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尿頻非小事!這些知識媽媽要瞭解

海海是個生性活波的小男孩, 一直是家裡的開心果。 現在海海快三歲了, 媽媽考慮說, 該給他報名去上幼稚園了, 多接觸一下家庭以外的環境。 開始的幾天的幼稚園生活還算不錯, 可是漸漸地小傢伙變得不太愛說話了, 平時也不太愛回饋幼稚園的生活情況。 媽媽正在疑惑的時候就收到幼稚園老師的消息:海海總是想去廁所, 是不是有尿頻的毛病啊?媽媽頓時嚇了一跳, 平時在家沒有這毛病啊。 這是怎麼回事呢?媽媽帶著海海問詢了醫生才知道, 原來海海得了神經緊張型尿頻症。


不同年齡的寶寶排尿有自己的規律

Advertisiment

針對上面的問題, 媽媽們請提起精神注意:尿頻分為很多類型, 病理性尿頻、精神性尿頻。 那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正常排尿都應該是多少?怎樣鑒別寶寶的尿頻症狀?在家又如何正確培養寶寶的如廁習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一、寶寶正常排尿有標準嗎?

不同年齡的寶寶排尿其實是有自己的規律的。 在剛出生頭幾天, 由於進食量少, 寶寶尿量可很少, 一天只有4-5 次。 幾天之後, 排尿次數會迅速增多, 6個月以後, 一天可達20-30次, 每次約30毫升。 6 個月後, 隨著半流質的輔助食品的增加以及腎臟功能的逐漸完善, 排尿的次數會逐漸減少, 到周歲時, 一天排尿約15-16次, 每次約60毫升, 約為普通玻璃杯的1/3杯。 2-3歲時, 平均一天10次左右,

Advertisiment
每次的量也逐漸增至90毫升左右。 但由於受寶寶的個體差異, 以及飲水量、氣溫等因素的影響, 尿量和排尿次數都可有較大的變化。

二、尿頻症狀也要分類歸屬?

尿頻, 不一定是生理上的不適引發的, 也有可能是情緒緊張造成的。 正如海海的表現, 由於對幼稚園生活的不適應引發的精神性尿頻、病理性尿頻。


尿頻, 也有可能是情緒緊張造成的

1、精神性尿頻。 造成精神性尿頻的原因很多, 要獲得良效就要找准原因, 有針對地疏導。 診斷精神性尿頻有幾點: 小兒夜尿不增加, 精神集中時小便次數減少、 有便意時, 可因其他事件轉移注意力而暫時忘記上廁所、 無發熱等全身不適。

2、病理性尿頻。 病理性尿頻可能是患有感染、結石、腫瘤或存在異物,

Advertisiment
以尿路感染為多。 小兒尿路感染以後, 每次尿量不多, 但排尿次數卻明顯增加, 並可有尿急、尿痛等症狀。 由於疼, 孩子排尿時往往哭鬧。 此外, 患了尿路感染後, 通常伴有全身症狀。 如體溫增高、食欲減退、嘔吐等等。 做尿常規檢驗可幫助診斷。 治療時要多給孩子飲水, 讓他們休息好, 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抗生素等藥物。 蟯蟲刺激也可引起小兒尿頻。 感染蟯蟲後, 晚上成蟲會爬到肛門附近產卵, 檢查時可見到白色線頭樣小蟲。 治療時要給孩子剪指甲、糾正孩子吮手習慣、燙洗內褲和被褥罩, 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驅蟲劑。

三、科學培養寶寶如廁意識, 降低心理疾病發病可能。

適時適當的幫寶寶建立如廁觀念, 是協助寶寶將來能正常接觸社會的方法,

Advertisiment
但媽媽們也沒必要操之過急, 跟隨寶寶的生長發育節奏, 給出指引即可。 下面我們給出了三個成長階段, 協助媽媽們規劃:何時給出行為指導最為合適。

第一階段:不要束縛孩子, 以免造成他的心理負擔。 1歲至1歲半以前, 此階段寶寶身心發育有限, 尿床和尿褲子無法避免。 隨孩子天性, 想尿就尿, 不必著急排尿訓練, 過早訓練可能造成寶寶心理負擔, 使親子間關係變緊張。


1歲至1歲半以前, 寶寶尿床和尿褲子無法避免

第二階段:適當給出行為指導, 有意識的給TA概念。 1歲半至3歲。 進行行為指導, 此階段肌肉神經已有一定的發育, 開始能夠控制尿液的“存”與“放”, 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 此時應該有意識地開始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

Advertisiment
3歲前的孩子尿床很正常, 可以採取措施儘量避免弄濕床鋪, 但不能刻意要求他們不尿床。 如睡覺前不讓寶寶喝大量水或吃過多水果, 夜裡固定把1~2次尿。

第三階段:通過人為控制, 訓練寶寶的如廁意識。 從3歲後開始, 寶寶應該慢慢克服尿床。 每次把尿的時間從原來固定的時間點逐步往後延, 先半小時, 再1個小時、2個小時。 這樣能夠慢慢鍛煉寶寶膀胱的儲尿能力, 逐步改變, 直到天亮才會下床排尿為止。 這裡提示您, 如果過了五六歲還是尿床, 就應去醫院檢查一下。

四、若寶寶已經發病, 媽媽們請給予更多關心和支持。

如同海海這種已經發病的情況, 育兒專家建議家長不同太緊張。 應該耐心誘導, 告訴孩子,他們是健康的,尿頻的症狀很快會好的,以消除患兒的不良心理因素,並應鼓勵患兒說出引起他煩惱的心事。家長對學齡兒童的教育要耐心、不要打罵、訓斥。幼稚園和托兒所的老師對新入託、新入園的小朋友,要多組織他們參加一些輕鬆愉快的遊戲,上課要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對尿頻的患兒要多加理解,不可不讓他們小便。平時對患兒要多加安慰,要把患兒的注意力分散到別的活動上去。

告訴孩子,他們是健康的,尿頻的症狀很快會好的,以消除患兒的不良心理因素,並應鼓勵患兒說出引起他煩惱的心事。家長對學齡兒童的教育要耐心、不要打罵、訓斥。幼稚園和托兒所的老師對新入託、新入園的小朋友,要多組織他們參加一些輕鬆愉快的遊戲,上課要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對尿頻的患兒要多加理解,不可不讓他們小便。平時對患兒要多加安慰,要把患兒的注意力分散到別的活動上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