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吃飯問題詳解

寶寶不吃飯怎麼辦?寶寶不喝奶怎麼辦?最近漫妮媽媽發現好多媽媽都在糾結娃不吃飯的問題, 莫非天氣熱了, 娃情緒不高, 食欲也不好了?最近漫妮娃也是奶飯不思的, 到點兒了明明哭著要吃飯, 遞過去反而不吃了, 漫妮麻麻也是醉了, 來回折騰了好幾回, 哄哄騙騙, 總算是吃了一點

漫妮麻麻今天整理了一下, 一部分是自己的經驗, 一部分是媽媽們回饋回來的, 今天拿出來和大家討論一下。

孩子胃口不好, 媽媽最是憂心忡忡。 在哄、罵、打、塞以後寶寶還是不吃, 繳盡腦汁孩子就是沒有吃幾口, 怎麼辦?

Advertisiment

孩子為什麼吃得少了?

首先咱要知道, 孩子不會一直吃那麼多。 “月齡大了, 奶量反而不如以前多了”, “食量不如前段時間大”其實都是正常的, 因為寶寶不是一直在拼命長身體呢, 第一年, 大多數寶寶的體重會增加至出生時的3倍, 但在第二年, 寶寶的體重只會增加1/3。 而在第一年裡, 他的身體也不是勻速生長的, 長的慢的時候, 自然不需要那麼多“原材料”。

Advertisiment

其次, 你必須接受一個事實就是, 你的小baby長大啦。 他對周圍那些好玩的事情(比如一個塑膠袋、一個大人的水杯)更感興趣, 他更願意爬來爬去玩, 而不是在媽媽懷裡吃奶或是被束縛在餐椅裡。 他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 他想決定自己吃什麼, 吃多少, 便越發“不受你的控制”。

此外, 寶寶出牙、生病的時候, 都會影響胃口。 通常在恢復健康之後, 胃口也會隨之恢復, 有的寶寶還會“吃特別多, 好像要把落下的都補上似的”。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體重降低、消瘦, 皮膚乾燥, 精神狀態很差, 小便很少很黃等症狀, 應該及時帶他去看醫生。

孩子不吃飯是什麼原因? 

Advertisiment

1、缺鋅。

寶寶不好好吃飯, 胃口不好, 食欲不振, 排除了貪玩, 偏食和挑食之外, 就要警惕孩子是否是鋅缺乏惹的禍, 可以帶孩子去醫院測查血清鋅。 血清鋅正常值是每75~150mg/L,如果低於75mg/L, 即要及時補鋅。

2、每天提供全篇一律的食物。

孩子不吃飯, 跟父母有關。

Advertisiment
有些父母其實是非常講究營養的, 每天的飲食也都有一張規定好的菜譜, 但是千篇一律, 寶寶食欲也越來越差。 如果孩子不愛吃飯, 考慮一下是不是食物不合胃口, 最好能學習一些新的菜式, 讓孩子也能不時改善一下伙食。

3、沒有合理供應零食, 味蕾滿足後所以對輔食沒興趣。

很多爸媽, 對孩子的飲食安排沒有規律, 三餐不定時定點。 有時候明明馬上要吃飯, 由於孩子餓了哭鬧, 這個時候還給孩子吃零食。 或者, 就是三餐不按時吃飯。 這樣一來, 孩子在飯前已經吃過一些東西, 這樣孩子還會想吃飯嗎?

Advertisiment

4、玩的正起勁還想玩, 還沒緩過神來進入吃飯的狀態。

孩子吃飯前半小時不要玩讓寶寶玩太亢奮的遊戲, 玩的起勁時肯定更想繼續玩而不是吃飯, 就像一個正沉浸在魔獸遊戲中的成人對於遊戲的熱情肯定比吃飯高。 讓寶寶安靜下來, 進入即將吃飯的狀態。

5、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

一歲以後的寶寶會用手握住勺子舀飯往自己嘴裡面送, 不過孩子的雙手是笨拙的, 經常會將飯菜撒了一地,但是比較難堅持,清潔衛生比較難搞,寶寶玩心也比較重。

事實上,吃飯也算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動手怎麼能感受到吃飯的樂趣。建議媽媽還是要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可以準備兩套餐具,一套給寶寶,一套媽媽用,在寶寶自己吃飯的時候,媽媽可以見縫插針地餵飯。

