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大便乾燥是怎麼回事

寶寶大便乾燥

觀察大便性狀, 是瞭解寶寶消化狀態的一條重要途徑, 也是調整孩子飲食的重要依據, 對孩子每天的大便次數要有數, 每次的大便, 都應該在光亮處仔細觀察, 看性狀, 聞氣味。

小兒出生後十小時內開始排出胎便, 為黑綠或深綠色, 粘稠、無臭、有點像鋪路用的瀝青。 胎便是由膽汁、腸道分泌物、脫落上皮細胞和孩子在胎內吞入的羊水、胎毛等組成。 一般在二至三天內排完, 每天約3—5次。 若生後二十四小時不見胎便, 應懷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糞便梗阻, 須及時診治。

出生三至四天后,

Advertisiment
胎便逐漸過渡到普通嬰兒糞便。 四個月以內以乳類為主食的小嬰兒, 其正常大便多為糊狀, 稠度均勻, 頗像細沙和水後的膏狀, 可有少許如辣椒籽大小的顆粒狀物。 用母乳的孩子大便多呈金黃色, 偶而稀薄如水後濃羹樣, 可微帶綠色, 有酸味, 無臭, 每日排便二至四次。

初生時可能次數多些, 每天四至五次, 甚至每次餵奶後都要排便。 這是因為母乳容易消化, 利於排出, 以及腸道輸入食物後的反射性蠕動。 另外, 出生後一至二個月內, 孩子每次排便時, 好像非常用勁, 全身肌肉都收縮, 小臉漲得通紅。 這是因為孩子神經發育還不健全, 神經衝動還不能分化, 一個排便衝動引致全身肌肉收縮, 隨著孩子的長大會逐漸局限化。

如果嬰兒排便次數每天低於1次,

Advertisiment
幼兒3~4天排1次便, 難以排出硬硬的糞塊, 排便時有痛感, 腹部脹滿、疼痛。 那麼則說明嬰兒出現大便乾燥的症狀, 要及時解決。

寶寶大便乾燥的原因

剛出生的寶貝, 有的是純母乳餵養, 另一些為人工餵養, 如果出現便秘, 不能不想到與母乳或奶粉有關。

1、吃母乳也便秘

吃母乳便秘的寶貝很少見, 但仍有可能發生, 主要有以下原因:

原因1:母乳不足

如果母親乳汁不足, 寶貝總是處在吃不飽的半饑餓狀態, 寶貝可能二三天才大便一次。 除大便次數少外, 還有母乳不足的表現, 例如, 吃奶時間長於20分鐘、吃後無滿足感、體重增長緩慢、睡不踏實等等。

原因2:母乳蛋白質含量過高

母親的飲食情況, 直接影響著母乳的品質,

Advertisiment
如果母親頓頓喝豬蹄湯、雞湯等富含蛋白質的湯類, 乳汁中的蛋白質就會過多, 嬰兒吃後, 大便偏鹼性, 表現為硬而幹, 不易排出。

2、人工餵養易便秘

喂配方奶粉的寶貝, 特別容易出現便秘, 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原因1:奶粉不易消化

奶粉的原料是牛奶, 牛奶中含酪蛋白多, 鈣鹽含量也較高, 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結成塊, 不易消化。

原因2:寶寶腸胃不適應

配方奶粉是由牛奶為原料製作而成, 其中添加了各種營養素, 有些寶寶的腸胃不適應某種奶粉, 以至於喝了特定品牌的奶粉後就便不出來。 這一般與寶貝的腸胃有關, 每個寶寶的體質是不一樣的。 有些寶寶吃國外品牌的奶粉不適應, 但喝國產品牌的奶粉就沒問題。

Advertisiment

3、6-12個月寶寶大便幹結的原因

此時的寶寶, 已經增加了各種輔食, 因此產生的問題也就跟著來了。

原因1:寶貝進食少

有的寶寶進食量過少, 食物經過胃腸消化吸收後, 剩下的食物殘渣少, 在結腸內產生不了多大壓力, 所以不會有便意。

原因2:寶寶偏食

有的寶寶吃肉太多, 吃菜、吃水果太少, 所以食物中蛋白質含量多, 纖維素含量少。 蛋白質成分多, 大便呈鹼性, 容易幹;植物纖維素含量太少, 結腸內容物少, 腸道缺乏刺激, 不易產生便意。 有的孩子喜歡吃幹食, 飲水太少, 腸道刺激不足, 也易發生便秘。

