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發燒抽搐了!家長驚慌過度才是最糟糕的事

最近, 有位媽媽憂心忡忡地問我:我家孩子去年冬季發生過熱性驚厥, 當時把我們全家嚇壞了!後來, 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帶孩子去醫院做次腦部CT, 生怕驚厥給孩子帶來不可逆轉的後遺症。

我們是不是還有必要繼續帶孩子做腦部CT檢查呢?

下次發燒的時候, 是不是一到38℃就要吃退燒藥預防驚厥?

還有人告訴我說, 發燒的時候吃一片鎮靜藥, 可以避免抽搐, 真是這樣嗎?

這些問題很典型, 相信不少媽媽也有類似的疑惑。 我這樣回答她:

1、首先熱性驚厥是一種發生率並不低的兒科疾病,大約有2%-5%的6個月-5歲的孩子發生過熱性驚厥。

Advertisiment
熱性驚厥分兩類, 其中最多見的是單純性熱性驚厥, 它是一種良性的疾病, 不會給孩子帶來神經系統後遺症。 如果臨床考慮孩子是單純性的熱性驚厥, 保持觀察即可, 並不需要做頭顱CT, 更沒有必要隔一段時間就去做一次。

2、目前循證醫學的證據認為:有熱性驚厥史的孩子, 即使在體溫不高的時候服用退熱藥, 也不能降低再次發生驚厥的幾率。 所以, 不建議預防性服用退熱藥。

3、鎮靜藥確實可以減少抽搐的發作, 但服藥後同時增加了孩子跌倒受傷、嗜睡等風險, 弊大於利。 所以, 除非經過醫生評估的發作頻繁的嚴重的熱性驚厥, 否則不建議使用鎮靜藥來預防抽搐。

單純性熱性驚厥的定義是:孩子抽搐通常在發燒的第一天出現,

Advertisiment
發作的時間不超過15分鐘, 且孩子沒有顱內感染、代謝紊亂, 也沒有無熱性驚厥發作的病史。

驚厥究竟是怎麼回事?

驚厥, 就是我們常說的抽筋、抽搐, 都指的是一種症狀。 孩子表現為失去反應, 面色發紫, 四肢強直, 甚至口吐白沫, 看起來很可怕, 家長遇到往往會亂了方寸。

記得一次我出門診, 有位1歲多的小患者發燒了, 媽媽帶著孩子剛看完病走出門, 忽然我就聽到一陣“嘩啦啦”的響聲, 媽媽推開門跌了進來, 大呼我寶寶抽筋了, 醫生快救命!然後抱著孩子直接癱軟在地上!

進行急救的處理之後, 沒過兩分鐘, 孩子倒是緩過來沒事了。 可被嚇壞了的媽媽依然倒在地上扶都扶不起來。 我們不得不叫來醫院的保安,

Advertisiment
幫忙把她扶到椅子上休息。

此類事例其實很多, 有一次在美國兒科學會(AAP)網站看到這樣的一句話:“熱性驚厥看起來很嚇人, 但實際上沒那麼可怕, 醫生更多的是要去給家長做到解釋和安撫, 給予更多的心理支援”。 我深為認同。

驚厥, 沒有看起來的那麼可怕

驚厥是大腦皮層異常放電導致的意識喪失和肌肉痙攣。 通常來說, 它是一個短時間的發作, 不會對大腦有什麼傷害, 更不會影響智力和發育。

單純性的熱性驚厥是臨床發生率最高的。 這是一種良性的疾病, 一般都能自行緩解, 不需要過多的醫學上的處理。

它和遺傳因素, 以及小年齡的寶寶大腦發育還不是那麼完善有關係。 隨著年齡的增長, 熱性驚厥的情況就鮮有出現了。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講, 五六歲是分界點。

那些單純性驚厥的孩子, 長大成年之後, 工作、生活都不會受到影響。

但並不是所有的“抽筋”都不可怕

然而,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 驚厥只是一個症狀而不是疾病本身。

引起驚厥的可以是良性的疾病, 比如普通的熱性驚厥, 也可以是嚴重的疾病, 例如說化膿性腦膜炎、顱腦出血、乙腦, 等等等等。 後者相對少見, 除了抽搐之外, 往往還有其他症狀的蛛絲馬跡可循。 遇到複雜的情況, 一定要非常重視並及時治療。

曾經有個2個月的小寶寶因為發燒、前囟脹來就醫, 當時醫生建議做腰穿確診。 可是當時家長認為“腰穿太傷”而斷然拒絕了。 第三天孩子的情況加重, 不吃不喝還抽起筋來,