6、餵食方式讓寶寶反感,比如用催促、哄騙、強迫的語氣,讓寶寶快點吃,多吃點。

孩子吃了幾口飯就不吃了,很多媽媽就會忍不住說教,“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呀,你看隔壁小弟弟吃飯多好”,“吃飯的時候專心點,別東摸摸西摸摸”。“不吃是吧,餓你幾天看看”……

兒童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爸媽是誇獎還是批評心裡都很清楚,如果每次吃飯都被爸媽一陣說教,那麼他們打心底就會感覺吃飯是一件很有負擔的事情,心裡有負擔食欲自然不會好。

7、邊吃邊玩,寶寶專注于玩而不是吃。

很多家庭,吃飯都一個習慣,就是邊看電視邊吃飯,這樣一來孩子的精力都是電視劇和動畫片上,就沒有心思吃飯,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就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往往會被電視中情節所吸引住。

孩子不吃飯最主要是要找對原因,爸媽們要有足夠的耐心,信心,吃是本能,只要正確的引導,寶寶肯定能愛上吃飯。

生病後食欲下降怎麼破?

1、病中病後的原因可以考慮是藥物損傷導致腸胃功能紊亂,這個需要媽媽在吃藥的時候配合益生菌幫助孩子快速恢復腸胃等消化系統健康運轉的環境;(如果連母乳都不吃的時候請注意孩子是否脹氣!)

2、食材選擇要綿軟易消化的流質軟質食品;

3、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以配合中醫上含有健脾開胃的食材,比如:茯苓、甘草、山藥、木香、山楂、蓮子、砂仁、陳皮、麥芽、薏苡仁、薄荷等等。

4、整體攝入量也要相應減少,讓孩子尚未成熟的消化系統有個緩衝和修復的時間和空間;

5、媽媽可以根據孩子的體質選擇相應的材料,切不可硬性強迫孩子吃飯,否則容易造成心理傷害和逆反現象。餵飯不僅僅是讓寶寶吃飽了就達到了目的,餵飯也反映出媽媽的養育方式和理念是否合理和科學。

需要培養的良好飲食習慣寶寶吃飯要專心致志4個月以上寶寶就應該開始訓練好的飲食習慣了,孩子一頓吃不了150毫升不要強迫非吃下去,隔5分鐘10分鐘的大人就給奶瓶塞到嘴裡,這樣是不對的,孩子不厭奶就奇怪了,建議一次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只要孩子舌頭一頂奶瓶,就不要再繼續給孩子吃了。(娃飽了就不吃了哦!)定點、定時、定量進食會使寶寶形成條件反射,在特定環境下,到了就餐時間,大腦就會指揮全身各組織器官為接受食物作好準備,同時在心理上寶寶敢作好了就餐準備,於是食欲大振而主動、專心、大口地品嘗食物,吃得津津有味。三歲以上寶寶三餐一點或二點(三頓正餐一頓或兩頓水果小點心)較為適宜,每餐間隔4小時左右。

吃飯一定要專心,如不玩玩具,不看電視,保持環境安靜,培養寶寶專心進食的習慣。如果寶寶某餐吃的較少,你也不要強迫他進食。進餐時更別催促寶寶,讓他細嚼慢嚥;切忌吃飯時用玩具逗引或與寶寶講無關吃飯的事,甚至邊吃邊玩,一旦寶寶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影響食欲。(很多爺爺奶奶最喜歡一邊娃在吃飯一邊逗弄,這點要定要改!)

