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多大可以學坐?坐早了真的會變駝背麼?

“坐”, 算得上是是寶寶大運動發展一個重要里程碑。 因為從此寶寶的世界終於不再只有天花板了, 他的活動範圍變得更廣、活動內容變得更加自主。

當然, 對於媽媽們也同樣重要, 因為我們就是有操不完的心的媽媽桑啊。

無論寶寶發展到哪個階段, 不擔心一下有木有落後、是不是不正常, 對得起我們“為娘”這個稱號麼?

所以儘管強調了無數遍個體差異導致的大運動發展快慢屬於正常現象。 C媽還是願意寫寫, 每個具體的發展階段, 媽媽可能會遇到的具體問題。

來, 幹了這碗乾貨, 就都把心揣回肚子裡去吧。

Advertisiment

NO.1

C媽, 寶寶快4個月的時候, 扶著她坐過幾次, 從那之後, 她就再也不滿足於躺著了, 就喜歡坐著, 這麼小可以讓她坐麼?會不會駝背?

A:一旦寶寶坐起來過, 就再也不會滿足於躺著了, 就跟一旦被豎抱, 就不會再喜歡橫抱一樣。

因為坐起來是一個嶄新的視角, 對於之前天天盯天花板的寶寶來說, 眼前的世界簡直氣!場!全!開!啊!

所以哪怕她還沒有坐的能力、即便是只能扶/靠著坐, 寶寶也會不再滿足於躺著。

但是, 爸爸媽媽們不能為了滿足孩子, 過早讓她學坐, 這對脊柱的發育不利。

嬰兒的骨骼柔軟, 含鈣量比成年人少, 脊柱也還不具備成人特有的4個生理彎曲, 幾乎是直的。

細心觀察就能發現, 過早坐立的寶寶整個脊椎是呈C型彎曲的,

Advertisiment
他們的肌肉缺乏相應支撐起來的力量。

有的寶寶甚至會往前栽, 這不僅很危險, 還容易給寶寶造成驚嚇, 對“坐”產生陰影。

不過, 四個月之後, 媽媽們可以適當“抱坐”。

其實也等於抬高寶寶的上半身, 但是因為整個後背以及頸部、頭部都能得到支撐, 寶寶不會太累, 還能滿足“想坐”的欲望。

NO.2

您好, 我家寶寶6個月了, 只有身邊放倚靠物才可以靠坐, 如果沒了依靠就會兩邊倒。

不知道這種情況下, 到底是該多坐還是少坐?多坐怕他太累, 少坐又怕得不到訓練, 導致會坐的時間更晚。

A: 使孩子通過依靠物體而坐立, 其實沒有什麼積極作用, 功效等同於揠苗助長。

寶寶不能自行坐立, 欠缺的又不是臀部的力量, 所以單純的維持“坐”這個姿勢,

Advertisiment
是練不出來的。

寶寶坐不穩, 真正的原因是腰背肌肉力量的欠缺。

而鍛煉腰背肌, 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寶寶多趴、多爬。

說到這, 就不得不說一下, 寶寶是如何學會坐的?


寶寶首先要學會自主翻身;

然後隨著全身肌肉的發展, 會學會腹部爬行;

最後學會用四肢撐起身體;

而在趴/爬的過程中, 當寶寶感覺到累的時候, 或是需要解放雙手去拿玩具的時候, 就會翻身坐下來。 (如上圖所示)


所以 “坐”這個運動看似獨立, 但絕不是簡單的幫他擺好姿勢、架好支撐物、在某個角落一蹲就完事兒、就能自動學會的。

坐, 是寶寶大運動發育的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

想要寶寶坐得好, 首先在躺臥期就要鼓勵寶寶多趴, 以鍛煉頭部、頸部、肩部的肌肉,

Advertisiment
為今後直起上半身、轉為坐姿打下基礎。

NO.3

我的寶寶不需要倚靠物也能坐了, 但是坐不穩, 如果我想讓寶寶可以早一點坐穩, 有什麼能幫他的呢?

A: 寶寶能坐穩需要兩點:一是支撐住上半身“坐住”, 二是保持平衡“坐穩”。

前者靠的是肌肉, 後者靠的就是平衡性。

正如前個問題所述, 在肌肉鍛煉這件事上, 只能依靠寶寶自己的力量, 但是如果你真的那麼著急讓寶寶坐穩, 在平衡性這一點上, 父母可以適當幫忙。


(左圖需要練肌肉, 右圖可以練平衡)

當寶寶已經有足夠的力量抬起上半身, 而不需依靠其他物品靠坐的時候, 就可以把他放在沙發角, 練習身體平衡。


很快他就能學會用兩隻手臂幫忙平衡上半身, 呈三足鼎立的樣子。
再聯繫平衡是,

Advertisiment
媽媽們可以拿一些鮮豔的小玩具, 引導寶寶來夠取;或是準備一個穩定性好的玩具架, 讓寶寶慢慢的學會把三足鼎立中的兩隻雙手分離出來。


在這之後可以增加難度, 拿著玩具晃動讓寶寶抓取, 進一步讓寶寶在運動中學會如何掌握平衡。

注:坐穩的訓練在開始階段一般每次幾分鐘即可, 到寶寶 6 個月時逐漸可以延長至15~20分鐘。

即便寶寶已經能坐的很穩, 在他能夠不需旁人幫忙自如的坐下、起來之前, 也不宜坐得太久。

NO.4

寶寶坐的時候, 總是分開兩腿跪坐, 要緊嗎?需不需要糾正坐姿?

