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壞習慣的養成_寶寶壞習慣的形成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壞習慣的養成大多數都是因為家長, 寶寶現在什麼都不懂, 大人做什麼他就會跟著做什麼。 所以為了不讓寶寶壞習慣的養成, 家長要以身作則, 不要在寶寶面前作出不好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寶寶的不良習慣是怎麼樣形成的?

1、模仿

專家認為, 習慣源自模仿。 通常寶寶容易出現的壞習慣, 大多數是受到爸爸媽媽或家人的影響, 比方說大人睡眠時間晚、吃飯時間不固定或邊吃邊看電視、用完東西隨手放置、在家鼓勵孩子學習孔融讓梨, 而在公共汽車上卻與老人、兒童搶位子, 或者在“禁止入內”的牌子下讓孩子爬到雕塑上擺pose等等。

寶寶的模仿力極強, 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為孩子所吸引、模仿, 進而造成一些不良習慣的養成。

一位父親在談到女兒的不良習慣時, 檢討說:“女兒總是習慣隨手亂丟東西;做作業時, 一會兒找削筆刀, 一會兒喝飲料,

Advertisiment
一會又看動畫片……再三催促下寫完的作業, 字跡潦草錯誤很多, 實在令我們頭痛, 也不得不令我們反省。 我想, 壞習慣養成是有原因的, 弄清原因, 才能採取針對性措施予以糾正。 女兒的情況不能說與我們無關, 雜亂的屋子、無規律的生活方式, 影響了她的的注意力, 是導致她形成上述壞習慣的主要原因。 ”

2、縱容

還記得臨刑前咬掉媽媽乳☆禁☆頭的那個盜竊犯的故事嗎?他之所以成為江洋大盜並最終被判處極刑, 與小時侯母親對他的縱容是有直接關係的。 試想, 當他第一次偷人家東西的時候, 母親及時予以制止而不是採取贊許和鼓勵的態度, 他也許會有另一種人生。

很多孩子的不良習慣, 都是在父母的縱容下形成的。

Advertisiment
當孩子第一次做了錯事, 父母一定要明確地表明自己的態度, 並予以制止, 否則一旦形成惡習, 改起來就難了。 有時侯, 父母對孩子偶發的不良行為, 採取不聞不問的沉默態度, 這也是不對的。 須知沉默也是一種縱容, 是一種心理的暗示。 它會使孩子覺得這樣做沒什麼不可以, 於是放手去做, 終成惡習, 貽害終生。

後天環境和後天教育是可以人為控制的。 父母瞭解了不良習慣的家庭成因, 從改正自身不良習慣做起, 給孩子做好的榜樣, 並努力在家庭教育中加以預防, 就能極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兒童不良習慣的形成。

遠離壞習慣, 養成終生受用的好習慣, 家庭教育就會事半功倍, 孩子也就比較容易走向成功。 這不正是我們做家長的都希望看到的事實嗎?

Advertisiment

3、重複

習慣是行為不斷重複製造出來, 並根據自然法則養成的。 一個動作, 一種行為重複N次就會成為習慣。

大哲學家柏拉圖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訓斥了一個小男孩, 因為這個孩子總在玩一個很愚蠢的遊戲。

小男孩不服氣:“您就為這一點小事而譴責我?!”

“你經常這樣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圖回答說, “你會養成一個終生受害的壞習慣。 ”

重複的力量是巨大的, 一旦形成習慣, 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 如果是好習慣, 則會終生受益;反之, 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害孩子一輩子。 所以, 為人父母者應密切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盡可能地避免重複造成的不良習慣, 抓好“第一次”,

Advertisiment
哪怕是挖鼻孔這樣的小毛病, 在初起的時候也要及時發現並設法制止。

寶寶5種壞習慣必須糾正

1、打斷談話

為何不容忽視: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麼或問你某些問題, 但是如果縱容他打斷你的談話, 卻不會有助於教會孩子為他人著想, 更不會讓他學會在你忙碌的時候如何自己打發時光。 結果將會是他認為自己有權吸引別人的注意, 並不能忍受任何挫敗。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電話或跟朋友聊天之前, 告訴孩子他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你。 給他安排點活動或者讓他玩一個他平時沒玩過的玩具。 如果你在談話時, 他纏著你, 你可以指指椅子讓他安靜地坐在那, 耐心等你談完。 之後告訴他干擾別人並不會得到他想要的。

2、攻擊性行為

為何不容忽視:孩子和小夥伴有小衝突的時候,你可能不一定會去管教,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問題顧問蜜雪兒博士認為,如果你不管的話,孩子到了8歲左右,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放任自流傳遞的資訊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制止方法:正面應對攻擊性行為。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樣會傷了妹妹。如果他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呢?”要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麼。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他再犯的話,不讓他出去玩。

3、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為何不容忽視: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當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愛做的事,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不能忽視了。因為這樣下來傳遞的資訊是漠視大人的指令無所謂。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於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縱容孩子繼續這種行為,你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並極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跟孩子說話,走到她面前,告訴他該做什麼。談話時,讓他看著你,並且回答“好的,媽媽。”輕撫她的肩膀,呼喚她的名字,關掉電視都會有助於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聽話的話,告訴他後果是什麼。當五歲的傑克開始“選擇性聽取”時,他的父母決定採取措施。他們告訴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復要求他做事的話,比如說來吃飯或洗澡,那麼那一天他只能看一個動畫片,(通常他可以看兩個)或者那一周他將損失一個外出遊玩的機會。如果他們不得不提醒他兩次的話,一個動畫片也不讓看了,或兩天不能出去玩。媽媽們該努力做到不讓步,否則的話,他會繼續這種壞習慣的。