儘量少吃零食、甜食經常吃零食或甜食會打亂寶寶體內血糖的正常波動規律,使寶寶缺乏饑餓感,沒有食欲。多吃零食使胃腸道處於不斷工作的狀態,沒有休息的機會,容易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影響消化吸收。

創造輕鬆愉快的進餐氣氛。不過度呵斥寶寶,而是多加鼓勵。當著寶寶的面,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跟他說如何吃好這頓飯,逐漸強化寶寶的良好行為。

改進烹調方法,提高寶寶食欲。經常改變食物的烹調方法,提高烹飪技藝,使食物豐富多樣。食物的色、香、味、形和合理搭配,都會刺激寶寶的食欲。例如雞蛋的烹飪可採用炒、煎、蒸、煮等各種方法,對於不肯吃肉和蔬菜的寶寶,你可以把肉和蔬菜剁碎做成餛飩、餃子、包子等。

你要發揮榜樣作用避免將你對食物的偏好影響寶寶,如不要當著寶寶的面厚此薄彼,或隨意議論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經常有意識地用語言對寶寶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如“今天的嫩黃瓜真好吃,又鮮又脆”,“最喜歡吃肉丸子了,真香”,激發寶寶的興趣和食欲。還可以利用寶寶的心理特點,激勵他去嘗不太喜歡吃的食物。

鼓勵寶寶自己進食。寶寶8~9個月大時,會發現自己的手指擁有抓握東西的神奇能力。他們會異常興奮,急切地想好好發揮一下這一新技能,也因而有了強烈的"自己吃"的願望。此時,媽媽們正好可以準備一些大小軟硬都適當的食物,讓寶寶自己用手抓著吃。通過這一途徑,在鍛煉寶寶咀嚼及手眼協調能力的同時,你還可以把各種營養健康的食物介紹給他,而這可能會對他一生的健康飲食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

手指食物包括麵包、磨牙餅乾、各種麵食、不加糖的即時穀片、蒸豆腐、煮爛的豆子、煮軟的蔬菜或熟透的水果……它們在生活中隨時可以找到,並能夠很方便地做給寶寶吃。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食物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這就需要媽媽們在生活中隨時留意,認真地去發現和搜尋了。如果你有不錯的發現,也歡迎和我們一同分享。

另外儘早培養寶寶自己用匙、筷進食,以提高進食興趣。一般9~10個月起可以讓寶寶試拿杯子、小匙,到2歲時讓他自己用匙吃飯,3歲左右訓練用筷子吃飯。最初先給少量食物,不夠再添加,增強寶寶的進食信心。

訓練寶寶自己吃飯五點需注意:

1、耐心點。寶寶剛學用匙吃飯時,興致非常高,就是吃不好,匙對不准嘴巴,往往弄得杯盤狼藉、遍地都是,但是包辦代替是學不會自食的,只有通過寶寶自己反復實踐,才能掌握吃飯的技能。一旦他能把飯、菜送進嘴裡,那高興的勁兒可難以形容了,成就感油然而生。寶寶學會了獨立吃飯,你一定要大加鼓勵、表揚,使他信心百倍。

2、具體點。3歲以前用匙,3歲以後用筷子進食。用筷子是一種複雜的協調動作,有利於刺激腦的發展。你千萬不能貪圖省事,一直讓寶寶用匙吃飯,而要鼓勵他逐漸學會用筷子。還要教寶寶飯、菜交替吃,不能光吃菜不吃飯或者光吃飯不吃菜。

3、鼓勵咀嚼用鏡子讓寶寶看看自己的牙齒,或者你張開嘴讓他看。讓寶寶知道有門牙我大牙,門牙是專門把食物咬斷的,大牙是把食物嚼碎的,二者功能不同。教會寶寶細嚼慢嚥,充分品嘗食物味道,不要長時間把食物含在嘴裡,或者不用牙齒咀嚼,囫圇吞下。咀嚼不但能促進下頜骨的發育,使寶寶面容端莊,還能刺激唾液的分泌,減少食物殘渣儲留在牙縫中,減少齲齒的形成。

4、培養就餐禮儀在教會寶寶自己吃飯的同時,也應當注意飲食衛生和就餐禮貌。食前便後洗手。家裡最好實行公筷制。培養寶寶進餐時上身保持端正;飯和菜交替吃;不把喜歡吃的菜肴搬到自己面前,旁若無人;更不要用筷子把盤中的菜肴亂挑、亂翻,專揀自己喜歡的吃;或使筷子與別人的筷子“打架”;或用手去亂抓菜肴,在餐桌亂吐殘渣;用餐時不要大聲喧嘩;吃飯時不要發出食物的咀嚼聲,喝湯時不發出吸食的響聲,湯匙輕拿輕放,碗與筷、碗與匙相碰時要避免發出聲音;絕對不要用筷子敲打碟碗,等等。

