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在反抗期,父母應如何正確教育?

爸爸媽媽們估計都碰到過這樣的情形:不讓寶寶買薯片, 他卻充耳不聞非要買, 再次制止, 他可能會一邊說“不”一邊撒潑打滾;不讓寶寶穿著鞋在沙發上踩, 小傢伙我行我素就是不理睬……育兒過程中, 這些需要爸媽說“不”的情景每天都會上演。 可限制寶寶自由的事經常會招來小人兒的反抗, 此時, 有的爸媽是堅持, 有的爸媽是聽之任之, 有的爸媽是發脾氣、責駡。 怎麼辦?遇到需要制止寶寶的情形, 如何說才有效, 寶寶才會聽?

歐陽小丸:

一天, 我在坐地鐵時碰到一對母子, 小男孩大概3、4歲的樣子, 他一會兒跪在椅子上看窗外,

Advertisiment
一會兒蹲在椅子上。 坐在他身邊的媽媽想讓寶寶在椅子上坐好, 所以一個勁地反問兒子:“你覺得這樣坐舒服嗎?”跪在椅子上的兒子點點頭說:“舒服。 ”媽媽得到這個回答後, 說:“我覺得不舒服, 一點也不舒服, 像我這樣坐才舒服。 ”寶寶沒有接媽媽的話, 自顧自地看著窗外。 看了一兩分鐘, 男孩又繼續變換姿勢, 鞋子蹭著了周圍乘客的衣服, 也踩髒了椅子。 他的媽媽又繼續反問說:“你這樣動來動去累嗎?”兒子回答說:“不累。 ”媽媽又否定地說:“我覺得累……”就這樣, 媽媽想讓兒子坐好的計畫一直得不到實施, 兒子也繼續在座椅上爬上爬下。

其實, 這位媽媽在制止寶寶時, 之所以沒有任何效果, 我認為跟她的語言表達關係很大:

Advertisiment

1.媽媽一直沒有明確地跟寶寶表達清楚她的意圖, 沒說出在地鐵上要“坐好”的規則及原因。 媽媽可以明確地告訴寶寶, 在地鐵上要坐好, 這樣比較安全, 萬一刹車也不會從座椅上摔下來, 而且腳踩在座椅上會弄髒座椅, 腳動來動去也會弄髒別人的衣服, 等等。 即使兒子過一會兒忘了, 媽媽也可以再次提醒他要“坐好了”。 事例中的媽媽, 說了半天, 兒子也不知道媽媽為什麼要說那些話。

2.寶寶沒法理解大人反問句裡的真實意思, 他們只會按照大人問話的內容去理解。 地鐵中的母子, 媽媽一直反問“你這樣舒服嗎”等等, 寶寶只會據此回答是或否。 所以, 在制止寶寶時, 不要用反問的語氣, 應該直接告訴不能這樣做或應該怎麼做。

Advertisiment

3.小男孩的媽媽一直在否定兒子的感受, 比如:兒子說舒服, 媽媽就說我覺得不舒服。 對小男孩來說, 正經地坐著肯定沒有他自己擺出的姿勢舒服、有趣, 如果我們否定寶寶的感受, 會激起寶寶的逆反心理。 媽媽應該認同寶寶的感受, 跟他說媽媽理解你覺得這樣坐很舒服、自在, 然後再堅定地告訴他不能這樣坐著的原因, 跟舒服與否、累不累都無關。

酷寶媽咪:

需要制止寶寶時, 該說“不”時就要說。 不過, 這裡也是有技巧的。 結合我自己的育兒實踐和習得的知識, 下面說說我的體會:

1.對寶寶說“不”, 不必大聲責駡, 語氣要平靜而堅定, 讓寶寶感受到你的堅決, 並讓他逐漸明白,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要遵守不同的規則, 遊戲、日常生活、與小夥伴玩耍等等,

Advertisiment
都是如此。

2.爸爸媽媽還要理解, 很多時候, 寶寶違反規則並不是故意的, 他們或許真的不明白, 或者一時忘了, 或者做某件事對寶寶來說太有吸引力了。 所以, 我們只需要堅定地說“不”, 給予正確的引導, 而不是嚴厲地指責寶寶。

3.寶寶做一些違反規則的事, 往往都有背後的原因, 爸爸媽媽要找到原因, 再正確地應對。 比如:較小的寶寶生氣時會打人、摔東西等, 這個時候, 父母在制止寶寶的同時最好先安撫寶寶, 抱著寶寶或握著他的手說:“媽媽知道你很生氣, 但是這樣會弄傷別人(或弄壞玩具)的。 ”待寶寶平靜後, 引導他道歉。

