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好幾天沒拉便便?除了便秘還有另一種可能……

曾經有位媽媽給丁媽留言說:

丁媽, 寶寶一直喂母乳, 之前吃奶大便都很正常, 可最近幾天卻一直沒有拉, 聽人說這是寶寶在攢肚, 不用擔心, 可是這好幾天不拉, 萬一不是攢肚是便秘那怎麼辦?

關於攢肚和便秘, 相信很多爸媽都有類似的疑惑, 不知道該怎麼分辨。 寶寶好幾天都沒拉便便, 難道真的就什麼都不做嗎?

丁媽今天就來給爸媽們講一講, 怎麼分辨寶寶是攢肚還是便秘。

什麼情況是攢肚?

在寶寶出生 3~6 周以後, 有些母乳餵養的寶寶(有時也有一些混合餵養的寶寶), 因為消化能力逐漸提高, 能夠將母乳消化吸收得比較徹底,

Advertisiment
導致母乳在消化系統裡留下的固體殘渣非常少。

正是因為每天產生的殘渣量太少, 沒辦法對直腸產生足夠的刺激形成排便, 往往需要積累好幾天才能達到刺激直腸排便所需要的量。

這種現象就是俗話中說的「攢肚」。

當寶寶出現攢肚的現象時, 往往也說明媽媽的母乳品質比較好, 營養均衡, 能夠讓寶寶充分消化吸收。

只要寶寶拉出的大便仍然是鬆軟的, 吃睡各方面都很正常, 精神狀態很好, 體重也平穩增長, 爸媽就可以不用做什麼額外的工作, 也不需要多喂水, 尤其在寶寶滿 6 月之前, 是不建議給寶寶額外喝水的。

如果爸媽實在覺得需要額外做點什麼的話, 可以多陪寶寶玩耍玩耍,

Advertisiment
讓寶寶多活動一點。

不過攢肚雖然是一種正常現象, 卻也不是每個寶寶都有的。

有些寶寶就沒有發生過攢肚, 大便也一直保持一天幾次, 這也是很正常的。

爸媽們也不要覺得別人家的寶寶攢肚了, 自家寶寶就也要攢肚, 主要寶寶生長發育都正常, 攢肚不攢肚又有什麼關係呢?

什麼情況是便秘?

便秘是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比較常見的問題, 當寶寶發生便秘時, 不止大便的次數會減少, 便便的性狀也會發生很大改變。

母乳餵養的寶寶, 正常情況下便便都是非常鬆軟的, 有些甚至像米糊一樣稀。
配方奶餵養的寶寶, 便便通常呈褐色或黃色, 質地會比母乳餵養寶寶的大便黏稠一些, 但黏稠的程度一般不會超過芝麻醬。

如果寶寶有排便困難,

Advertisiment
排出的大便質地變硬, 或是呈小顆粒狀, 甚至大便上有血, 排便時寶寶可能會有疼痛, 有些還可能因為疼痛而拒絕排便, 這些情況往往說明寶寶可能發生了便秘。

總之, 爸媽們不要只看寶寶大便次數減少就斷定是便秘, 排便次數減少不一定是便秘, 重點是要看寶寶大便的性狀。 切記!

在寶寶沒拉出來時, 雖然不能通過看大便的性狀來判斷寶寶是攢肚還是便秘, 但是通過觀察寶寶的一些其他狀況, 也能幫助爸媽們判斷。

比如爸媽們們可以觀察寶寶吃睡是否正常, 尿量夠不夠, 精神狀態好不好, 有沒有拒絕排便的情況, 如果這些都很正常, 那麼一般就不需要擔心寶寶是便秘。

寶寶便秘了怎麼辦?

6 個月以內的寶寶

Advertisiment

母乳餵養發生便秘的情況比較少見, 如果母乳寶寶出現了便秘, 更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 建議向醫生諮詢。

奶粉餵養或是混合餵養的寶寶發生便秘的情況相對比較多, 如果爸媽發現寶寶便秘, 需要注意一下是不是奶粉沖調的過於黏稠, 保證按照正確的水、粉比例沖調奶粉, 也可以嘗試更換奶粉品牌。

有些爸媽擔心寶寶缺鈣, 盲目給孩子補鈣, 但事實上只要寶寶奶量足夠就不需要補鈣。 過多的鈣容易和脂肪酸結合形成鈣皂, 造成寶寶便秘, 只要停止給寶寶補鈣, 便秘的情況就會得到改善。

6 個月以上的寶寶

當寶寶剛開始開始添加輔食後, 發生便秘的可能性會增加。 如果寶寶便秘了, 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Advertisiment
多吃纖維含量高的食物, 如用大麥米粉取代大米米粉, 適當多吃些果泥、菜泥。
適當多喝水和西梅汁、蘋果汁或者梨子汁等。
如果寶寶便秘比較嚴重, 可以在諮詢醫生後使用開塞露之類的肛門栓劑。

1 歲以上的大寶寶

當寶寶進行如廁訓練和開始上學時, 是便秘的高發時期, 爸媽在家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讓孩子適當多喝水, 還可以喝些西梅汁、蘋果汁和梨汁幫助軟化大便。
暫時回避牛奶的乳製品, 因為一些孩子是因為牛奶蛋白不耐受導致的便秘, 如果這段期間便秘沒有改善, 可以恢復喝牛奶。
對孩子進行行為訓練, 鼓勵孩子餐後 30 分鐘內坐馬桶, 只要孩子願意坐在馬桶上, 無論有沒有排便, 都給予孩子鼓勵。
如果飲食行為治療效果不明顯, 可以在諮詢醫生後使用一些藥物進行治療。 可以在諮詢醫生後使用一些藥物進行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