5、鏡面反射寶寶在同齡人面前會有從眾現象,比如兩個小朋友在一起吃飯一定會比一個小寶寶自己吃的多,媽媽可以做榜樣鼓勵孩子,有個聰明的媽媽是在寶寶自己吃飯乖的時候錄下來,吃飯的時候就給孩子放,這樣也有效果,但最好是能夠面對面相互交流的。

漫妮麻麻這麼幹漫妮娃自六月下旬以來就不怎麼吃飯,也不大喜歡喝奶,餅乾也不吃了,恨不得24小時扒在媽媽身上吃母乳,可是母乳有限,現在已經只剩下一兩頓的量了,肯定是不夠的。那怎樣才能讓娃吃飯呢?就像上次娃不肯喝水一樣,各種哄騙逗弄,每天都跟打仗一樣。

一、拒絕奶瓶/玩奶瓶。

不知道你們是否有發現娃到了一定的月份,奶瓶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再是一個餓的時候用來充饑的工具,相反,在他們眼裡先是一個玩具,再是一個工具了。漫妮娃就是這樣,明明餓的嗷嗷叫,看到奶瓶就是先拿過去耍弄一番,要自己喂媽媽,喂墊子喝奶,這時候是千萬不能夠搶過來的,娃絕對有本事哭不停,你只能等一會兒,要是娃木有停下來的跡象,那就連人帶瓶抱走了。

漫妮麻麻一般會把娃抱到門口坐著喝奶,抱到鏡子前喝奶(鏡像原理)到了門口娃會看各種新鮮的東西,就任憑我拿捏了,讓她吃就吃讓她喝就喝(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其實)而寶寶在鏡子前看到另一個自己在喝奶,就會喝得特別起勁,甚至挪眼偷看比賽,果然是人多吃飯香有木有!之前跟她表哥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分分鐘吃下一大碗的節奏!

二、拒絕勺子。

只要筷子漫妮娃是一個打小吃飯要用筷子的孩子,可是稀飯怎麼用筷子喂你啊!這場筷子跟勺子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好久了,每次拿到勺子怎麼喂都是不肯吃的,換成筷子就會吃得很香。而且有一個很令我無法理解的就是,不管什麼食物(除了母乳外)第一口都是異常艱難的,我常常在想,難道她怕我下毒?所以漫妮麻麻總是要自己先吃給她看才行。

有些時候喝湯或者稀飯用筷子是喂不起來的,所以,漫妮麻麻一般會給娃一個軟勺子一個碗,碗裡放一點食物,讓她自己捯飭,然後再用勺子喂他,這樣每次也是能吃下小半碗小米粥。

關於孩子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大人去哄騙才行,很多科教的道理都懂,但真正運用起來是需要根據不同孩子的特性來調整的哦。

溫馨提醒

不要給寶寶吃的食物:

1. 整個的硬殼果

2. 爆殼

3. 非常粗糙的、帶有整粒麥子的粗麵包

4. 小片的生水果或蔬菜

5. 帶有種子或果核的水果(如柑,橙)

6. 沒有削皮的厚皮水果

7. 很濃的調味食物(除非小寶寶真正喜歡它或指明要吃)

8. 特別鹹的食物

9. 含糖的飲料

在炎熱的夏天,媽媽們也可以順應當下,做些調整。食物做好了,可以適當攤涼點兒再喂。開空調了沒?環境涼爽點兒也會好點哈。

如果孩子一直吃很少?如果生長發育正常,精神正常,一般是沒事。如果出現了發育遲緩或是消瘦,去兒童保健科看看醫生有沒有什麼建議,不要自己隨便給孩子補這個補那個。除了少數困難戶很難對付,大部分都是家長的餵養沒有做到位。

