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學說話爸媽需要知道的禁區

寶寶到了咿呀學語的階段, 爸爸媽媽也開始賣力地對寶寶進行語言攻勢。 但並非所有的話都是寶寶可以照單全收的, 在教寶寶學說話的過程中, 也有禁區。

禁區一:總愛攀比寶寶的說話早晚

父母類型:情不自禁擔憂型

犯禁表現:1歲半的果果已經會說“我要尿尿!”了, 可咱們同歲的朵朵還只會喊“爸爸媽媽”;人家果果說話字字清楚, 我們的就像念天書, 咱們的寶寶正常嗎?

這個“正常”的範圍其實並沒有絕對嚴格清晰的界限, 個體自身的差異、不同環境的影響, 都會造成寶寶說話時間的“早”或“晩”。 3歲半以後就基本抹平,

Advertisiment
看不出差異了。

另外, 如果只有你能聽明白你寶寶的胡言亂語(其實你也最多是連蒙帶猜再加上終日“廝守”磨煉的默契, 才能95%地領會他的意圖), 而別人根本如聆聽梵音的話, 真的不必擔心。 一個18個月寶寶的語言, 基本上只有25%能被旁人聽懂。 寶寶們這個時候的“咒語”都是幹奇百怪, 但他們每一天都會有新的進步, 讓自己的表達和要求更加清晰起來的。

禁區二:過分滿足造成寶寶語言滯後

父母類型:“熱心幫忙”型

犯禁表現:“寶寶, 是要喝水嗎?媽媽給你拿。 ”若寶寶指著水瓶, 不少父母立馬“領會”寶寶意圖, 把水瓶遞給他。

爸爸媽媽過度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 因為他不用說話, 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圖,

Advertisiment
並達到他的要求了, 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相反, 當爸爸媽媽從寶寶的行為舉止中發覺寶寶想喝水時, 可以給他一個空水杯, 他拿著空水杯, 想要得到水時, 會非常努力去說“水”。 你可以做此嘗試, 當寶寶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實到語言上, 變成“水”字時, 僅僅這一個字, 就會讓他歡欣鼓舞。

禁區三:過多使用疊詞限制寶寶語言發展

父母類型:過分遷就型

犯禁表現:“寶寶, 飯飯了!”“寶寶看, 那是狗狗, 那是花花……, ”用疊詞和兒話說話是寶寶語言特定階段的表現, 一些爸爸媽媽卻隨著寶寶一起說起了兒話。

寶寶用兒語是因為其語言發展限制了他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 有些家長卻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

Advertisiment
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 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寶寶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寶寶語言發展一般都是經歷單詞句、多詞句、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 爸爸媽媽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寶寶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

禁區四:模仿寶寶的可笑發音造成錯誤暗示

父母類型:將錯就錯型

犯禁表現:寶寶在剛學說話的階段, 常常會有一些可笑的不準確的發音, 如把“吃”說成“七”, “蘋果”說成“蘋朵”等等。 有些爸爸媽媽覺得好玩, 於是重複寶寶的錯誤語音, 以博一笑。

寶寶發音不准, 是因為寶寶的神經系統和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 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較弱, 還不能完全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將錯就錯學習寶寶的可笑發音, 那麼寶寶就會得到錯誤暗示, 認為自己的發音是對的, 時間長了便難以改變。 爸爸媽媽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 寶寶的發音自然會逐漸正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