、水產類、綠色蔬菜, 都應該納入寶寶的日常飲食中。

Advertisiment
光吃其中一類, 寶寶要麼容易營養不良, 要麼容易橫著長, 更別指望寶寶長得高了。

3、過度餵養

朵媽在母嬰行業混了這麼多年, 對“過度餵養”這個詞的熱度比較清楚, 大多數媽媽都不會相信“過度餵養”有什麼危害, 所以每次拿這個詞做文章, 關注度都不高。

然而長期過度餵養, 每次都將寶寶喂到十分飽, 也有可能會影響孩子長高!有研究表明, 人體在饑餓狀態下, 腦垂體會分泌更多的生長激素, 刺激兒童骨骼生長。

當然這種饑餓指的不是減少孩子的奶量飯量, 而是要尊重孩子的實際需要, 吃到8分飽就可以了, 避免因過度餵養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4、過早讓寶寶獨坐、學站、學走路

運動能幫助寶寶長高,

Advertisiment
這一點媽媽們都知道吧!

不少媽媽看到別人家的寶寶會坐、會站、會走路了, 心裡很著急, 於是也狠下心來, 鍛煉寶寶的獨坐、站立、走路的能力。

然而, 寶寶“被坐”、“被站”、“被走”, 實在是一件很苦逼的事情!肢、脊柱還不足以支撐自身的體重, 膝關節還沒有做好站立運動的準備, 這樣是很容易導致O形腿和X形腿的!

O形腿和X形腿雖然不會直接影響身高的增長, 但是會使孩子看起矮半截。 而且這兩種腿型一旦形成, 要矯正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所以, 任何情況下, “揠苗助長”的錯都不能犯!

5、運動只是“紙上談兵”

運動是“助長”的有效方法。

真正支持孩子運動的爸媽, 會陪著孩子一起運動;再“懶一點”的爸媽, 會放手讓孩子運動:奔跑、遊戲、騎車、打球,

Advertisiment
只要孩子喜歡的都可以。

但大多數媽媽只是知道運動的重要性而已, 行動上卻不支持孩子多運動。

“帶孩子到外面逛逛多累啊!孩子要是磕著碰著多危險啊!一瘋起來就滿身大汗多容易著涼啊!”似乎總能找到無數個理由, 讓孩子安安靜靜待在家裡玩玩具。

另外, 公園裡拿著汗巾追著幫孩子擦汗的父母多了去了, 其實這也是阻礙孩子運動的一個因素啊!誰會喜歡在自己玩得起勁的時候, 有人在旁邊給你一個勁地擦汗呢?

所以, 就算我們不喜歡運動, 但起碼也不要剝奪孩子運動的機會, 孩子長高的機會錯過了, 那可就難以補救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