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流口水的按摩護理方案

目前, 中西醫都沒有什麼有效控制流涎的藥物, 而採用按摩治療卻有一定的效果。

●流涎的病因病機

流涎的發病原因大都因口腔、咽黏膜炎症、潰瘍等引起, 因創面刺激使唾液分泌增多, 由於疼痛又使患兒不願下嚥, 故而溢出。 有一些患兒是因中樞神經或周圍神經病變而引起, 如腦性癱瘓、延髓麻痹、面神經麻痹等, 使一側面肌麻痹, 唾液不能固收在口腔內而溢出。

按照中醫的理論分析, 流涎病症的出現常見於兩種症狀:

(1)陽明積熱者:其原因表現為因過量乳食, 胃內積熱, 濁熱上犯, 廉泉不固, 唾液外流。

Advertisiment

(2)脾胃虛寒者:其病變原因是因體質虛弱而又過多吃生冷食物, 脾陽耗傷, 中州虛冷, 牌失約制, 涎液外溢。

●流涎的診斷分型

(1)流涎的診斷標準

其表現症狀為口腔不斷有口水外淌, 進食時會更多。 流涎日久, 可使口周及舌尖發炎、潰瘍、疼痛等。

(2)流涎的辨證分型

①陽明積熱型:其表現症狀是口中流涎, 口臭唇紅, 便秘尿赤, 舌紅苔黃, 脈數。

②脾胃虛寒型:其表現症狀是口水清冷、色自不稠、長流不斷;衰弱無神, 大便溏薄, 舌質胖嫩, 脈虛。

(3)流涎的治療原則

對流涎的治療原則主要在於止涎求本, 要依據病症適當調理脾胃而達到止涎之目的。 陽明積熱者, 應以清熱消積、和胃止涎為主。 脾胃虛寒者, 應以健脾溫中、和胃止涎為宜。

(4)流涎的按摩手法

Advertisiment

基本手法

①將患兒置於坐位, 頭偏於—側。 沿胸鎖乳突肌進行多指拿揉法, 反復按摩。

②揉翳風穴, 沿髮際邊緣進行多指揉、按或擦法。 反復按摩。

③點風府穴, 沿枕後邊緣進行滾法和拇指壓迫法。

④點啞門穴, 揉天柱穴。

⑤點揉公孫穴、足三裡穴、大陵穴與內勞宮穴。

以上按摩方法皆在一側。 如果病症是因中樞神經或周圍神經病變所造成的一側流涎, 則按摩於患側即可。 如果因各種原因造成的雙側流涎, 則雙側交替按摩。

隨病症型增減手法

①陽明積熱型:對此類型病症應沿上腹部逆時針旋轉按揉。 重點中脘、足三裡、上巨虛等穴位。

②脾胃虛寒型:此病症的治療方法是將手掌搓熱, 沿上腹部作順時針團

摩, 由淺至深, 揉至腹中有熱感或皮膚微微潮紅為宜。

Advertisiment
點揉關元、氣海, 疊神闕。

愛心提示

(1)要忌食辛辣食物。

(2)要忌食生冷食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