經常會將飯菜撒了一地,但是比較難堅持,清潔衛生比較難搞,寶寶玩心也比較重。

事實上,吃飯也算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動手怎麼能感受到吃飯的樂趣。建議媽媽還是要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可以準備兩套餐具,一套給寶寶,一套媽媽用,在寶寶自己吃飯的時候,媽媽可以見縫插針地餵飯。

6、餵食方式讓寶寶反感,比如用催促、哄騙、強迫的語氣,讓寶寶快點吃,多吃點。

孩子吃了幾口飯就不吃了,很多媽媽就會忍不住說教,“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呀,你看隔壁小弟弟吃飯多好”,“吃飯的時候專心點,別東摸摸西摸摸”。“不吃是吧,餓你幾天看看”……

兒童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爸媽是誇獎還是批評心裡都很清楚,如果每次吃飯都被爸媽一陣說教,那麼他們打心底就會感覺吃飯是一件很有負擔的事情,心裡有負擔食欲自然不會好。

7、邊吃邊玩,寶寶專注于玩而不是吃。

很多家庭,吃飯都一個習慣,就是邊看電視邊吃飯,這樣一來孩子的精力都是電視劇和動畫片上,就沒有心思吃飯,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就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往往會被電視中情節所吸引住。

孩子不吃飯最主要是要找對原因,爸媽們要有足夠的耐心,信心,吃是本能,只要正確的引導,寶寶肯定能愛上吃飯。

生病後食欲下降怎麼破?

1、病中病後的原因可以考慮是藥物損傷導致腸胃功能紊亂,這個需要媽媽在吃藥的時候配合益生菌幫助孩子快速恢復腸胃等消化系統健康運轉的環境;(如果連母乳都不吃的時候請注意孩子是否脹氣!)

2、食材選擇要綿軟易消化的流質軟質食品;

3、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以配合中醫上含有健脾開胃的食材,比如:茯苓、甘草、山藥、木香、山楂、蓮子、砂仁、陳皮、麥芽、薏苡仁、薄荷等等。

4、整體攝入量也要相應減少,讓孩子尚未成熟的消化系統有個緩衝和修復的時間和空間;

5、媽媽可以根據孩子的體質選擇相應的材料,切不可硬性強迫孩子吃飯,否則容易造成心理傷害和逆反現象。餵飯不僅僅是讓寶寶吃飽了就達到了目的,餵飯也反映出媽媽的養育方式和理念是否合理和科學。

需要培養的良好飲食習慣寶寶吃飯要專心致志4個月以上寶寶就應該開始訓練好的飲食習慣了,孩子一頓吃不了150毫升不要強迫非吃下去,隔5分鐘10分鐘的大人就給奶瓶塞到嘴裡,這樣是不對的,孩子不厭奶就奇怪了,建議一次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只要孩子舌頭一頂奶瓶,就不要再繼續給孩子吃了。(娃飽了就不吃了哦!)定點、定時、定量進食會使寶寶形成條件反射,在特定環境下,到了就餐時間,大腦就會指揮全身各組織器官為接受食物作好準備,同時在心理上寶寶敢作好了就餐準備,於是食欲大振而主動、專心、大口地品嘗食物,吃得津津有味。三歲以上寶寶三餐一點或二點(三頓正餐一頓或兩頓水果小點心)較為適宜,每餐間隔4小時左右。

吃飯一定要專心,如不玩玩具,不看電視,保持環境安靜,培養寶寶專心進食的習慣。如果寶寶某餐吃的較少,你也不要強迫他進食。進餐時更別催促寶寶,讓他細嚼慢嚥;切忌吃飯時用玩具逗引或與寶寶講無關吃飯的事,甚至邊吃邊玩,一旦寶寶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影響食欲。(很多爺爺奶奶最喜歡一邊娃在吃飯一邊逗弄,這點要定要改!)

