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些帶娃「經驗」會害了孩子

第一次當爸爸媽媽, 難免會有點手忙腳亂, 這時候最希望能有個過來人給自己支支招。 別看丁媽現在每天分享育兒經, 當初剛生完大寶, 也很迷茫。

不過我也知道, 別人的經驗, 參考參考倒是可以, 完全照著來可就不一定合適了。

前兩天就看到一個親戚, 把自家哭得哇哇的寶寶放床上晾著, 還說是看了一個什麼美國人的育兒絕招, 孩子總哭都是因為一哭大人就抱, 應該哭的時候不抱, 不哭才抱。

下面一些靠譜的經驗, 但還有一些「絕招」真的不!靠!譜!不吐不快!

1. 哭就不抱, 不哭才抱?

對寶寶, 尤其是小月齡的寶寶來說,

Advertisiment
餓了不能自己拿飯吃, 困了不能自己躺床上睡, 屎尿也不能自己處理……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大人來幫忙, 而且他還不會說話, 除了哭他還有第二個選擇能告訴你他不舒服嗎?

「活下去」才是他們首要的關注點, 寶寶哭往往表示他真的很不舒服了, 你不會真的以為他們在鬧情緒、逗你玩吧?

而且, 小寶寶出生後, 離開媽媽溫暖安全的子宮, 面對全然陌生的環境, 最需要的就是爸爸媽媽給予他足夠的關心和愛。

擁抱就是爸爸媽媽表達愛的重要方式, 可以幫他們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 不需要擔心會把寶寶寵壞。

反正放任寶寶無助地哭泣, 我是不忍心。

2. 晚上不需要吃奶?

大人有時候晚飯吃早了, 到睡覺的點都會覺得饑腸轆轆睡不著。

Advertisiment
對小寶寶來說, 吃一頓奶根本堅持不到第二天早上。

剛出生的寶寶胃容量只有櫻桃大小, 出生五天后也頂多雞蛋大小, 在出生的頭幾周, 更是需要頻繁地餵奶, 一般每隔兩三個小時, 就需要喂一次。

指望寶寶喝一頓奶就安睡一整晚?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當然, 確實不排除有些寶寶出生不久就有睡整覺的能力, 但大多數寶寶至少要到 3 個月後才能連續睡上 5~6 小時, 過早地人為拉長夜間睡眠時間, 可能會讓寶寶吃不到足夠的奶, 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3. 趴睡養美女?

丁媽講過好多次, 對小寶寶來說, 趴睡很危險, 他還不會抬頭不會翻身, 萬一熟睡中堵住口鼻, 寶寶連自救的能力都沒有。

對寶寶來說最安全的睡姿就是仰臥睡,

Advertisiment
美國兒科學會也建議, 在一歲以內, 寶寶都保持仰臥入睡。

「趴睡睡得熟」「趴睡臉小」這類說法, 丁媽也聽過, 但有什麼比安全更重要呢?

4. 寶寶只能穿得比大人少?

寶寶新陳代謝比較快, 比較怕熱, 丁媽也不推薦給寶寶穿太厚, 但具體穿多少, 仍然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啊, 一味追求比大人少一件, 就不怕真給寶寶穿少了?

一個月以內的新生兒, 體溫調節能力差, 如果環境溫度過低(低於 24 ℃), 就有必要多穿一點, 平均比大人多穿一層。

一個月以上的健康寶寶, 主要靠摸後背來判斷穿衣, 如果後背溫溫也沒有汗, 那就是正好, 後背冰冷或是潮潮的有汗, 就說明穿得過少或過多了。

給寶寶穿得合適更重要, 管他是比大人少一件還是多一件呢。

Advertisiment

5. 拒絕抗生素?

抗生素到底要不要用, 我說了不算, 你說了也不算。

有些疾病比如最常見的普通感冒, 是由病毒引起的, 當然不需要用抗生素, 而有些疾病, 是細菌感染引起的, 該用抗生素的時候, 還是應該遵醫囑好好吃藥啊。

我們反對的是濫用抗生素, 不考慮具體的病情, 就盲目排斥抗生素, 丁媽只能說, 這種思想很危險啊……

6. 母奶是最好的「抗生素」?

母乳確實很珍貴, 尤其是初乳, 其中的免疫物質, 對寶寶也非常重要。

但是(丁媽又要說但是了), 母乳真不是萬能的, 更沒辦法替代治療疾病的藥。

寶寶生病發炎, 咱該看醫生還是得看醫生, 該吃藥還是得吃藥。

7. 早點吃五穀雜糧?

寶寶添加輔食不是越早越好,

Advertisiment
應該遵循寶寶自己的發育情況。

如果寶寶能獨坐、把勺子放進嘴裡不再伸舌頭往外推、跟之前吃一樣的奶量卻更容易餓了, 才需要考慮是不是該給寶寶添加輔食, 但最早也不應該早於 4 月齡。

而且, 添加輔食也應該遵循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稀到稠、由一種到多種的順序, 不能一蹴而就, 直接就讓寶寶吃成人的食物更是太為難寶寶了。

寶寶通常到兩三歲乳牙才長齊, 消化功能才發育得比較完善。

大人的食物塊頭又大、口味又重, 還有不少一點兒都不好嚼, 這樣的食物給牙還沒長幾顆, 消化功能還不成熟的寶寶吃, 丁媽就想問, 這真的不是「虐待」嗎……

8. 一天只能批評兩次?

寶寶在剛接受和學習新事物的時候肯定有做不好、不理解的地方, 這個時候他們的理解能力、動作能力及表達能力都有限。

而耐心講解正是我們作為父母的第一步,但這絕不是批評,丁媽更願意把它稱之為「溝通」。

你可以用語言,也可以用動作或者其他任何寶寶的方式進行「溝通」,讓他們理解你的意思,並養成習慣。

這樣的溝通,難道還要限量?

這個時候他們的理解能力、動作能力及表達能力都有限。

而耐心講解正是我們作為父母的第一步,但這絕不是批評,丁媽更願意把它稱之為「溝通」。

你可以用語言,也可以用動作或者其他任何寶寶的方式進行「溝通」,讓他們理解你的意思,並養成習慣。

這樣的溝通,難道還要限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