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夏季痱子的中醫療法

炎炎夏季, 寶寶身上常會長出一個個小紅點, 瘙癢難耐, 這些小紅點就是“痱子”。 生了痱子的寶寶會煩躁不安, 哭鬧不停, 難以入眠, 不斷抓撓局部皮膚。 這也給父母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什麼是“痱子”?

“痱子”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總發生在夏季?為什麼多見於3歲以下的小寶寶呢?

痱子是夏季極為常見的一種皮膚病。 夏天氣溫高, 寶寶出汗較多, 如果汗液沒有及時蒸發或擦拭, 就會堵塞汗孔, 而阻塞的汗腺還在不斷分泌汗液, 汗液淤積在表皮的汗管, 可使汗管因壓力增加而破裂, 汗液滲入周圍組織, 形成許多針頭大小的小水泡,

Advertisiment
就是我們看到的“痱子”了。 因此痱子常發生在汗液分泌較多而又不容易及時蒸發的部位, 如頭皮、頸部、胸部、臀部、肘窩等部位。 0~3歲的小寶寶好動, 體內新陳代謝旺盛, 加之夏季氣溫高, 非常容易出汗, 小寶寶不會自己擦汗, 更易形成痱子。

根據痱子的皮膚表現特點, 痱子可以分為3類:

1.紅痱:皮膚上可見針頭大小的紅疹, 略高於皮膚, 癢感明顯, 好發於手背、肘窩、頸、胸、背、腹部、臀和頭面部, 遇熱時癢感更明顯。 這類痱子是因汗液在皮膚內稍深處溢出而形成的, 較為常見。

2.白痱:皮膚表面可見晶瑩透亮的小水皰, 周圍無紅暈, 皰壁薄, 容易磨破, 寶寶沒有痛感, 瘙癢感很輕, 好發於頸、軀幹部。 這類痱子是汗液在角質層內或角質層下溢出造成的。

Advertisiment
水皰擦破後可遺留極薄的細小鱗屑。

3.膿痱:痱子頂端可見針頭大小的小膿皰, 常發生於皮膚褶皺部位, 如四肢內側和陰部。 膿皰內多無菌, 但破後可繼發感染, 形成人們常說的痱毒、熱癤、暑癤。 這一類型現已極為少見。

中醫對“痱子”的認識與治療

中醫認為夏暑季節氣候以濕、熱為主, 因此夏季好發的疾患多與濕邪、熱邪有關。 宋代著作《聖濟總錄》中就有關於“痱子”的記載, 認為痱子是由於暑濕蘊蒸, 汗泄不暢所致。 小兒衛氣不固, 汗出本多, 若肌表失護, 暑濕之邪浸漬肌膚, 合而為病, 則可發為“痱子”。

因此, 痱子的中醫治療以祛濕清熱為主, 治療痱子的中藥口味較苦, 寶寶大多不能接受, 所以一般採用外治、推拿和食療的方法。

Advertisiment

1.中藥外治

①在浴盆內適當加入幾滴花露水, 洗浴結束後應立即擦乾皮膚, 尤其是頸、胸、背、肘窩、膕窩等容易出汗的部位, 或塗些痱子粉以減輕汗液浸漬;若寶寶皮膚癢感嚴重, 可以用棉簽蘸爐甘石洗劑直接塗抹在寶寶長痱子的皮膚上。

②選取中草藥黃連、黃柏、龍膽草、敗醬草, 用開水浸泡45分鐘左右後, 以棉簽或紗布蘸浸泡液輕抹患處, 每天至少3次, 晚上入睡前應塗抹1次。

③選取中草藥金銀花、菊花、薄荷適量, 煮水或用開水沖泡後, 去藥留汁, 或家庭製作藥袋布包, 布料應柔軟、通透性好, 每次將藥物放入布包紮好放入水中浸泡, 待水溫合適時, 再讓寶寶進行洗浴, 建議每天洗浴1~2次, 直至痊癒。