儘量少吃零食、甜食經常吃零食或甜食會打亂寶寶體內血糖的正常波動規律,使寶寶缺乏饑餓感,沒有食欲。多吃零食使胃腸道處於不斷工作的狀態,沒有休息的機會,容易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影響消化吸收。

創造輕鬆愉快的進餐氣氛。不過度呵斥寶寶,而是多加鼓勵。當著寶寶的面,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跟他說如何吃好這頓飯,逐漸強化寶寶的良好行為。

改進烹調方法,提高寶寶食欲。經常改變食物的烹調方法,提高烹飪技藝,使食物豐富多樣。食物的色、香、味、形和合理搭配,都會刺激寶寶的食欲。例如雞蛋的烹飪可採用炒、煎、蒸、煮等各種方法,對於不肯吃肉和蔬菜的寶寶,你可以把肉和蔬菜剁碎做成餛飩、餃子、包子等。

你要發揮榜樣作用避免將你對食物的偏好影響寶寶,如不要當著寶寶的面厚此薄彼,或隨意議論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經常有意識地用語言對寶寶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如“今天的嫩黃瓜真好吃,又鮮又脆”,“最喜歡吃肉丸子了,真香”,激發寶寶的興趣和食欲。還可以利用寶寶的心理特點,激勵他去嘗不太喜歡吃的食物。

鼓勵寶寶自己進食。寶寶8~9個月大時,會發現自己的手指擁有抓握東西的神奇能力。他們會異常興奮,急切地想好好發揮一下這一新技能,也因而有了強烈的"自己吃"的願望。此時,媽媽們正好可以準備一些大小軟硬都適當的食物,讓寶寶自己用手抓著吃。通過這一途徑,在鍛煉寶寶咀嚼及手眼協調能力的同時,你還可以把各種營養健康的食物介紹給他,而這可能會對他一生的健康飲食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

手指食物包括麵包、磨牙餅乾、各種麵食、不加糖的即時穀片、蒸豆腐、煮爛的豆子、煮軟的蔬菜或熟透的水果……它們在生活中隨時可以找到,並能夠很方便地做給寶寶吃。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食物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這就需要媽媽們在生活中隨時留意,認真地去發現和搜尋了。如果你有不錯的發現,也歡迎和我們一同分享。

另外儘早培養寶寶自己用匙、筷進食,以提高進食興趣。一般9~10個月起可以讓寶寶試拿杯子、小匙,到2歲時讓他自己用匙吃飯,3歲左右訓練用筷子吃飯。最初先給少量食物,不夠再添加,增強寶寶的進食信心。

訓練寶寶自己吃飯五點需注意:

1、耐心點。寶寶剛學用匙吃飯時,興致非常高,就是吃不好,匙對不准嘴巴,往往弄得杯盤狼藉、遍地都是,但是包辦代替是學不會自食的,只有通過寶寶自己反復實踐,才能掌握吃飯的技能。一旦他能把飯、菜送進嘴裡,那高興的勁兒可難以形容了,成就感油然而生。寶寶學會了獨立吃飯,你一定要大加鼓勵、表揚,使他信心百倍。

2、具體點。3歲以前用匙,3歲以後用筷子進食。用筷子是一種複雜的協調動作,有利於刺激腦的發展。你千萬不能貪圖省事,一直讓寶寶用匙吃飯,而要鼓勵他逐漸學會用筷子。還要教寶寶飯、菜交替吃,不能光吃菜不吃飯或者光吃飯不吃菜。

3、鼓勵咀嚼用鏡子讓寶寶看看自己的牙齒,或者你張開嘴讓他看。讓寶寶知道有門牙我大牙,門牙是專門把食物咬斷的,大牙是把食物嚼碎的,二者功能不同。教會寶寶細嚼慢嚥,充分品嘗食物味道,不要長時間把食物含在嘴裡,或者不用牙齒咀嚼,囫圇吞下。咀嚼不但能促進下頜骨的發育,使寶寶面容端莊,還能刺激唾液的分泌,減少食物殘渣儲留在牙縫中,減少齲齒的形成。