4、無視規則

為何不容忽視: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當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裡看DVD。專家認為放任孩子不遵循規則做事情絕對不是好辦法。如果你看著一個兩歲的小孩子自己從櫃檯裡拿餅乾很好玩,那就等著瞧吧,看看他到了八歲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麼辦。

制止方法:制定幾項家庭紀律,並經常和你的孩子談論這個話題,比如,告訴孩子:“你得問問可不可以吃糖,因為這是規矩。”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以外的時候就打開電視,告訴他把電視關掉。並且大聲清楚地陳述規則,這將有助於讓孩子銘記在心。當四歲的姍姍未經允許就拿了些圖畫筆玩並把她的一隻胳膊整個都塗成了黃色,他的媽媽告訴她下午不能幫著畫車庫促銷的看板了。雖然她哭了,但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她故伎重演。

5、使小性子

為何不容忽視:你或許以為孩子在青春期前不會跟你翻白眼,或說話傲慢無理,但是傲慢的舉止通常在兒童模仿大孩子以試探父母的反應時就開始了。一些家長以為這只是階段性的,於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面應對這一問題,你會發現孩子大概上三年級的時候會沒有朋友,並無法與老師和其他成人融洽相處。

制止方法:讓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為。舉個例子,告訴他“你這樣翻白眼,好像是不愛聽我說的話。”這並不是要讓孩子感覺難為情,而是讓他明白這樣做可能會失去朋友的友誼和愛戴。如果他堅持不改的話,你可以不理他並走開。你可以這樣說:“你如果這樣和我說話的話,我聽不見。當你準備好有禮貌地說話時,我才會聽。”

回饋總結:

從以上我們可以知道,寶寶的許多壞習慣都是在模仿父母或者模仿家人,因此家長們需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時,不能過於縱容孩子,孩子不能做的事情,要表明好態度,堅決不能讓他做。要注意到,重複往往會形成習慣,當寶寶一些不好的行為出現時,千萬不能讓其重複,要儘早予以遏制。只有這樣在源頭上預防,寶寶才不至於形成不良習慣。

2、攻擊性行為

為何不容忽視:孩子和小夥伴有小衝突的時候,你可能不一定會去管教,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問題顧問蜜雪兒博士認為,如果你不管的話,孩子到了8歲左右,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放任自流傳遞的資訊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制止方法:正面應對攻擊性行為。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樣會傷了妹妹。如果他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呢?”要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麼。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他再犯的話,不讓他出去玩。

3、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為何不容忽視: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當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愛做的事,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不能忽視了。因為這樣下來傳遞的資訊是漠視大人的指令無所謂。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於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縱容孩子繼續這種行為,你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並極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跟孩子說話,走到她面前,告訴他該做什麼。談話時,讓他看著你,並且回答“好的,媽媽。”輕撫她的肩膀,呼喚她的名字,關掉電視都會有助於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聽話的話,告訴他後果是什麼。當五歲的傑克開始“選擇性聽取”時,他的父母決定採取措施。他們告訴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復要求他做事的話,比如說來吃飯或洗澡,那麼那一天他只能看一個動畫片,(通常他可以看兩個)或者那一周他將損失一個外出遊玩的機會。如果他們不得不提醒他兩次的話,一個動畫片也不讓看了,或兩天不能出去玩。媽媽們該努力做到不讓步,否則的話,他會繼續這種壞習慣的。

4、無視規則

為何不容忽視: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當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裡看DVD。專家認為放任孩子不遵循規則做事情絕對不是好辦法。如果你看著一個兩歲的小孩子自己從櫃檯裡拿餅乾很好玩,那就等著瞧吧,看看他到了八歲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麼辦。

制止方法:制定幾項家庭紀律,並經常和你的孩子談論這個話題,比如,告訴孩子:“你得問問可不可以吃糖,因為這是規矩。”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以外的時候就打開電視,告訴他把電視關掉。並且大聲清楚地陳述規則,這將有助於讓孩子銘記在心。當四歲的姍姍未經允許就拿了些圖畫筆玩並把她的一隻胳膊整個都塗成了黃色,他的媽媽告訴她下午不能幫著畫車庫促銷的看板了。雖然她哭了,但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她故伎重演。

5、使小性子

為何不容忽視:你或許以為孩子在青春期前不會跟你翻白眼,或說話傲慢無理,但是傲慢的舉止通常在兒童模仿大孩子以試探父母的反應時就開始了。一些家長以為這只是階段性的,於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面應對這一問題,你會發現孩子大概上三年級的時候會沒有朋友,並無法與老師和其他成人融洽相處。

制止方法:讓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為。舉個例子,告訴他“你這樣翻白眼,好像是不愛聽我說的話。”這並不是要讓孩子感覺難為情,而是讓他明白這樣做可能會失去朋友的友誼和愛戴。如果他堅持不改的話,你可以不理他並走開。你可以這樣說:“你如果這樣和我說話的話,我聽不見。當你準備好有禮貌地說話時,我才會聽。”

回饋總結:

從以上我們可以知道,寶寶的許多壞習慣都是在模仿父母或者模仿家人,因此家長們需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時,不能過於縱容孩子,孩子不能做的事情,要表明好態度,堅決不能讓他做。要注意到,重複往往會形成習慣,當寶寶一些不好的行為出現時,千萬不能讓其重複,要儘早予以遏制。只有這樣在源頭上預防,寶寶才不至於形成不良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