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生病最佳飲食方案

寶寶生病了, 三分治, 七分養。 在這“養”字中, 營養餐的分量最重。 適口適宜的營養餐不僅可以化解厭食, 還可以促進身體康復。

寶寶一旦生病, 會給家長們帶來一大堆煩惱:看病、確診、吃藥、喝水、飲食……沒有一樣讓人省心的。 那麼, 小病號們在經歷各種疾病期間應當如何安排飲食才夠“營養”呢?

發燒

發燒是身體在和病菌戰鬥。 此時, 寶寶新陳代謝加快, 營養物質的消耗大大增加, 體內水分的消耗也明顯增加, 合適的飲食可以有助寶寶打贏這場戰鬥。

提供充足的水分

發熱會讓大量的水分隨體溫升高、毛細血管的擴張而被蒸發,

Advertisiment
且機體細胞在完成防禦反應的時候需水量也猛增, 不少寶寶會有小便量少色黃、大便乾燥難解、口唇乾燥脫皮的表現。 大小便的減少會影響體內毒素的排出, 增加腸道毒素的重吸收, 因此, 通過飲食提供充足的水分是護理發熱寶寶的關鍵。 要多給寶寶喝溫開水, 不腹瀉的寶寶還可以適量喂點百合銀耳羹、蔬菜湯、綠豆湯。

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

在充足補水的基礎上, 要適當增加水溶性維生素和鉀、鈉元素的攝入量(排汗會丟失一些), 很多維生素都是體內各種代謝活動的重要輔助因數, 它們能夠幫助身體增強防禦能力。

“赤貧化”的食物是最佳選擇

發熱會讓消化道供血量不足, 從而蠕動和消化吸收能力減弱,

Advertisiment
因此, 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會損傷腸胃、增加額外的負擔。 相反, 相對“貧民化”的食物反而更加適用, 能夠簡單卻有力地供能。

6個月內純母乳餵養的寶寶, 媽媽一定要增加自己飲食中水分及新鮮果蔬和粗糧的攝入, 以增加乳汁中鉀、維生素C、部分B族維生素的排出量。 同時, 要多給寶寶喂水。

6個月以上添加了輔食的寶寶, 依舊以易消化的母乳或配方奶為主。 輔食選擇含水量多、烹調較為徹底的半流質食物, 如藕粉、米粥、爛麵條、疙瘩湯、土豆泥、山藥羹、發糕等, 以及加了蔬菜和更多的水的雞蛋羹也是不錯的選擇。

新鮮果蔬不能少, 特別是含鉀多的菠菜、土豆、山藥、香蕉、柑橘等, 蔬菜切得碎一些、煮得比平時軟一些,

Advertisiment
給胃腸減減負。 水果儘量生吃, 如果擔心溫度, 就帶皮用溫熱水泡一會兒, 不必擔心會損失維生素。

至於蛋白質, 除了奶和蛋類, 消化狀況還好的寶寶可以喂些嫩豆腐, 以及雞胸、豬裡脊等很嫩的肉碎。 魚肉和蝦可以吃嗎?如果寶寶從不過敏, 當然可以, 需要注意的是:量少些、輔助多喝些水。 最好選擇肉質很松的常吃的魚, 蝦還是緩緩再說吧。

咳嗽

因為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而有咳嗽症狀的寶寶, 很容易因劇烈咳嗽引起食物嗆咳甚至嘔吐, 需要少量進食, 多喂一兩餐次, 並且食物要軟而易咽, 不能因為食物質地和大小不適“招惹”寶寶咳嗽加劇。

飲食應清淡

過於鹹、油膩、甜或刺激的飯菜, 會刺激呼吸道, 加重症狀。 所以, 飲食務必清淡。

Advertisiment
咳嗽的寶寶多會食欲不振, 烹調方法和品種選擇需要多變換, 儘量選擇蒸、煮、燉等清淡的烹飪方法, 輔以快炒。

補充水分尤為重要

咳嗽會讓寶寶經呼吸道丟失大量水分, 補充水分因此尤為重要, 充足的水分除了滿足身體正常代謝需求, 還有助於稀釋痰液, 幫助痰液的咳出。 因此, 除了多飲水, 飲食中還要安排含水量大的蔬菜湯、米湯、羹類食物。 並增加蘿蔔、荸薺、黃瓜、番茄、梨等含水量多的果蔬。

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維生素A有助於增強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的抵抗力, 因此, 可以適當給寶寶補充些動物肝, 以及含胡蘿蔔素豐富的食物, 如胡蘿蔔、南瓜、番茄、綠葉菜等(胡蘿蔔素在體內可以部分轉化成維生素A)。

