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心臟發育特點

爸爸媽媽們想瞭解更多新生寶寶的情況嗎?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介紹寶寶心臟的發育特點,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循環系統是由心臟和各種血管以及血管內流動的血液共同構成的一個封閉的、連續的管道系統。 心臟是推動血液迴圈的動力器官;血管是運送血液的管道, 包括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一)心臟、血管

1、心臟的發育

心臟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在兩肺之間。 2/3偏左, 1/3偏右, 心底朝上, 心尖朝下, 主要由心肌構成, 有心房和心室之分。 心臟發育有兩次較快階段, 即2.5歲以前和青春期性成熟時。 新生兒心臟的容積僅20~25毫升,

Advertisiment
2.5歲時增大至60毫升, 7歲約為100~120毫升, 以後增長相對緩慢。 至青春期又迅速增長, 14歲時達130~150毫升。 由於心臟的工作負荷不同, 故左心明顯比右心厚。

2、 血管的發育

動脈是離心的血管, 把心臟泵出的血液通過各級動脈將血液輸送到全身;靜脈是向心的血管, 把周身的血液運回到心臟;毛細血管呈網狀分佈, 為連接動脈與靜脈末梢之間的細小血管, 同時也是血液與組織之間的物質交換場所。 小學生肺、腎、皮膚等處毛細血管豐富且血流量大, 供血多, 身體得到的營養和氧氣充足, 故有利於生長發育。 10歲以前肺動脈較寬, 至青春期主動脈的直徑開始超過肺動脈。 年齡越小血管壁越薄, 血管的彈力越小。 到12歲時動脈結構與成人相似,

Advertisiment
青春期後血管的發育則落後於心肺的發育。

寶寶心臟發育特點

(二)心律

由心臟竇房結髮出的衝動, 沿著傳導系統使心肌產生整齊、規則的搏動, 這就是心律。 心臟跳動的節律一般是規則的。 正常小學生呼吸時心律可不規則, 吸氣時略快, 呼氣時減慢, 稱為生理性心律不齊。 約1%~2%的小學生可因精神緊張或過度疲勞, 突然出現提前的心臟收縮(又稱期前收縮), 繼之又有個較長的代償間歇期, 使基本心律發生紊亂, 但一般不應超過4~6次/分;如果每分鐘在6次以上, 應進一步查明原因。

(三)心率

心率即心跳的頻率。 小學生新陳代謝旺盛, 心肺發育不完善, 只有增加心跳的頻率使心臟每分鐘的射血量增加來適應組織的需要,

Advertisiment
因此, 小學生的心率比成人快。 約十歲以後, 隨著支配心肺神經發育的完善, 心率才逐漸穩定。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小學生, 心率可相對較慢。

(四)血壓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稱為血壓。 心臟收縮時, 動脈血壓所達到的最高值稱為收縮壓(即高壓);心臟舒張時, 動脈血壓所達到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即低壓)。 小學生因心輸出量小, 血管內徑相對較大,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阻力小, 所以血壓低於成人。 隨著年齡增長, 心臟收縮力加強, 血管的彈性有所降低, 外周阻力有所加大;故血壓逐漸增高, 直至到達正常生理水準。 青春後期, 由於性腺、甲狀腺分泌旺盛, 使神經興奮性增高, 加之血管生長落後於心肺,

Advertisiment
有些學生可出現暫時的血壓偏高現象。 這種情況, 隨著年齡增長和內分泌機能的穩定會逐漸改善。

小編總結:讀完這篇文章以後, 相信爸爸媽媽們對於寶寶心臟的發育特點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吧!為了更好地照顧寶寶, 爸爸媽媽們應該事先瞭解寶寶的各種器官的健康。 其中心臟是寶寶的重要器官, 心臟的發育應該引起爸爸媽媽們的關注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