原因3:沒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如果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 時間一到就想排便, 這樣糞質在結腸內停留時間短, 大便不會太幹, 容易排出。

Advertisiment
有的寶寶因大便幹, 排便時引起肛裂, 而感到疼痛, 孩子因怕痛而不敢排便, 間隔時間越長, 便秘也就越嚴重。

寶寶大便乾燥的治療

當嬰兒出現大便乾燥的時候, 主要從這幾方面入手:

1、糾正飲食習慣

平時要注意觀察嬰兒的飲食習慣, 並制定營養菜單, 有計劃地讓嬰兒多吃青菜。 常見的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包括土豆、李子、梨、桃子、菠菜、葡萄乾、西蘭花、捲心菜等等。

對於牛奶蛋白過敏高風險或已經有消化不適問題出現的嬰兒, 更應該及時採用部分水解蛋白粉餵養。

2、規律的生活

早上起來習慣喝一杯水後排便的嬰兒不會有大便乾燥的煩惱, 可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預防大便乾燥的重要性。 每天固定時間讓孩子坐在馬桶上。 不要著急,可以在洗手間門口給孩子講故事,找些和排便相關的故事或歌曲也是好主意。儘量挑選清閒充裕的時間段讓孩子排便。

3、刺激肛門

在嬰兒嚴重大便乾燥而痛苦時,可以採用灌腸應急,但頻繁的灌腸會導致自身排便能力減弱,所以並非首選的解決辦法。直腸周圍堆積宿便後,會出現便意。大便乾燥後,這種直腸的刺激感會變得遲鈍,使硬硬的宿便持續堆積,令大便乾燥更加嚴重。這時用沾上潤滑油或軟膏的棉棒輕輕地刺激肛門,可以起到軟化宿便並增強便意的作用,從而解決大便乾燥問題。

寶寶大便乾燥的食療

嬰兒大便乾燥,媽媽們也可以通過食療的方法來緩解寶寶的這個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選擇:

1、南瓜根50-100克,洗淨,切碎,放鍋內加水煎濃取汁,一次飲完。每日1劑,連服數劑,以通為度。3歲以下幼兒可酌加蜂蜜調味。

2、銀耳10~15克,鮮橙汁20毫升。將銀耳洗淨泡軟,放碗內置鍋中隔水蒸煮,入橙汁調和,連渣帶汁1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數天。

3、無花果(熟透者)100克,除去外皮,溫開水洗淨,隨意服食,每日1~2次,療程不限。

4、鮮甘蔗汁150毫升,番瀉葉1克。置鍋內隔水蒸熟,濾去渣滓,分1~2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數天,三歲以下幼兒分量酌減。

5、豆漿100毫升,濃米湯150毫升,蜂蜜20毫升。將新鮮豆漿煮沸,入米湯、蜂蜜調勻,1次飲完。每日1-2劑,連服數天。

6、菠菜100克,粳米50-100克,將菠菜置沸開水中燙至半熟,撈出切成小段,粳米置鍋內加水煮成稀粥,後加入菠菜再煮數沸,入油、鹽調味,分1~2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5~7天。

7、香蕉1~2枚,剝皮,放碗中加開水少許,擂成糊狀,沖入白糖10克,調勻,隨意喂服。每日1~2次,療程不限。

8、白皮大蘿蔔1個,蜂蜜100克(不建議)。將蘿蔔洗淨挖空中心,裝入蜂蜜,置大碗內,加水蒸煮,吃蘿蔔飲蜂蜜水,連服數次

寶寶大便乾燥如何預防

對於比較容易上火的寶寶,爸爸媽媽們也不必過於著急,二是可以通過以下的幾點方法來預防嬰兒大便乾燥的,主要有:

1、飲食要清淡

如果還處於母乳餵養的階段,那麼媽媽在飲食上就要多加注意了,一些比較容易上火的食物就儘量避免的,如洋蔥、辣椒等,油炸、煎烤累的食品和巧克力、奶油等甜食也要避免。而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當然,一些容易上火的水果也不能多吃,如桂圓、荔枝、芒果等。如果是人工餵養的寶寶,一旦發現寶寶所吃的奶粉易於導致寶寶上火,那麼最好就更換另一個品牌的奶粉,或者是適當的給寶寶吃一些降火的沖劑等等。

2、要多喝水

每天早晨寶寶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喝白開水,這樣既可以補充晚上流失的水分,又可以清理腸胃,促進腸胃的蠕動。白天的時候也要喂寶寶喝水,養成寶寶愛喝水的好習慣。如果寶寶真是不喜歡喝白開水的話,那麼也可以在白開水中加一些葡萄糖,適當的甜味有利於吸引寶寶。