Advertisiment
維生素C可以加速受損細胞的修復, 味道不是特別酸或甜的新鮮果蔬都是不錯的來源。

腹瀉

腹瀉總是頻繁發生在寶寶的生活中, 除了藥物治療外, 掌握一些食療的方法也非常關鍵。

頻繁嘔吐或劇烈腹瀉時禁食

如果寶寶存在頻繁的嘔吐, 或者在12小時內劇烈腹瀉達10多次以上, 那麼短時間的禁食(6~8小時, 不能超過12小時)是必要的, 目的在於減輕胃腸負擔、休息腸道。 此時, 通過飲用口服糖鹽水、自製含鹽米湯等補液是首當其衝的。 沒有經驗的年輕父母, 有可能會擔心又吐又拉的狀況會餓壞了寶寶, 並急於給寶寶補充上食物。 這樣做, 只會讓寶寶吐得更頻繁、拉得更嚴重。

原因很簡單:寶寶此時的胃黏膜很脆弱, 稍有食物入內, 就容易因胃內機械壓力驟然增高而引發再次嘔吐,而腸道也會出現動力性腹瀉。因此,除了“少而慢”地口服補液,暫時先不著急給寶寶餵飯餵奶。要知道:喂進去的那幾口奶或飯菜,不僅很快會被吐出來,還會因此而帶走更多的胃液和之前補充的水分,得不償失。

補液的正確方法:注意不要使用奶瓶或杯子給寶寶補液,最好使用小勺或注射器管,少量、緩慢地喂液,每隔1~2分鐘喂1~2小勺,這樣能保證進去的液體不激惹胃腸、不會被吐出來。

不嘔吐或腹瀉不劇烈時要合理飲食

如果寶寶基本不嘔吐,腹瀉也沒有那麼劇烈,是不應當禁食的。合理飲食可以幫助寶寶減少體液丟失,加快體力恢復和腸道修復,避免因腸道黏膜萎縮而增加營養不良的發生概率:

母乳餵養的寶寶。鼓勵吃母乳。但是,媽媽的飲食應當清淡不油膩,不可“太營養”!要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如排骨、香腸、豬蹄等),多喝水或清湯;每次餵奶前20~30分鐘先給寶寶喂少量溫開水,餵奶時長略短於平常,保證4小時左右的餵養間隔,餵食過程中增加拍嗝次數。隨寶寶病情恢復漸增加每次哺喂量。

尚未添加輔食的配方奶餵養的寶寶,要根據寶寶的消化能力合理餵奶。適當減少奶量(減少1/3~1/2),如果症狀重,還需略延長餵奶間隔、縮短餵奶時間。注意:不要因為腹瀉就將奶粉稀釋。

如果寶寶因腹瀉而繼發乳糖不耐受(吃奶後排氣明顯),建議臨時使用不含乳糖的奶粉替代常用奶粉餵養,待痊癒後再逐漸替換回去。部分特殊配方奶粉如:游離氨基酸無乳糖營養粉、深度水解蛋白無乳糖奶粉等,能更有效地減少胃腸負擔、增加營養素的吸收,幫助病情恢復。

1歲以內已經規律添加輔食的寶寶,建議暫停動物類食物、葉類菜、水果及果汁、糖水等兩三天。白天儘量以爛米粥或米糊餵養,再搭配3~4次奶,此後隨著寶寶腹瀉量及次數的減少,酌情逐漸增加食物量、軟硬度,並逐漸恢復低脂低纖維的輔食。

1歲以上的寶寶,暫停水果、果汁、蜂蜜、含糖飲料、優酪乳、麩皮餅乾、奶油餅乾、蛋糕,以及其他含油脂多的食物,也不宜多吃葷食。腹瀉嚴重時甚至需暫停動物類食物。軟爛的半流質食物,如爛米粥、爛麵條、鬆軟的發麵小饅頭、切片白麵包等更利於寶寶消化吸收。

腹瀉寶寶飲食恢復要遵守諸多禁忌

當寶寶大便中水分開始明顯減少,排便次數也減至3~4次甚至更少的時候,寶寶往往食欲較強且食量明顯增加。這個時候,控制好飲食的平穩過渡對於順利痊癒非常重要。急功近利地迅速恢復常規飲食不僅會讓寶寶因胃腸負擔加重而出現病情的反復,還易發展成為慢性腹瀉。

● 逐漸增加動物類食物,宜從蛋黃開始(特別是容易食物過敏的小寶寶),逐漸增加蛋清以及瘦肉、豆腐等含油脂少的蛋白質類食物,最後添魚蝦。

● 漸增加食物稠度硬度,但仍需比平時軟爛,且低脂、低纖維。

● 還是要遠離:油膩、高脂肪的食物和濃湯;難消化的肉類,如火腿、香腸、排骨等;含纖維豐富的粗糧(如蓧麥、玉米等)及蔬菜(如韭菜、芹菜、菠菜等);生冷的果蔬、濃果汁及蔗糖水。

