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指甲護理的注意事項

指甲的組成結構

指甲和頭髮一樣都是由硬角質組成的, 不同之處在於指甲的硬角質中間又有雙硫鍵, 可增加指甲的硬度。 正常指甲裡的水份僅占7~12%, 若指甲水份過少(低於18%), 指甲就會變得很幹、易脆;若水份過多(超過30%), 指甲就會變軟, 呈白色貌。

指甲的生長週期

從懷孕第9周開始, 胎兒的指甲組織(甲母質)開始生長, 到第15周可觀察到胎兒的指甲甲片持續往前生長, 因此可看到新生兒的指甲是發育完整的。 從指甲的生長速度上來看, 一般成人的手指甲生長速度為每月長3.5mm, 指甲整片換新約需半年時間。

Advertisiment
腳指甲的生長速度為每月長1.5mm, 整片換新約需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 通常處於成長期的孩子和懷孕中的女性, 指甲會生長得比較快。

觀察指甲留意特殊狀況

透過指甲可觀察一個人的健康狀態。 一般幼兒的甲床是粉紅色的, 指甲呈半透明樣, 表面光滑, 甲半月清晰明顯, 且顏色和甲床比起來會稍微白一些。 新生兒指甲的甲半月比較不明顯, 部份寶寶剛出生時會有匙狀甲(指甲像湯匙的形狀往上翹, 特別是大拇指)、杵狀甲(指甲角度朝下彎曲, 且末梢指節似鳥嘴形)現象。 匙狀甲通常隨著年齡越大而漸漸改善, 若依舊持續有這種情形, 則要注意是否有貧血症狀;杵狀甲通常是家族遺傳的表徵, 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同樣會有這種情況,

Advertisiment
必須特別留意。 另外, 10歲以下的孩子指甲較脆弱, 手部的拇指及大腳指容易出現一層層的分裂, 推究原因多為喜歡吸吮手指、咬指甲、無法精准使用手部的力量(抓取硬物時使指甲受傷)、用到手的機會較多(例如:玩玩具)以及缺乏某些營養素(例如:鐵、鋅、鈣等), 建議可多補充富含維生素H的食物(例如:蛋黃、豬肉、雞肉、黃豆、水果以及核果類等)。

嬰幼兒常見的指甲問題

ü灰指甲

ü系統遺傳疾病造成的指甲變化

ü皮膚病造成的指甲變化

ü嵌甲

ü甲溝炎

副食品要適時添加, 避免罹患缺鐵性貧血

母乳雖富含豐沛營養, 但隨著寶寶的成長, 還是必須攝取其他食物以獲得各種營養素。 倘若母乳寶寶超過6個月大都還沒有吃副食品,

Advertisiment
便很容易有缺鐵性貧血症狀。 通常嬰幼兒的甲床呈粉色, 缺鐵性貧血的寶寶甲床會比較蒼白, 更嚴重者會有匙狀甲現象。

寶寶的指甲要定期修剪

小寶寶偶會出現咬手指或是將手放入嘴裡的動作, 很容易就把病菌吃下肚, 因此保持指甲的乾淨是相當重要的。 建議照顧者替寶寶洗澡時, 可用紗布巾擦拭指甲末端, 將污垢擦拭掉。 若發現有難清除的贓物, 千萬不要以堅硬的針狀物試圖挖乾淨, 如此非但無法清乾淨, 還易造成甲床剝離, 反而更易遭受細菌或黴菌感染。 另外, 寶寶的指甲同樣要定期修剪, 針對小寶寶可選用市面上販賣的寶寶專用指甲剪或是刀面呈圓弧狀(指甲邊緣會變得較為平滑)且側面有保護套的小剪刀(剪刀末端最好有圓弧保護設計),

Advertisiment
以免寶寶不小心抓傷自己或是亂抓物品造成指甲斷裂甚至流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