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亂吃手、啃玩具?——觸覺敏感期

現象描述
嘟嘟已經6個月了, 從2個月開始對自己的手就特別感興趣, 喜歡把手放在嘴裡啃, 後來發展到不僅僅是手, 只要能摸到的東西都往嘴裡放, 玩具、奶瓶、碗等等, 甚至一不留神, 手機、遙控機都會被放到嘴裡一親芳澤。 嘟嘟的媽媽為此特別擔心, 一方面害怕寶寶吃到小鈕扣之類的小東西發生危險;另一方面擔心, 什麼都往嘴裡放, 不衛生。 尤其是聽嘟嘟奶奶說, 老家的一位鄰居, 小孩6歲了還在吃手, 手指都吃變形了。
小七解讀

寶寶認識這個世界, 首先是通過嘴開始的, 常會用嘴來吃手、啃玩具、咬衣角,

Advertisiment
這也是寶寶觸覺敏感期比較常見的表現。 通過這種方式, 寶寶逐漸認識自己的身體, 同時鍛煉了手眼協作的能力。 如果此時強行糾正反而不利於寶寶的發展。
對於6個月前的寶寶來說, 吃手是是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也有可能是處於長牙期, 通過咬手或者玩具緩解不適;另外, 如果依戀敏感期的寶寶離開媽媽, 也會為了緩解自己的心理依賴, 而吃手或者啃玩具。

無論哪種情況, 1歲內的寶寶吃手不需要特別糾正。 國外研究發現, 這個時期寶寶行為若受到強制約束、口的敏感期沒有得到正確對待的話, 長大後更易形成具有攻擊力的性格。 男孩易具有暴力傾向, 女孩則更愛說閒話, 挖苦諷刺別人。

小七支招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耐住性子,

Advertisiment
經常給寶寶洗手、玩具消毒。 小七在寶寶1歲以前給寶寶準備了專門的消毒濕巾、每天睡覺前都會把寶寶的餐具、玩具分別用消毒鍋消毒一遍。 在寶寶1歲半時, 很順利擺脫了吃手的習慣哦。

只有滿足了寶寶口腔的敏感期, 才會在口腔敏感期結束後迎來手的敏感期, 否則, 寶寶口腔的敏感期會延長, 甚至到了3~4歲, 還會常常將物品放到嘴裡"嘗一嘗"。

嘉賓支招

王本冶:寶寶的每個敏感期其實也是他們行為能力的視窗期, 像吃手是一種探索和觸覺體驗。 之後的每一個敏感期都是他們掌握新技能的機會, 希望媽媽和其他照養人可以一起多瞭解如何在敏感期一起幫助幫助寶寶成長。

(本期嘉賓:成長階梯教育內容總監)

Advertisiment

小七早教方案

身體鋼琴

1.選擇一個樂器或者是一段不同音高的錄音, 告訴寶寶, 我們來彈鋼琴了。

2.播放錄音或極大樂器, 不同的音高或者聲音對應寶寶不同的身體部位, 並且要根據聲音的大小按壓, “彈”鋼琴的力度也要不一樣。

3.慢慢地, 寶寶在聽到不同的聲音是, 會期待身體的那個部位被按壓, 如果媽媽時間間隔長一些, 寶寶就會動動身體的那個部位。

目的:0-6個月的寶寶時身體各種感覺發展的敏感期, 寶寶是通過各種感官來體驗和感受這個世界的。 這個遊戲將不同音量的聲音與身體各個部位的接觸聯繫起來, 一方面可以鍛煉寶寶的聽覺, 啟發寶寶的語言潛力;另一方面讓寶寶用身體來感受音高,

Advertisiment
提高寶寶的感觸覺能力, 並增強寶寶的安全感。

小七早教關鍵字:敏感期

所謂敏感期, 是指0-6歲的成長過程中, 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 在某個時間段內, 專門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 並不斷重複的過程。

相關用戶問答