● 曾禁食或一兩日內幾乎未吃東西的寶寶,剛恢復進食時,從稠米湯開始,漸過渡至稀米粥或米粉,再到腹瀉奶或普通爛粥,從少到多添加食物。症狀重的寶寶可適當減少2~3次奶,以米湯、藕粉等食物替代,此後酌情漸增加奶量並減少流食量。

就容易因胃內機械壓力驟然增高而引發再次嘔吐,而腸道也會出現動力性腹瀉。因此,除了“少而慢”地口服補液,暫時先不著急給寶寶餵飯餵奶。要知道:喂進去的那幾口奶或飯菜,不僅很快會被吐出來,還會因此而帶走更多的胃液和之前補充的水分,得不償失。

補液的正確方法:注意不要使用奶瓶或杯子給寶寶補液,最好使用小勺或注射器管,少量、緩慢地喂液,每隔1~2分鐘喂1~2小勺,這樣能保證進去的液體不激惹胃腸、不會被吐出來。

不嘔吐或腹瀉不劇烈時要合理飲食

如果寶寶基本不嘔吐,腹瀉也沒有那麼劇烈,是不應當禁食的。合理飲食可以幫助寶寶減少體液丟失,加快體力恢復和腸道修復,避免因腸道黏膜萎縮而增加營養不良的發生概率:

母乳餵養的寶寶。鼓勵吃母乳。但是,媽媽的飲食應當清淡不油膩,不可“太營養”!要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如排骨、香腸、豬蹄等),多喝水或清湯;每次餵奶前20~30分鐘先給寶寶喂少量溫開水,餵奶時長略短於平常,保證4小時左右的餵養間隔,餵食過程中增加拍嗝次數。隨寶寶病情恢復漸增加每次哺喂量。

尚未添加輔食的配方奶餵養的寶寶,要根據寶寶的消化能力合理餵奶。適當減少奶量(減少1/3~1/2),如果症狀重,還需略延長餵奶間隔、縮短餵奶時間。注意:不要因為腹瀉就將奶粉稀釋。

如果寶寶因腹瀉而繼發乳糖不耐受(吃奶後排氣明顯),建議臨時使用不含乳糖的奶粉替代常用奶粉餵養,待痊癒後再逐漸替換回去。部分特殊配方奶粉如:游離氨基酸無乳糖營養粉、深度水解蛋白無乳糖奶粉等,能更有效地減少胃腸負擔、增加營養素的吸收,幫助病情恢復。

1歲以內已經規律添加輔食的寶寶,建議暫停動物類食物、葉類菜、水果及果汁、糖水等兩三天。白天儘量以爛米粥或米糊餵養,再搭配3~4次奶,此後隨著寶寶腹瀉量及次數的減少,酌情逐漸增加食物量、軟硬度,並逐漸恢復低脂低纖維的輔食。

1歲以上的寶寶,暫停水果、果汁、蜂蜜、含糖飲料、優酪乳、麩皮餅乾、奶油餅乾、蛋糕,以及其他含油脂多的食物,也不宜多吃葷食。腹瀉嚴重時甚至需暫停動物類食物。軟爛的半流質食物,如爛米粥、爛麵條、鬆軟的發麵小饅頭、切片白麵包等更利於寶寶消化吸收。

腹瀉寶寶飲食恢復要遵守諸多禁忌

當寶寶大便中水分開始明顯減少,排便次數也減至3~4次甚至更少的時候,寶寶往往食欲較強且食量明顯增加。這個時候,控制好飲食的平穩過渡對於順利痊癒非常重要。急功近利地迅速恢復常規飲食不僅會讓寶寶因胃腸負擔加重而出現病情的反復,還易發展成為慢性腹瀉。

● 逐漸增加動物類食物,宜從蛋黃開始(特別是容易食物過敏的小寶寶),逐漸增加蛋清以及瘦肉、豆腐等含油脂少的蛋白質類食物,最後添魚蝦。

● 漸增加食物稠度硬度,但仍需比平時軟爛,且低脂、低纖維。

● 還是要遠離:油膩、高脂肪的食物和濃湯;難消化的肉類,如火腿、香腸、排骨等;含纖維豐富的粗糧(如蓧麥、玉米等)及蔬菜(如韭菜、芹菜、菠菜等);生冷的果蔬、濃果汁及蔗糖水。

● 曾禁食或一兩日內幾乎未吃東西的寶寶,剛恢復進食時,從稠米湯開始,漸過渡至稀米粥或米粉,再到腹瀉奶或普通爛粥,從少到多添加食物。症狀重的寶寶可適當減少2~3次奶,以米湯、藕粉等食物替代,此後酌情漸增加奶量並減少流食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