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發熱病症全攻略

新生兒發燒處理全攻略

剛出生的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體溫調節功能差, 體溫調節中樞發育未成熟, 當環境溫度改變程度超越機體調節能力時, 則會造成新生兒發燒, 或體溫過低。

新生兒體溫很不穩定, 早產兒更為突出。 新生兒發熱指體溫在37.4℃以上者。 其原因可能有環境溫度過高, 如睡熱炕, 使用熱水袋溫度過高, 或暖箱溫度過高, 也可由於母親乳汁不足, 餵養過晚, 天氣炎熱或餵養不當引起嘔吐等出現一過性新生兒脫水熱。 更多的原因是新生兒感染。 如產前感染、羊膜早破、不潔的陰☆禁☆道檢查等,

Advertisiment
此多於產後1~2天即出現發熱。 產後感染多發生在生後一周左右, 常見肺炎, 敗血症、臍炎、膿皰疹或膿腫。 嚴重感染體溫反而不升。

新生兒出現發燒時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不主張給新生兒用退熱藥, 因為一般常用的退熱藥對新生兒常有一些毒副作用。 新生兒低熱不需要退熱, 如果體溫高達38.5℃或39℃以上, 可給予物理降溫, 如“打包散熱”、降暖箱箱溫等, 同時查找發熱的原因, 如為環境溫度過高, 則應調整環境溫度不要高於30℃;脫水熱時, 應喂5%或10%的糖水, 必要時可靜脈補液。 有感染者, 可選用適當的抗菌素治療。

新生兒為什麼容易發熱感染?

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對感染十分敏感, 且多嚴重, 常導致發熱、肺炎或敗血症。 這是由於新生兒的解剖生理特點和免疫特點所決定的。

Advertisiment

新生兒防禦功能不足, 屏障功能不完善, 生後初期臍部尚未癒合, 皮膚粘膜嬌嫩, 易破壞損傷, 成為細菌入侵門戶, 且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 血清免疫球蛋白A、M不能通過胎盤, 胎兒期自身合成的IgM很少, 而IgA需在生後才開始合成。 因此IgM低較容易發生革蘭氏陽性桿菌感染。 又因出生時分泌型IgA缺乏, 新生兒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免疫力低下, 易發生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並可發展為敗血症。

補體不能通過胎盤, 胎兒能合成一定量的補體, 但新生兒的補體(C3、C4、C5)及備解素均低於成人。 新生兒多核白細胞的吞噬能力較差, 對細菌的殺菌作用亦低於成人。 加之新生兒全身性細菌感染的侵入途徑較多, 且感染的病因較複雜,

Advertisiment
可以在宮內、產時、產後感染。 如羊膜早破、產程過長, 或助產消毒不嚴、生後護理不周、環境不良、衛生知識缺乏, 皆可造成感染, 細菌經皮膚、粘膜、臍部、消化道和呼吸道入侵而引起疾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