A: 初期學坐的寶寶對坐姿沒有什麼要求, 但是進入學步期之後, “W坐姿”應當儘量避免。

常常看到會坐的寶寶雙膝很自然的向後彎曲, 坐在地上看書或玩玩具。從寶寶頭頂看,他的腿就像是字母W。


但是,不建議會走路之後的寶寶繼續長期保持這種坐姿。

持續的“W”坐姿,容易導致不同程度的盆骨外擴,或是髖關節脫位。

長期保持“W”坐姿時,會導致大腿骨內轉,並連帶引起膝蓋關節內轉,最終導致雙腳內撇,走路很容易“八字型”。

W坐姿會讓寶寶坐得很穩,但正是因為太穩了,就會減少和降低寶寶轉動身體的機會和自由度。寶寶會習慣用左手拿左側的東西,右手拿右側的東西,但卻無法鍛煉手跨過身體中線拿對側物品的能力,這項能力,是以後寫字具備的一項前提技能。

“W”坐姿使腿部的部分肌肉和肌腱都壓縮在一個非常短的範圍,時間長了,寶寶的關節發育就會受到影響。

比較推薦的幾種坐姿:

盤腿坐姿

V型坐姿

並腿坐姿:雙腿並齊,向前伸直。

寶寶的坐功熟練之後,建議多種姿勢輪流變化,因為不同的坐姿鍛煉的肌肉群側重是不一樣的。

NO.5

寶寶在幾個月之內學會坐算是正常的?

A: 大多數的寶寶會在6個月左右獨坐(不用倚靠物就能夠獨立坐在床面並能平衡自己身體的晃動)。

但是早至4個月晚至9個月,都屬於正常範圍。

有的寶寶4個月就能夠自己坐起來,而不依靠外部力量,就說明寶寶此時的身體已經具備了獨立坐起來的條件,所以不用擔心脊柱負擔過重或變形。

即便是9個月之後的寶寶,如果平時趴的少,活動量不大,也算不上異常。

如果寶寶在該獨坐的月齡做不到,就一定要鼓勵孩子多趴、多趴、多趴!

還不知道怎麼讓寶寶趴地容易?

C媽說

常常看到一些專門訓練寶寶“學坐”的方法,其實哪裡需要什麼訓練,坐、站、走從來都不是學出來的,而是隨著寶寶的一步步發育,水到渠成的結果,不需要人為控制和干預。

反倒是過早主動扶著孩子幫他學坐、站、走,會對脊柱、下肢造成沒必要的損傷。

關於大運動的發展,媽媽們寧可靜待花開,也別揠苗助長哦。

本文觀點參考:《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坐在地上看書或玩玩具。從寶寶頭頂看,他的腿就像是字母W。


但是,不建議會走路之後的寶寶繼續長期保持這種坐姿。

持續的“W”坐姿,容易導致不同程度的盆骨外擴,或是髖關節脫位。

長期保持“W”坐姿時,會導致大腿骨內轉,並連帶引起膝蓋關節內轉,最終導致雙腳內撇,走路很容易“八字型”。

W坐姿會讓寶寶坐得很穩,但正是因為太穩了,就會減少和降低寶寶轉動身體的機會和自由度。寶寶會習慣用左手拿左側的東西,右手拿右側的東西,但卻無法鍛煉手跨過身體中線拿對側物品的能力,這項能力,是以後寫字具備的一項前提技能。

“W”坐姿使腿部的部分肌肉和肌腱都壓縮在一個非常短的範圍,時間長了,寶寶的關節發育就會受到影響。

比較推薦的幾種坐姿:

盤腿坐姿

V型坐姿

並腿坐姿:雙腿並齊,向前伸直。

寶寶的坐功熟練之後,建議多種姿勢輪流變化,因為不同的坐姿鍛煉的肌肉群側重是不一樣的。

NO.5

寶寶在幾個月之內學會坐算是正常的?

A: 大多數的寶寶會在6個月左右獨坐(不用倚靠物就能夠獨立坐在床面並能平衡自己身體的晃動)。

但是早至4個月晚至9個月,都屬於正常範圍。

有的寶寶4個月就能夠自己坐起來,而不依靠外部力量,就說明寶寶此時的身體已經具備了獨立坐起來的條件,所以不用擔心脊柱負擔過重或變形。

即便是9個月之後的寶寶,如果平時趴的少,活動量不大,也算不上異常。

如果寶寶在該獨坐的月齡做不到,就一定要鼓勵孩子多趴、多趴、多趴!

還不知道怎麼讓寶寶趴地容易?

C媽說

常常看到一些專門訓練寶寶“學坐”的方法,其實哪裡需要什麼訓練,坐、站、走從來都不是學出來的,而是隨著寶寶的一步步發育,水到渠成的結果,不需要人為控制和干預。

反倒是過早主動扶著孩子幫他學坐、站、走,會對脊柱、下肢造成沒必要的損傷。

關於大運動的發展,媽媽們寧可靜待花開,也別揠苗助長哦。

本文觀點參考:《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