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戀物是為了尋求安全感

在育兒的過程中, 您可能已經發現了, 寶寶對某種物品有特殊的感情, 每天都要帶著它身邊, 睡覺的時候更需要它,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戀物。 那麼如何看待寶寶戀物?母嬰專家指出, 寶寶戀物是為了尋求安全感。

Advertisiment
寶寶戀物是為了尋求安全感

寶寶依戀物體的情形因人而異, 有些寶寶戀物的時間很短, 而有些寶寶則能一直持續到上小學。 另外, 雖然有些寶寶已經基本不再戀物, 但是某些突發事件卻可能激化寶寶的焦慮狀態, 讓他再度退縮到不安全的狀態, 進而重新戀物。 比如生活環境的巨大改變、父母離異、遭受暴力侵犯、與親人生離死別等。

據兒科醫生回憶說, 曾經有一位做骨髓移植手術的寶寶, 一住院就顯得焦躁不安, 根本無法配合治療。 直到家長把寶寶的日常用品枕頭、棉被、玩具等送來之後, 他的狀況才有明顯緩解。 這時就能看出戀物的積極作用,

Advertisiment
因為住院對寶寶來說不僅有著生理上的疼痛, 還要與熟悉的親人分離, 如果能有自己熟悉的物品作伴, 那就相當於一種心理安慰, 有助於提升寶寶的自我適應能力。

一般來說, 只要寶寶對物品的迷戀程度沒有影響到生活作息, 那麼家長就無需過度擔心。 除非是寶寶的依戀行為變成了極端狀態, 幾乎要把依戀物品24小時帶在身邊, 那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 比如奶嘴, 如果只在寶寶哭鬧不休時拿來使用一下就可以, 一旦寶寶經常口含奶嘴不放就麻煩啦, 這不僅容易造成門牙突出變形, 而且也很容易產生蛀牙。 更何況嘴巴裡整天塞著奶嘴, 寶寶就不願意開口, 學習說話的進展也會很緩慢。

依戀期因人而異

Advertisiment

隨著寶寶成長環境的不同, 對於物體的依戀程度也出現明顯差異, 其關鍵在於寶寶所處的環境以及主要照顧者的忍受、認知能力。

乳☆禁☆房的依戀——約至2歲

2歲前的孩子對於媽媽的乳☆禁☆房更多的是依戀, 體驗到了身體的溫暖舒適和媽媽對他的愛, 從而獲得了對環境基本的信任, 建立了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 乳☆禁☆房成了媽媽的象徵, 這是嬰兒依戀媽媽乳☆禁☆房的重要原因。

奶嘴、奶瓶的依戀——可至3~4歲

長時間咬奶嘴、奶瓶, 將影響寶寶上下齶的咬合度、牙齒發展以及語言學習。 當進入語言能力發展期之後, 最好儘快戒除。

玩偶的依戀——可至6~8歲

如果寶寶堅持隨身攜帶玩偶, 否則就拒絕出門或上學, 甚至為此在學校與同學爭吵、阻礙人際關係發展時,

Advertisiment
請家長及時介入, 幫助寶寶改掉這個習慣。

母嬰專家提醒:寶寶戀物是為了尋求安全感。 所以寶寶戀物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 尤其是那些生病住院的幼兒, 更是需要熟悉的物體作伴。 但是如果寶寶的依戀行為變成了極端狀態的話, 那麼就要引起重視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