3、要安全用藥

如果寶寶已經上火了,那麼一定要及時治療,不能一拖再拖。可以諮詢醫生用藥,也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溫和的兒童專用藥,比如三公仔小兒七星茶。

4、要運動

白天的時候可以適當的讓寶寶多動一下,這樣有利於腸的蠕動,對於寶寶大便的排出是非常有利的。

不要著急,可以在洗手間門口給孩子講故事,找些和排便相關的故事或歌曲也是好主意。儘量挑選清閒充裕的時間段讓孩子排便。

3、刺激肛門

在嬰兒嚴重大便乾燥而痛苦時,可以採用灌腸應急,但頻繁的灌腸會導致自身排便能力減弱,所以並非首選的解決辦法。直腸周圍堆積宿便後,會出現便意。大便乾燥後,這種直腸的刺激感會變得遲鈍,使硬硬的宿便持續堆積,令大便乾燥更加嚴重。這時用沾上潤滑油或軟膏的棉棒輕輕地刺激肛門,可以起到軟化宿便並增強便意的作用,從而解決大便乾燥問題。

寶寶大便乾燥的食療

嬰兒大便乾燥,媽媽們也可以通過食療的方法來緩解寶寶的這個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選擇:

1、南瓜根50-100克,洗淨,切碎,放鍋內加水煎濃取汁,一次飲完。每日1劑,連服數劑,以通為度。3歲以下幼兒可酌加蜂蜜調味。

2、銀耳10~15克,鮮橙汁20毫升。將銀耳洗淨泡軟,放碗內置鍋中隔水蒸煮,入橙汁調和,連渣帶汁1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數天。

3、無花果(熟透者)100克,除去外皮,溫開水洗淨,隨意服食,每日1~2次,療程不限。

4、鮮甘蔗汁150毫升,番瀉葉1克。置鍋內隔水蒸熟,濾去渣滓,分1~2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數天,三歲以下幼兒分量酌減。

5、豆漿100毫升,濃米湯150毫升,蜂蜜20毫升。將新鮮豆漿煮沸,入米湯、蜂蜜調勻,1次飲完。每日1-2劑,連服數天。

6、菠菜100克,粳米50-100克,將菠菜置沸開水中燙至半熟,撈出切成小段,粳米置鍋內加水煮成稀粥,後加入菠菜再煮數沸,入油、鹽調味,分1~2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5~7天。

7、香蕉1~2枚,剝皮,放碗中加開水少許,擂成糊狀,沖入白糖10克,調勻,隨意喂服。每日1~2次,療程不限。

8、白皮大蘿蔔1個,蜂蜜100克(不建議)。將蘿蔔洗淨挖空中心,裝入蜂蜜,置大碗內,加水蒸煮,吃蘿蔔飲蜂蜜水,連服數次

寶寶大便乾燥如何預防

對於比較容易上火的寶寶,爸爸媽媽們也不必過於著急,二是可以通過以下的幾點方法來預防嬰兒大便乾燥的,主要有:

1、飲食要清淡

如果還處於母乳餵養的階段,那麼媽媽在飲食上就要多加注意了,一些比較容易上火的食物就儘量避免的,如洋蔥、辣椒等,油炸、煎烤累的食品和巧克力、奶油等甜食也要避免。而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當然,一些容易上火的水果也不能多吃,如桂圓、荔枝、芒果等。如果是人工餵養的寶寶,一旦發現寶寶所吃的奶粉易於導致寶寶上火,那麼最好就更換另一個品牌的奶粉,或者是適當的給寶寶吃一些降火的沖劑等等。

2、要多喝水

每天早晨寶寶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喝白開水,這樣既可以補充晚上流失的水分,又可以清理腸胃,促進腸胃的蠕動。白天的時候也要喂寶寶喝水,養成寶寶愛喝水的好習慣。如果寶寶真是不喜歡喝白開水的話,那麼也可以在白開水中加一些葡萄糖,適當的甜味有利於吸引寶寶。

3、要安全用藥

如果寶寶已經上火了,那麼一定要及時治療,不能一拖再拖。可以諮詢醫生用藥,也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溫和的兒童專用藥,比如三公仔小兒七星茶。

4、要運動

白天的時候可以適當的讓寶寶多動一下,這樣有利於腸的蠕動,對於寶寶大便的排出是非常有利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