2.推拿治療

寶寶夏季痱子的推拿治療以調理脾胃,

Advertisiment
助運化濕, 解暑清熱為主。 操作前先暴露局部皮膚, 並塗抹滑石粉, 再進行手法治療, 方法如下:

①分推陰陽:位於手掌面腕關節橫紋處, 橫紋橈側為陽池, 尺側為陰池, 操作者雙手握住寶寶手掌, 雙手拇指放在橫紋中點(總筋), 其餘雙手的四指托住寶寶手背面腕關節以固定掌面, 然後操作者以均勻的力度自橫紋中點開始向兩邊分推。 作用:可以平衡陰陽、調和氣血。

插畫說明:如圖所示, 手臂穴位不用畫, 手指的穴位也不用畫。 只要畫出總筋和陽池、陰池三個穴位。

②推天河水:前臂腕橫紋中點至肘橫紋中點, 兩點連成一條直線, 操作者以食指和中指併攏, 一起由從腕橫紋開始肘橫紋推即向心方向,

Advertisiment
為清天河水療法。 作用:可以去熱。

插畫說明:如圖所示, 手上的穴位不用畫, 只要畫出手臂上的總筋和洪池穴, 以及天河水連線。

③摩腹:操作者將手掌心緊貼寶寶臍部, 以肩肘為支撐點, 進行小幅度旋轉並帶動手掌做有規律的環形摩動, 環形摩動從臍部開始逐漸擴大到全腹, 再逐漸減小環形圓至臍, 迴圈3~5遍。 作用:可調理脾胃, 助運化濕。

3.食物療法

治“痱子”的食療多選用一些具有解暑清熱作用的果蔬。

①冬瓜飲:鮮冬瓜適量, 可不去皮和籽, 洗淨後切成小塊, 煮水熟透後, 加入冰糖適量後, 取汁當茶飲用。

②紅棗綠豆湯:綠豆加水煮開花後加入紅棗, 綠豆煮至爛熟時, 再加適量冰糖調和, 去除紅棗核後即可食用。

③竹葉蘆根水:鮮竹葉, 鮮蘆根, 開水沖泡後取汁,加少許冰糖,放涼後當茶飲。

小貼士:

除了中醫治療的方法外,日常的護理也很關鍵,當發現寶寶長痱子後,注意不要讓寶寶搔抓皮膚,更不能用熱水洗,也不宜用香皂等鹼性品擦洗。護理時需注意以下細節:

給寶寶修剪指甲,防止因寶寶忍不住搔抓而損傷皮膚;

居室環境通風涼爽,寶寶頭髮不宜留長,儘量短髮,夏季衣服應儘量選擇柔軟、吸水性好、透氣性好的面料,如棉質,勿用化纖織品,衣服大小以寬鬆為主,必要時給寶寶添穿肚兜,既可保護脾胃不受涼,又可促進汗液吸收;

多進食新鮮瓜果蔬菜,如冬瓜、空心菜、番茄、西瓜等,忌辛辣刺激之物,肉食適量,不可貪食,以免滋生內熱;

多喝水,少量多次,有助於大小便通暢及體內暑濕的排泄。

中醫怎樣預防“痱子”?

中醫在痱子的預防和治療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色。荷葉、藿香正氣水、金銀花露、花露水、十滴水都是常用的預防藥物。

西瓜翠衣浴:將西瓜皮去除表皮後塗抹全身,五分鐘後用溫水洗淨。

風油精浴:在洗澡水中加入3~5滴風油精,可防痱子。

十滴水:將10毫升十滴水加入水中,浸浴15分鐘,浴後全身涼爽,可有防痱子作用。

另外,父母可在夏季給寶寶多吃西瓜、綠豆湯、荷葉湯等消暑食物,食療法對預防痱子也有一定的作用。

同時,在生活中,父母也要注意:

夏季天氣炎熱,父母帶寶寶曬太陽時應選擇在早上10點前,下午4點後,儘量避免陽光灼熱時間,以免紫外線灼傷皮膚。

寶寶玩耍時,應有父母陪同,備好汗巾,並注意寶寶出汗情況,可每隔一段時間,如半小時一次,檢查寶寶背部是否有出汗,及時發現汗漬並擦乾,必要時應更換衣服;

