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患病 舌頭“告訴”你

“伸舌頭!”帶孩子去看病時, 這句話是醫生常說的。 為什麼?因為舌頭不僅僅是個味覺器官, 通過, 還能判斷出孩子得了什麼病。

舌頭不光能夠說話, 它本身的顏色、狀態, 還能夠向你傳達很多健康資訊。

手足口病孩子口腔中出現紅色水皰疹並很快破潰成2~3毫米的小, 分佈在舌、牙齦、頰部等處, 造成孩子口腔疼痛、流口水、拒絕進食等, 隨後在手掌、足底出現紅色的斑, 有些中間還出現含有渾濁液體的水皰, 同樣的疹子也可以出現在臀部。 這就是“手足口病”, 是感染了柯薩奇病毒引起的。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

Advertisiment
絕大多數患病的孩子能在7~10天左右自愈。 由於是病毒感染, 目前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 只能針對性地進行退熱、減輕疼痛等處理。 除了有明顯的繼發感染, 抗生素對治療手足口病沒有任何效果。

一般來說, 孩子越高、發熱持續時間越長, 病情就越嚴重。 如果發現孩子有高熱持續不退(超過39℃)、嘔吐、、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狀, 要儘快去醫院就診, 以防發生嚴重的併發症。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球菌感染所致, 寶寶的整個舌頭會出現一層白苔。 一般鵝口瘡不會引起明顯疼痛, 但寶寶吃奶會大不如前。 寶寶患鵝口瘡時, 要注意經常消毒奶瓶, 並自然風乾。 如果是喂母乳, 媽媽的乳☆禁☆頭要保持乾燥。

口腔皰疹口腔皰疹是一種最常見的兒童病毒性☆禁☆感染,

Advertisiment
傳染性很高。 病毒第一次傳染給孩子時, 稱為原發性皰疹。 表現為疼痛、腫脹和齒齦發紅以及唾液分泌增加。 此後1~2天口腔內出現水皰。 水皰破裂後遺留下的疼痛區域在幾天後完全癒合。 孩子表現有一周左右的輕度低熱、頭痛、食欲下降、。 但許多孩子症狀輕微。

6個月內的寶寶有母乳中的抗體, 很少感染, 但以後發病率會上升。 孩子一旦感染後就會稱為病毒攜帶者, 這意味著身體中仍然存在處於不活躍狀態的病毒, 在孩子口腔有損傷、其他感染或過敏、時, 病毒就會被重新啟動, 導致二次感染, 但比原發性☆禁☆感染症狀要輕。

皰疹不是一種嚴重疾病, 但會使孩子很不舒服, 所以要想辦法減輕孩子痛苦。

Advertisiment
可給孩子吃柔軟、無刺激的營養食物。 千萬不要使用含激素的藥塗抹, 因為激素會導致病毒擴散。

地圖舌是一種發生在舌黏膜淺層的慢性邊緣剝脫性舌炎。 由於它的病損表現經常在舌面的不同部位, 並可變換大小和形狀, 具有遊走性特點, 又稱遊走性舌炎。 主要表現是舌表面絲狀乳☆禁☆頭剝脫, 形成不規則的紅色凹區, 而且周圍多有增厚的黃白色隆起, 邊緣清楚, 形似地圖, 所以稱為地圖舌。

一般地圖舌多見於體弱的嬰幼兒, 目前發生原因不十分明確。 有人認為與腸道或有關;也有人認為與兒童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 情緒波動有關;還有部分患兒的父母也曾患過地圖舌, 故表現有一定的遺傳性。 地圖舌一般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

Advertisiment
不痛、不癢、不影響食欲, 只有少數孩子在吃刺激性食物時略感不適, 所以一般不需要治療, 但應注意口腔衛生。 其實這種病有一定的自限性, 也就是剝脫的絲狀舌乳☆禁☆頭可自行恢復, 使舌黏膜表面完全恢復正常, 但仍可間歇性發作, 有的病程可以長達數年, 甚至到成年。 不過大多數孩子可隨年齡增長而自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