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做事風格,看出性格

積極和消極(情緒/社交)

這是告訴寶寶樂觀和悲觀含義的最簡單的方法。 樂觀意味著充滿希望的、喜悅的、愉快的、熱心的和歡欣鼓舞的。 悲觀則意味著懷疑的、猶豫不決的、不信任的和灰心的。 你可以用盛著半杯水的杯子來打個比方。 把半杯水放到寶寶面前, 看他是如何看這杯水的。 他可能說這杯水一半是空的或一半是滿的。 如果他看到一半是空的, 他是悲觀的;如果他看到一半是滿的, 則他是樂觀的。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充分用這種比喻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跳繩(肢體動作, 精細動作)

跳繩是一種全身運動,

Advertisiment
這種遊戲可使寶寶得到大運動量的鍛煉。

踩高蹺(肢體動作, 精細動作)

將兩個結實的罐頭盒倒置, 並在上面打個孔, 在孔上面系上一根長繩子。 讓寶寶同時用繩子提起罐頭移動。

健康競賽(情緒/社交)

大人對寶寶成敗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對寶寶的良好嘗試、精彩表演和成功給予表揚, 有助於寶寶形成積極的自我感覺。 大人可以調整寶寶勝利後的行為。 寶寶對勝利感到喜悅時正常的, 但不能使其他人感到難過。

寶寶們也喜歡自己與自己競賽。 假如計時器和碼錶能夠提供給寶寶一個競賽的機會, 就會使他們在這項很平常的運動中獲得新的挑戰。 寶寶們也喜歡一些簡單的紙牌和棋類遊戲, 包括擲骰子和跳棋等。

Advertisiment

數數(智力/邏輯)

一旦寶寶會數數了, 就應該和他做許多有趣的數數遊戲。 你可以讓他轉過身或蒙上眼睛, 數你敲了幾下地或彈了幾下杯子、拍了幾下球。 你也可以讓他數一數桌子上有幾套餐具或幾塊餐巾紙或盤中有多少粒花生。 散步時, 讓他尋找某樣東西, 並數其數量。 你可以把所有這些記錄在一張紙上。

飄浮物(智力/邏輯)

此階段寶寶對洗菜池、浴盆或塑膠盆有極大的興趣, 很想知道什麼東西會飄浮、什麼東西會沉底。 可用以下東西來做試驗:瓶蓋、紙夾、硬幣、紙張、鉛筆、蠟筆、衣服、帶蓋的空瓶、裝滿水的瓶子、各類肥皂、瓶塞等, 看看哪個沉底、哪個浮在水上, 並鼓勵他猜猜原因。

"要是……怎麼樣?"(智力/邏輯, 創新/創造力)

提出一系列"要是……怎麼樣?"的問題,

Advertisiment
讓寶寶進行設想, 並找出答案。 如:"要是把玩具放在裝滿水的杯子裡會怎麼樣?", "如果一杯牛奶在桌子上放兩天會怎麼樣?", "紅色和黃色顏料混合在一起會是什麼顏色?", "如果從來不下雨會是什麼樣?", "如果我們沒有錢該怎麼辦?", "人永遠長下去怎麼辦?"

家務事(自立)

大多數學前兒童都喜歡幫著做家務。 一張安排家務的日程表會引起寶寶的興趣, 並教會他如何提前安排好時間、作好計畫。 可做的家務有:準備碗筷, 倒出小吃, 疊衣服, 整理書架, 喂寵物, 飯後擦桌子, 鋪床, 收拾玩具。

木偶(創新/創造力, 聽覺/語言, 精細動作)

學齡前兒童能自己做木偶, 並用木偶來進行戲劇性表演。 木偶使得寶寶可以使用笨拙的語言、學習唱歌,

Advertisiment
並抒發自己的情感。 當然, 這些語言可能在正常的社交環境中時不被接受的。

製作你自己的手指木偶(創新/創造力;精細動作)

1. 找一些舊手套、鋼筆、布片

2. 切下手套的手指部分。

3. 縫好手套邊以防散開。

4. 用布片或無毒鋼筆修飾手指頭, 使其看起來像故事中的角色。

訓練寶寶的想像力(創新/創造力, 智力/邏輯)

提出"空盒子有多少種用處?", 與寶寶輪流回答這個問題, 答案越多越好。 也可以換用其他東西提問, 如筆、杯子、舊車胎等。 要鼓勵寶寶開動腦筋, 大膽想像。

自己幹(創新/創造力, 精細動作)

鼓勵寶寶自己動手, 用拼湊的材料來做玩具和禮物, 這會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和發展手的靈活性。 你可以讓寶寶做項鍊、編織物、娃娃及娃娃的衣服,

Advertisiment
做小木船和小發明。 也可以讓寶寶用在外面收集來的材料來做拼貼畫禮物。

解決問題(智力/邏輯, 創新/創造力)

給寶寶一些問題, 請他解決。 如:"若在商場與家人走散了, 怎麼辦?""如何讓生日晚會更熱鬧?""怎樣處理剩下的碎紙片?""怎樣找去公園的近路?""怎樣讓那個寶寶放棄不正確的想法?""如果你明天就是幼稚園老師, 你將如何做?", "你能想像出在旅途中適合做的遊戲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