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春節健康手冊(上)

1 腹瀉

節日時, 家宴、拜年、親朋好友團聚……, 天天美食佳餚, 小兒自我控制能力較差, 容易食入過量, 使胃腸負擔增加, 導致胃腸疾病, 其次, 春節期間, 許多小朋友聚集一堂, 很容易玩耍到深夜, 生活作息時間和飲食都不規律, 都會影響孩子的腸胃消化系統, 悄悄拉響體內腸胃警報引發腸胃疾病, 最多的是腹瀉、嘔吐、腹脹、食欲不振, 如腸道感染還可發熱。

當寶寶出現這些症狀時, 媽媽最好帶寶寶到醫院來檢查, 必要時查一個大便。 用藥前要搞清楚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腹瀉, 最近有一種新的兒童止瀉藥“度來林”,

Advertisiment
主要用於兒童消化不良性腹瀉, 適合家有兒女的家庭常備, 但細菌性痢疾等感染性腹瀉不能用度來林。

應對方法:首先要調整春節期間的飲食觀念, 避免孩子遭受腹瀉之殤。

1、節日期間儘量不要打亂小孩平時的飲食習慣和飲食規律, 控制孩子的飲食量, 控制肉類、乾炸等油膩湯菜的攝入, 告訴孩子要細嚼慢嚥;乳兒腹瀉建議給寶寶換用無乳糖牛奶配方奶粉, 可以阻斷腹瀉-乳糖不耐受的惡性循環, 所含有優質的牛奶蛋白, 能夠在寶寶腹瀉期間確保營養的攝入。

2、注意寶寶的小便, 如果尿量減少要考慮脫水, 口服補液鹽是防止脫水最佳選擇, 也可自己家庭配製, 方法是:氯化鈉3.5克, 氯化鉀1.5克, 碳酸氫鈉2.5克, 葡萄糖20克, 常水1000毫升,

Advertisiment
孩子隨便飲用即可。 不要喝冷飲料, 以免忽冷忽熱加重腹瀉。

3、保持食物清潔, 飯前洗手, 注意飲食衛生。

4、保證孩子的充足睡眠。

2 積食

寶寶因飲食的質和量引起的消化不良有兩種表現, 一是腹瀉(見上), 第二指發生於嬰幼兒期的積食, 因嬰幼兒自製力差, 面對美味佳餚, 很容易出現飲食過量, 損傷脾胃, 擾亂了腸胃功能導致積食。 表現為腹部脹滿、噁心、厭食、打嗝、口臭、大便略稀、量多、很臭, 常常夾雜沒有消化的食物殘渣, 但不會呈現水樣便, 積食寶寶經常不明原因的哭鬧, 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 有時還會咬牙, 這種情況中醫也叫積食。

應對方法:俗話說:“要想小兒安, 三分饑和寒”, 意思是說要想小兒不生病, 就不要給孩子吃的太飽、穿的太多不無道理。

Advertisiment

如沒有腸道感染, 可以不必用藥, 適當減少寶寶食物的攝入, 特別要減少油膩食物、肉類食品等食物的攝入, 吃些稀飯、麵條等清淡的容易消化的軟食, 並根據寶寶身體恢復情況, 循序漸進過渡到正常的飲食, 也可吃點王氏保赤丸泄泄積食, 或者吃點益生菌媽咪愛調理, 症狀如較嚴重者可的醫院看醫生。

3 便秘

節日期間寶寶如攝入過多的高蛋白等不宜消化食物容易引期便秘, 防治便秘寶寶要多喝溫開水, 多吃些水果、蔬菜及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如地瓜、玉米、綠葉菜等, 為方便可做成菜粥、玉米粥等, 熬的時間一定要長一些, 這有利於寶寶的消化, 也起到了潤腸通便的作用, 配合吃點醒脾養兒顆粒、益生菌從而促進腸道蠕動而自然通便,

Advertisiment
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吃火龍果, 媽媽也可順時針按摩寶寶肚子, 每次5—10分鐘, 也可幫助排便。

4 食物過敏

過節了, 媽媽們總會帶著寶寶串串門, 走訪親友, 或外出遊玩, 這就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和自己家庭不同的新環境、新鮮食物和飲食習慣, 引起過敏的食物很多, 而節日中進食的魚肉和堅果就更容易引起過敏, 所以有過敏體質的寶寶, 一定要提防因為“嘗鮮”而導致的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的症狀表現千差萬別, 這和過敏原和寶寶體質有關, 但最多見的是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這3個部位的症狀會比較明顯。

呼吸道症狀:流涕、打噴嚏、喘鳴、鼻塞、流淚、咳嗽、喉頭水腫等;

消化道症狀:嘔吐、腹痛、腹瀉、腹脹、肛門附近出現灼熱紅疹伴發癢等;

Advertisiment

皮膚症狀:皮膚發癢、蕁麻疹、濕疹、嘴唇或眼皮腫脹等。

應對方法:如事先知道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 那麼就要讓寶寶避食該種食物, 即使是節假日, 治療常用藥物就是服用氯黴雷他定、維生素C等, 症狀嚴重的, 尤其是寶寶出現喉水腫、氣粗等呼吸困難的現象, 則需要讓寶寶平躺, 半臥位, 開窗通風, 並迅速看醫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