Advertisiment
再來醫院。 我們給孩子做了腰穿, 確診化膿性腦膜炎。 其實如果能早檢查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 孩子一定會少遭些罪。

除了不同原因的抽搐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外, 抽搐持續的時間也需要關注。

如果抽搐的時間大於30分鐘, 那就叫“驚厥持續狀態”, 需要積極的干預。

所以, 對於寶寶抽搐, 家長既不能談虎色變, 也不能掉以輕心。 在平時多學習科普、儲備知識, 真的遇到情況應跟醫生進行積極、認真的溝通, 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 這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一旦發生驚厥, 該如何應對?

側臥, 使孩子的頭偏向一側, 防止誤吸。

拿開孩子身邊的尖銳物品(如玻璃渣、剪刀等), 防止受傷。

如果孩子衣服過緊, 要設法松解開衣服。

通常抽搐會在幾分鐘內自行停止, 如果孩子驚厥持續超過5分鐘甚至更長,須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做好上述幾點後可等待驚厥自行緩解,有條件時可用手機攝像,記錄下抽搐發作時的表現,以便提供給醫生參考有助於判斷孩子的病情。

不要驚慌失措!家長只有保持鎮靜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護和幫助孩子。

不要讓孩子仰頭躺著!這樣容易造成嘔吐物誤吸。頭側向一邊最安全。

不要掐人中!這樣做並不會讓孩子好得更快,反而容易造成皮膚瘀傷。

不要把手指伸進孩子嘴裡,也不要拿其他東西給孩子咬!這樣做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而且會增加異物落入氣道引起窒息的風險。

醫生媽媽寫在後面

在醫學上,驚厥和咳嗽一樣,僅僅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

例如最常見的是熱性驚厥,對於家長來說比較少見的有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等,甚至還有更少見的顱內出血,或者是以反復抽搐發作為主要表現的,比如癲癇等。這些疾病都可能出現驚厥 / 抽筋的症狀。

針對驚厥來說,我們一方面是要學會急救,會應急的處理,另一方面需要刨根問底,知道驚厥背後的原因,只有知道背後的原因,才能確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案。

每一種疾病的狀況不同,所以處理也會不同,不同原因引起的驚厥,對孩子的影響不一樣,有些嚴重,有些不嚴重。

如果是單純性的熱性驚厥這樣良性的疾病,我們不需要過度緊張過度治療。如果是癲癇,那需要長期的治療。如果是顱內感染、顱內出血,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總之一句話,遭遇孩子驚厥,家長千萬不要恐慌,而是需要鎮定下來。驚厥本身並不可怕,查明原因才是問題的關鍵。

如果孩子驚厥持續超過5分鐘甚至更長,須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做好上述幾點後可等待驚厥自行緩解,有條件時可用手機攝像,記錄下抽搐發作時的表現,以便提供給醫生參考有助於判斷孩子的病情。

不要驚慌失措!家長只有保持鎮靜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護和幫助孩子。

不要讓孩子仰頭躺著!這樣容易造成嘔吐物誤吸。頭側向一邊最安全。

不要掐人中!這樣做並不會讓孩子好得更快,反而容易造成皮膚瘀傷。

不要把手指伸進孩子嘴裡,也不要拿其他東西給孩子咬!這樣做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而且會增加異物落入氣道引起窒息的風險。

醫生媽媽寫在後面

在醫學上,驚厥和咳嗽一樣,僅僅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

例如最常見的是熱性驚厥,對於家長來說比較少見的有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等,甚至還有更少見的顱內出血,或者是以反復抽搐發作為主要表現的,比如癲癇等。這些疾病都可能出現驚厥 / 抽筋的症狀。

針對驚厥來說,我們一方面是要學會急救,會應急的處理,另一方面需要刨根問底,知道驚厥背後的原因,只有知道背後的原因,才能確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案。

每一種疾病的狀況不同,所以處理也會不同,不同原因引起的驚厥,對孩子的影響不一樣,有些嚴重,有些不嚴重。

如果是單純性的熱性驚厥這樣良性的疾病,我們不需要過度緊張過度治療。如果是癲癇,那需要長期的治療。如果是顱內感染、顱內出血,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總之一句話,遭遇孩子驚厥,家長千萬不要恐慌,而是需要鎮定下來。驚厥本身並不可怕,查明原因才是問題的關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