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早期教育與智力開發

胎兒到嬰兒, 腦神經細胞有驚人的增生能力, 但之後除新陳代謝所需的物質營養外, 更重要的是需要外界環境的刺激和影響。 在外界環境對神經系統的刺激過程中, 大腦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完善。 過去十年的研究已經提供了大量有關兒童早期發展經歷重要性的證據。 一些研究者表示, 在兒童早期與天性相比, 養育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對兒童認知經驗的影響明顯強於遺傳。 作為早期重要的養育者, 每一位元父母都需要學習和實踐, 儘早開發快速成長中的兒童的智力潛能。

一、精細動作的發展與訓練

Advertisiment

兒童手和手指的運動和手眼協調操作物體的能力我們稱之為精細動作。 如抓餅乾、捏小米花、握筆繪畫、使用剪子等。

精細動作多為小肌肉的運動, 在全身大肌肉發育後迅速發育。 兒童的手在精細動作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嬰兒抓握物品的方式最初是用手掌的尺側, 進而用全掌抓握, 然後發展到橈側掌抓握。 4-5個月讓孩子練習伸出雙臂夠抓面前的玩具, 抓握方式為全掌大把抓握;6-8個月訓練雙手傳遞, 抓握方式為橈掌或橈指抓握;10-12個月用拇指與食指對指捏取小物品。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 愈來愈需要其雙側肢體的配合性動作。 比如:讓1歲內的兒童拿兩塊積木對敲, 2--3歲的兒童穿珠子、折紙、系紐扣。

Advertisiment
而且隨著精細動作水準的提高, 手眼協調能力愈來愈占重要的地位, 貫穿於精細動作之中。

二、兒童認知發育與早期教育

認知就是認識, 早期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和適應性就是以後智力的由來。 小嬰兒早期認知活動主要建立在感知和運動的基礎上, 是兒童在探索活動中能動地發展起來的。 感知是一個基本的心理過程, 通過感知, 兒童獲得外界環境的知識, 所以它是認知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感知覺的發展是從小兒出生後開始, 並在生後的頭幾年內發展迅速, 絕大部分的基本感知覺能力在嬰兒期即已完成, 這對小兒早期的認知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 在基本感知覺中視感知和聽感知的發展和訓練尤其重要。

Advertisiment

1個月的嬰兒可注視人臉或鮮豔的玩具, 2個月目光能跟隨移動的物體90度, 3-4個月目光能追尋活動的物體或人180度, 6個月可以跟隨落地的物體, 8-9個月能看到小物體, 1.5歲能注意3米外的小玩具。 新生兒24小時後即對刺激聲有反應, 2周時可集中聽力, 3個月會辨別聲音的方向, 頭轉向有聲音的方向;4個月時聽到悅耳聲音會微笑, 6個月能區別父或母的聲音, 12個月能聽懂自己的名字。 早期測定小兒聽力可及早發現聽力異常的小兒。

知覺是人對事物各種屬性的綜合反映, 與視、聽、觸覺密切相關。 知覺包括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顏色知覺。 其中空間知覺又分形狀、大小、深度、方位。 5-6個月小兒出現了手眼協調運動。 18-24個月開始初步有了時間知覺, 如天黑了要睡覺,

Advertisiment
天亮了要起床等。

因此, 0-6個月的嬰兒要多進行視覺、聽覺和觸覺刺激, 對他撫摩、說話, 讓他追視移動的玩具或人臉, 尋找聲音;6-12個月的嬰兒則在感知覺和運動訓練的基礎上加強他對人類語言的理解;1歲以後的幼兒手的精細動作快速發展, 他將在不斷擺弄物品中迅速提高認知水準, 讓小兒在多看、多聽的基礎上, 多摸各種形狀和質地的物體, 鼓勵他玩水、沙子、以及家庭中的一些安全物品, 以瞭解物體屬性、大小、形狀和用途, 促進小兒感知覺發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