4.對寶寶無休止或不合理的欲望, 要堅決說“不”, 遷就或粗暴的態度都是不可取的。

Advertisiment
爸媽要用實際行動讓寶寶明白:不合理的要求, 我們不會滿足你, 再哭再鬧、糾纏都沒用。

5.多陪陪寶寶。 寶寶在無聊的時候, 可能會故意調皮搗蛋來吸引爸媽的注意力, 這是提醒我們要多關心和關注寶寶的信號。 瞭解寶寶的心思其實沒那麼難, 爸爸媽媽多想想自己小時候, 可能就能更平和、寬容地看待寶寶的種種行為了。

6.制止寶寶時, 語言要簡潔, 比如告訴寶寶“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這樣做會傷害自己(或他人)”。 說得太多太囉嗦, 寶寶會不得要領, 也沒耐心聽;說得太複雜, 寶寶又沒法理解。 言簡意賅最好。

萌萌:

有些爸媽或爺爺奶奶輩對寶寶過多關注、過多限制, 一刻不停地提醒, 生怕寶寶會傷了自己、弄髒了自己, 寶寶就像一個玩偶, 隨時被大人捏在手裡。如果我是寶寶,我肯定會感到很鬱悶、很挫敗、很不自由。過度的干涉,寶寶要不就是乖乖地順從,沒有自信,要不就是學會把大人的話當耳邊風。很多時候,寶寶的獨立、勇敢、堅持等良好品性的小火苗,就是在大人不停的干涉中被掐滅了。所以,對寶寶說“不”一定要適度,切忌任由大人的心意而隨意干涉寶寶,非緊急情況下,還可以問一下自己:寶寶的行為真的需要制止嗎?

我在養育兒子時,儘量提醒自己,不要過度干涉寶寶。哪些事必須制止、哪些可以隨寶寶心意,我會在心裡裝一桿秤。比如:當兒子吃力地拖著小凳子去夠窗臺上的蠟筆,我只要跟在身後保證他的安全就可以了,而不是驚呼一聲,再代替寶寶完成。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蠟筆,兒子會很有成就感。

童心老爸:

我發現,在制止寶寶的行為時,如果直接用“不”,寶寶可能會逆反、不接受,比如“不准亂扔食物”,寶寶可能會故意繼續扔。倘若換個肯定的方式,也就是用積極的語言說出你希望寶寶怎麼做,比如“把餅乾吃進肚子裡”,寶寶往往比較配合。

還有,延遲滿足,讓寶寶學會等待,寶寶可能更願意接受。比如,寶寶要買某樣零食、玩具,吃完飯後又要喝奶,這時我們就可以讓寶寶學會“等”:家裡零食還沒吃完,吃完再買;等你過生日時再給你買;你剛吃完飯,現在喝奶肚子會撐壞的,我們一起保護小肚子,過一會兒再喝吧……可能過一會兒,寶寶就忘了自己剛才的需求了。

隨時被大人捏在手裡。如果我是寶寶,我肯定會感到很鬱悶、很挫敗、很不自由。過度的干涉,寶寶要不就是乖乖地順從,沒有自信,要不就是學會把大人的話當耳邊風。很多時候,寶寶的獨立、勇敢、堅持等良好品性的小火苗,就是在大人不停的干涉中被掐滅了。所以,對寶寶說“不”一定要適度,切忌任由大人的心意而隨意干涉寶寶,非緊急情況下,還可以問一下自己:寶寶的行為真的需要制止嗎?

我在養育兒子時,儘量提醒自己,不要過度干涉寶寶。哪些事必須制止、哪些可以隨寶寶心意,我會在心裡裝一桿秤。比如:當兒子吃力地拖著小凳子去夠窗臺上的蠟筆,我只要跟在身後保證他的安全就可以了,而不是驚呼一聲,再代替寶寶完成。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蠟筆,兒子會很有成就感。

童心老爸:

我發現,在制止寶寶的行為時,如果直接用“不”,寶寶可能會逆反、不接受,比如“不准亂扔食物”,寶寶可能會故意繼續扔。倘若換個肯定的方式,也就是用積極的語言說出你希望寶寶怎麼做,比如“把餅乾吃進肚子裡”,寶寶往往比較配合。

還有,延遲滿足,讓寶寶學會等待,寶寶可能更願意接受。比如,寶寶要買某樣零食、玩具,吃完飯後又要喝奶,這時我們就可以讓寶寶學會“等”:家裡零食還沒吃完,吃完再買;等你過生日時再給你買;你剛吃完飯,現在喝奶肚子會撐壞的,我們一起保護小肚子,過一會兒再喝吧……可能過一會兒,寶寶就忘了自己剛才的需求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