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犯錯家長該怎麼引導?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有些問題總會讓家長很棘手, 而有些家長在遇到孩子犯錯的時候倒是想盡可能的引導孩子認識錯誤, 而不再犯, 但卻不懂得怎樣和孩子溝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近日看到一位家長針對此問題, 給出一套較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特拿來分享。

讓孩子有機會說話

記者看到這位元家長建議, 孩子犯錯時家長不要急著插手, 可以先問孩子八個問題, 聽聽他們有什麼想法。 第一個問題是:“發生什麼事情了?”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 但是非常重要。 許多成人碰到突發狀況時, 會習慣性的太快下判斷:“一定是你先打他,

Advertisiment
他才會打你。 ”“一定是你做錯事, 老師才會處罰你。 ”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從他的角度說說事情的經過, 很可能冤枉孩子。 況且, 讓孩子有機會說話, 即使真的是他的錯, 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

讓孩子情緒有個出口

第二個問題是:“你的感覺如何?”事情經過是客觀事實, 當事人心裡受到的衝擊純然是主觀的感受, 無所謂是非對錯。 很多時候, 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 一旦說出來, 哭一哭, 罵一罵, 心情就會好多了。 腦科學研究表明, 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 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 我們就需要先理解他的感情,

Advertisiment
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家長不做批評或判斷

孩子夠冷靜之後, 可以問他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人之語, 先不要急著教訓他, 而是冷靜的接著問他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在這個階段, 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腦力激蕩, 想各種點子, 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噁心的、幼稚的……這時候不論聽到什麼, 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 就可以問他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讓孩子自己一一檢視, 每個方法的後果會是什麼?你可能會很訝異的發現, 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後果。

讓孩子檢視自己的判斷

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

Advertisiment
但是要避免說教, 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然後問他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麼做?”孩子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狀況, 如果他瞭解後果, 通常會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 即使他的抉擇不是成人期望的結果, 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 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 不能先問他怎麼決定, 然後又告訴他不可以這麼決定。 這樣子, 他以後再也不敢信任你了。 何況, 就算他選擇錯誤, 他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習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 這個環節家長唯一要做的是守住“不傷害、不妨礙”的底線。 接著問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麼?”並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過去之後, 最好是一二天之後, 問他第八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
Advertisiment
你會怎麼選擇?”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 如此練習幾次, 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需要家長操太多的心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