4、培養就餐禮儀在教會寶寶自己吃飯的同時,也應當注意飲食衛生和就餐禮貌。食前便後洗手。家裡最好實行公筷制。培養寶寶進餐時上身保持端正;飯和菜交替吃;不把喜歡吃的菜肴搬到自己面前,旁若無人;更不要用筷子把盤中的菜肴亂挑、亂翻,專揀自己喜歡的吃;或使筷子與別人的筷子“打架”;或用手去亂抓菜肴,在餐桌亂吐殘渣;用餐時不要大聲喧嘩;吃飯時不要發出食物的咀嚼聲,喝湯時不發出吸食的響聲,湯匙輕拿輕放,碗與筷、碗與匙相碰時要避免發出聲音;絕對不要用筷子敲打碟碗,等等。

5、鏡面反射寶寶在同齡人面前會有從眾現象,比如兩個小朋友在一起吃飯一定會比一個小寶寶自己吃的多,媽媽可以做榜樣鼓勵孩子,有個聰明的媽媽是在寶寶自己吃飯乖的時候錄下來,吃飯的時候就給孩子放,這樣也有效果,但最好是能夠面對面相互交流的。

漫妮麻麻這麼幹漫妮娃自六月下旬以來就不怎麼吃飯,也不大喜歡喝奶,餅乾也不吃了,恨不得24小時扒在媽媽身上吃母乳,可是母乳有限,現在已經只剩下一兩頓的量了,肯定是不夠的。那怎樣才能讓娃吃飯呢?就像上次娃不肯喝水一樣,各種哄騙逗弄,每天都跟打仗一樣。

一、拒絕奶瓶/玩奶瓶。

不知道你們是否有發現娃到了一定的月份,奶瓶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再是一個餓的時候用來充饑的工具,相反,在他們眼裡先是一個玩具,再是一個工具了。漫妮娃就是這樣,明明餓的嗷嗷叫,看到奶瓶就是先拿過去耍弄一番,要自己喂媽媽,喂墊子喝奶,這時候是千萬不能夠搶過來的,娃絕對有本事哭不停,你只能等一會兒,要是娃木有停下來的跡象,那就連人帶瓶抱走了。

漫妮麻麻一般會把娃抱到門口坐著喝奶,抱到鏡子前喝奶(鏡像原理)到了門口娃會看各種新鮮的東西,就任憑我拿捏了,讓她吃就吃讓她喝就喝(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其實)而寶寶在鏡子前看到另一個自己在喝奶,就會喝得特別起勁,甚至挪眼偷看比賽,果然是人多吃飯香有木有!之前跟她表哥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分分鐘吃下一大碗的節奏!

二、拒絕勺子。

只要筷子漫妮娃是一個打小吃飯要用筷子的孩子,可是稀飯怎麼用筷子喂你啊!這場筷子跟勺子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好久了,每次拿到勺子怎麼喂都是不肯吃的,換成筷子就會吃得很香。而且有一個很令我無法理解的就是,不管什麼食物(除了母乳外)第一口都是異常艱難的,我常常在想,難道她怕我下毒?所以漫妮麻麻總是要自己先吃給她看才行。

有些時候喝湯或者稀飯用筷子是喂不起來的,所以,漫妮麻麻一般會給娃一個軟勺子一個碗,碗裡放一點食物,讓她自己捯飭,然後再用勺子喂他,這樣每次也是能吃下小半碗小米粥。

關於孩子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大人去哄騙才行,很多科教的道理都懂,但真正運用起來是需要根據不同孩子的特性來調整的哦。

溫馨提醒

不要給寶寶吃的食物:

1. 整個的硬殼果

2. 爆殼

3. 非常粗糙的、帶有整粒麥子的粗麵包

4. 小片的生水果或蔬菜

5. 帶有種子或果核的水果(如柑,橙)

6. 沒有削皮的厚皮水果

7. 很濃的調味食物(除非小寶寶真正喜歡它或指明要吃)

8. 特別鹹的食物

9. 含糖的飲料

在炎熱的夏天,媽媽們也可以順應當下,做些調整。食物做好了,可以適當攤涼點兒再喂。開空調了沒?環境涼爽點兒也會好點哈。

如果孩子一直吃很少?如果生長發育正常,精神正常,一般是沒事。如果出現了發育遲緩或是消瘦,去兒童保健科看看醫生有沒有什麼建議,不要自己隨便給孩子補這個補那個。除了少數困難戶很難對付,大部分都是家長的餵養沒有做到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