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增高抓住五大因素 運動比增高藥有效

在寶寶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 父母都希望能利用一些後天的手段幫助孩子長得更高一些。 那麼, 有哪些因素能讓寶寶增高呢?小編溫馨提示各位媽媽, 讓寶寶增高, 運動可比增高藥靠譜多了, 沒少少給孩子吃“藥”!


哪些因素影響寶寶增高?

把握讓寶寶增高的5個因素

一, 季節因素。 “春來萬物新”, 春季是生長的季節, 對長身體的寶貝來說也是如此。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報告兒童的生長速度在四季並不相同, 每年四五月份是寶寶長高的最佳時間。

二, 生長的自然規律。 孩子長個子其實是有一定規律的。

Advertisiment
剛出生的新生兒身長平均約為50釐米, 生後第一年身高增長最快, 約為25釐米;第二年身高增長速度減慢, 一年約增加10釐米;兩歲以後身高增長速度趨於平穩, 平均每年增長5-7釐米。

三, 骨骼的發育狀況。 身高是反映兒童骨骼發育的一個重要指標, 寶寶的高矮是由骨骼發育優劣決定的, 與身高相關的骨骼有頭顱骨、脊柱骨和下肢的長骨三部分。

四, 營養是否充足。 營養是兒童體格生長的關鍵, 體格正常生長所需的能量、蛋白質和氨基酸, 必須由食物供給, 主要是肉、蛋、豆及豆類食物。 骨的形成還需要足夠量的鈣、磷及微量的錳和鐵。

五, 適量的運動鍛煉。 體育運動可加強機體新陳代謝過程, 加速血液迴圈, 促進生長激素分泌, 加快骨組織生長,

Advertisiment
有益於人體長高。

寶寶增高 各年齡階段巧運動

知道了對寶寶增高有影響的5大因素, 只有營養和運動是可以隨時把握的。 飲食營養, 媽媽們平時都十分注重了, 那麼該如何讓寶寶通過運動來增高呢?


適量運動幫助寶寶增高

對未滿周歲的寶寶來說, 基本以被動運動為主, 例如嬰兒操、按摩撫觸等被動運動。 還可讓寶寶趴在地毯或草坪上, 做些抬頭、翻身、爬行、按音樂節拍跳躍等運動。

對於1到2歲的寶寶, 跑跑跳跳是最適合的運動, 可讓他們進行走、跑、跳躍、上下臺階、扔球和投沙袋。

當寶寶2-3歲時, 就可以陪孩子玩玩夾球跳、立定跳遠、足尖走、接拋球、踩影子、金雞獨立等遊戲。

4歲以上的寶寶, 身體的協調能力已經發展得很好了,

Advertisiment
可以讓孩子在戶外的遊戲區過獨木橋、跳舞、丟手絹、玩老鷹抓小雞等。

當孩子步入學齡前階段, 就可以進行游泳、慢跑、快步行走、滑冰、騎車、各種球類等運動。

特別提醒:幫寶寶增高不可盲目用藥


寶寶增高不可盲目用藥

有些媽媽奉幼兒成長發育指標為“聖旨”, 時刻對比這自己家孩子的成長是否達標, 一旦出現不達標的跡象, 就神經緊繃。 特別是在孩子身高方面, 發現孩子不如同齡寶寶高, 就著急想買增高藥給孩子, 這是萬萬不可取的。 因為導致身材矮小的原因多達幾百種, 涉及遺傳因素、營養水準、體育鍛煉、睡眠狀況及特定疾病等, 不可能有“增高藥”能解決所有問題。 有些增高藥還可能產生副作用, 導致孩子骨骺過早閉合或造成早熟。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出現身材矮小情況, 家長應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確定病因後再進行針對性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長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比如多做體育運動、保持充足睡眠等。

一般的“增高藥”多為補充生長激素。 生長激素不但可以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 還可以調節人體的代謝, 促進血糖的升高, 水鈉瀦留等。 不符合上述特徵的人在使用了生長激素之後, 會出現指端肥大症的症狀, 即下頜變長, 手指、腳趾變長, 但是身材不增長的情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