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寶寶愛打人 家長知道為什麼嗎?

有些寶寶不到三歲的時候就會沖著打人張牙舞爪的, 這是因為寶寶用那些帶有攻擊性額動作來表示自己的想法以及想要做些什麼。 大人麼一般都錯誤的認為孩子這時候還小著, 到了以後就會明白就不會再發生這種事情了。 其實寶寶在幼兒的時候揮拳這類的行為會影響寶寶的一輩子!有過專業人員對600名實驗人員進行了長達22年的持續研究, 最後得出結論, 不管男性還是女性, 3歲半時的揮拳行為能成功地預測長大以後的攻擊性行為。 因此, 孩子攻擊性的行為會對其的一生都有影響,

Advertisiment
當自己的孩子一有攻擊性的動作的時候爸爸媽媽就要想方設法來阻止他, 因勢利導來使她的攻擊性行為不再發生, 其實孩子富有攻擊性的行為也是有不同的原因的, 那麼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各種原因。

一、寶寶愛打人誤會了家長的“稱讚”

孩子一歲半的時候, 有時候孩子和家人或鄰居在一起玩耍的時候, 會一下子舉起自己的手打別人的臉, 有時候還會發出聲音, 躲都躲不過。 看寶寶的狀況, 不是不開心, 也不是挑釁, 那麼他們想要說些什麼呢。

寶寶一歲左右的時候, 手的功能分化會發育地特別快, 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會有驚人的變化。 第一次打到人會讓他們感覺到跟以前不一樣很開心的感覺, 就好比一些人忽然之間有了某種技能似的,

Advertisiment
就會一直想要用。

爸爸媽媽抱著孩子玩耍的時候, 突然間孩子會不自覺地拍打爸爸媽媽的臉, 並且還會有開心的笑聲。 這個時候要是爸爸媽媽錯誤地引導和強化寶寶這個動作, 說寶寶們長了本領, 或者覺得很可愛的話, 還會親吻它們的小手表示“做得好”, 這樣長久以後寶寶就會喜歡打人。

二、除此之外, 孩子過了1歲, 語言功能在發展了, 有一段時間會發出“噠、噠、噠”類似“打”的發音, 手上也還有動作, 這是孩子語言發育一定要有的一個階段。 這個時候, 要是爸爸媽媽錯誤地引導和強化了這個動作, 寶寶就會覺得是對的, 並且一直這麼做。

三、另外一個原因就有可能是, 一部分父母之間喜歡在孩子面前互相拍打來表達感情,

Advertisiment
於是乎, 孩子也許會誤認為“拍打”就是說自己“開心”和“喜歡”情感的方式。

孩子越小, 這種“打人”的表達模式就越可能固定, 並且很難糾正。 爸爸媽媽除了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知識, 最重要的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情感模式, 舉例來說就是教孩子親吻爸爸媽媽、輕輕觸碰爸爸媽媽, 以表達對親人和別人的喜愛。 當孩子打人的時候, 爸爸媽媽那個時候的態度和做法起到關鍵的作用。 不管是什麼時候孩子做出打人的行為, 都可以直接把他們放下來, 雙手放在寶寶的肩膀上, 嚴肅而平和地告訴他:“爸爸媽媽/阿姨不喜歡打人的孩子!”要持續一會, 讓別人都不能抱孩子, 這樣來幾次, 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就消減了。

Advertisiment
除此之外, 反應快的爸爸媽媽可以通過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來進行教育, 如當他剛舉起手時就和他握個手, 拍下手, 嘴裡可以念節拍“你拍一, 我拍一”, 一段時間以後, 寶寶就會改了升起手來打別人的習慣動作了, 要是不自覺抬起手來話, 他也就習慣的來玩那個你拍一我拍一的拍手遊戲了。 這樣子就能有效控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