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常常流口水正常嗎 家長注意4種情況預示生病了

可能我們的很多媽媽在寶寶的日常的時候有這樣的發現:那就是寶寶總是喜歡流口水。 剛開始的時候還沒咋注意, 但是漸漸地, 寶寶的口水會把他的口水兜都打濕了。 這就引起了媽媽的警覺, 是不是寶寶有哪裡不舒服呀?寶寶流口水是正常的嗎?

就這樣的問題, 小編想要告訴我們的媽媽們, 小孩子不是一流口水就是生病的表現, 寶寶流口水, 只有在這幾種情況才是預示寶寶可能生病了。

一、寶寶流口水正常嗎

一般嬰兒剛出生時, 比較不會流口水, 那是因為這時候寶寶只吃母乳或奶粉, 而這些食品對唾液腺的刺激不大,

Advertisiment
寶寶分泌的唾液就很少, 此時寶寶一般很少有口水流出。

而寶寶到了4個月以後, 吃了米粉等含澱粉的輔食, 刺激唾液澱粉酶的分泌, 再加上此時有的小寶寶還喜歡吮吸手指等, 更加重了唾液腺的分泌, 而寶寶的口腔小而淺, 吞咽功能又不健全, 不會把流出來的口水咽下去, 所以口水會很多。

同時, 長牙也會刺激唾液腺的分泌, 導致口水增多。 等到寶寶的學會吞咽以後, 口水自然會減少。

寶寶有“痰”聲和嗆咳聲也屬正常

有時候, 寶寶會因過多的口水積儲在口腔和咽喉部, 小兒無論在白天還是晚上, 經常可以聽到喉嚨處發出“咕嚕、咕嚕”或“呼哧、呼哧”的“痰”聲, 仰臥躺著時或者在小兒體位發生變化時,

Advertisiment
這種聲音可能加重, 有時還會伴有一聲半聲的嗆咳, 尤其在小兒醒著手腳用力亂動時這種“痰”聲和嗆咳聲更為明顯。

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 逐步學會主動吞咽口水後, 這種現象就會慢慢好轉或消失, 但好轉或消失的時間因人而異, 有些早的在8~9個月就消失了, 遲的到2歲左右可能還流著口水。 但是, 如果寶寶過了正常時期還在流口水, 就應該及時到醫院找醫生診治。

二、寶寶流口水 警惕4種情況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 有時寶寶流口水的情況可能預示著疾病, 家長要細心學會辨別。

1、伴有口角長水泡

由於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質, 因此, 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常流口水的孩子, 由於唾液經常浸泡下巴等部位的皮膚,

Advertisiment
也會引起局部皮膚發紅, 甚至糜爛、脫皮。 如果流口水的時侯伴隨口角長水泡, 寶寶可能得的疾病是口腔潰瘍或者口腔炎。 因為口腔潰瘍比較疼, 因此寶寶可能會拒絕吃飯或者出現吞咽困難, 父母可以為寶寶準備一些比較軟爛的流食食用。

小建議:

寶寶一旦有口水流出, 應馬上用小毛巾給擦拭掉。 由於寶寶的皮膚比較嫩, 擦的時候要小心, 最好是"沾"。 選擇的小毛巾也應是質地柔軟、吸水強的棉布手帕。 提醒家長的是, 用過的小毛巾要經常洗燙, 並放在陽光下晾曬以殺菌。

2、伴有發燒、流鼻涕

如果一邊流口水一邊伴有發燒、流鼻涕, 可能是咽喉炎或者扁桃體炎。 扁桃體炎往往會伴隨著咽喉部的紅腫不適,

Advertisiment
從而導致寶寶吞咽困難。

小建議:

如果是上述情況, 建議父母讓寶寶多喝水, 必要時上醫院檢查。

3、伴有口角潰瘍

如果流口水伴有口角潰瘍, 那寶寶患上的可能是水痘或者手足口病。 寶寶在感染水痘或者手足口病後, 可能在口腔或者舌頭上出現潰瘍, 因為潰瘍會很疼, 所以寶寶就會表現出吞咽困難, 如果寶寶拒絕進食, 可以多讓寶寶喝些牛奶和米糊, 補充營養。

小建議:

口水含酵素, 如果長期留在皮膚上, 將可能形成濕疹或者加重口腔潰瘍病情。 家長要隨時保持口腔周圍的乾爽清潔很重要, 尤其用餐過後更應如此。 然而, 由於嬰兒皮膚嬌嫩, 所以建議選擇不含酒精的濕紙巾、或可用柔軟又吸水的紗布巾擦拭,

Advertisiment
減少酵素和酒精對嘴唇和下巴的刺激。

4、伴有行為異常

當寶寶流口水的同時, 還伴有行為異常, 如昏迷等, 那父母就得格外注意了。 寶寶有可能是患了神經方面的疾病, 如智障、面部神經麻痹, 腦膜炎後遺症等。

小建議:

如果家長發現有上述情況, 就需要帶寶寶到醫院檢查治療, 一般來說原發病因消除了, 小兒流涎症也會好轉或痊癒。

另外, 跟寶寶嬉戲玩耍時不要總是捏寶寶兩邊胖乎乎的臉頰, 那樣會刺激唾液腺的分泌, 加重寶寶流口水情況。

鍛煉寶寶吞咽能力添加輔食時, 媽媽們要有意識地加強其吮吸等各方面的能力。

在寶寶長牙以後, 要想法設法提高寶寶的咀嚼能力。 比如給寶寶吃磨牙棒、雞蛋餅等固體食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