給寶寶補充水分,一般擦拭汗液後應給與飲水;

不要讓寶寶長時間在空調室內或長時間吹電風扇,防止汗孔閉塞,熱毒壅滯。

寶寶護膚品應選擇小兒專用品,不可與成人混用,父母接觸寶寶皮膚時,暴露皮膚處應注意塗抹護膚品成分,以防通過皮膚接觸造成對寶寶不利的因素。

特別提醒:

父母雖然對痱子有一定的認識,但很少因為寶寶長痱子而就醫,痱子雖是小病,但如果寶寶因瘙癢而不斷抓撓,損傷皮膚,就有可能引發局部感染變生它證。如痱子局部化膿,生成熱癤,或經一般藥物洗浴和塗劑不能緩解症狀,應及時去醫院治療,以免膿液內滲,擴散入血液,造成嚴重後果。

開水沖泡後取汁,加少許冰糖,放涼後當茶飲。

小貼士:

除了中醫治療的方法外,日常的護理也很關鍵,當發現寶寶長痱子後,注意不要讓寶寶搔抓皮膚,更不能用熱水洗,也不宜用香皂等鹼性品擦洗。護理時需注意以下細節:

給寶寶修剪指甲,防止因寶寶忍不住搔抓而損傷皮膚;

居室環境通風涼爽,寶寶頭髮不宜留長,儘量短髮,夏季衣服應儘量選擇柔軟、吸水性好、透氣性好的面料,如棉質,勿用化纖織品,衣服大小以寬鬆為主,必要時給寶寶添穿肚兜,既可保護脾胃不受涼,又可促進汗液吸收;

多進食新鮮瓜果蔬菜,如冬瓜、空心菜、番茄、西瓜等,忌辛辣刺激之物,肉食適量,不可貪食,以免滋生內熱;

多喝水,少量多次,有助於大小便通暢及體內暑濕的排泄。

中醫怎樣預防“痱子”?

中醫在痱子的預防和治療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色。荷葉、藿香正氣水、金銀花露、花露水、十滴水都是常用的預防藥物。

西瓜翠衣浴:將西瓜皮去除表皮後塗抹全身,五分鐘後用溫水洗淨。

風油精浴:在洗澡水中加入3~5滴風油精,可防痱子。

十滴水:將10毫升十滴水加入水中,浸浴15分鐘,浴後全身涼爽,可有防痱子作用。

另外,父母可在夏季給寶寶多吃西瓜、綠豆湯、荷葉湯等消暑食物,食療法對預防痱子也有一定的作用。

同時,在生活中,父母也要注意:

夏季天氣炎熱,父母帶寶寶曬太陽時應選擇在早上10點前,下午4點後,儘量避免陽光灼熱時間,以免紫外線灼傷皮膚。

寶寶玩耍時,應有父母陪同,備好汗巾,並注意寶寶出汗情況,可每隔一段時間,如半小時一次,檢查寶寶背部是否有出汗,及時發現汗漬並擦乾,必要時應更換衣服;

給寶寶補充水分,一般擦拭汗液後應給與飲水;

不要讓寶寶長時間在空調室內或長時間吹電風扇,防止汗孔閉塞,熱毒壅滯。

寶寶護膚品應選擇小兒專用品,不可與成人混用,父母接觸寶寶皮膚時,暴露皮膚處應注意塗抹護膚品成分,以防通過皮膚接觸造成對寶寶不利的因素。

特別提醒:

父母雖然對痱子有一定的認識,但很少因為寶寶長痱子而就醫,痱子雖是小病,但如果寶寶因瘙癢而不斷抓撓,損傷皮膚,就有可能引發局部感染變生它證。如痱子局部化膿,生成熱癤,或經一般藥物洗浴和塗劑不能緩解症狀,應及時去醫院治療,以免膿液內滲,擴散入血液,造成嚴重後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